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性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感活性物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感活性物质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单体成分与已报道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感活性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浓度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综合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感活性物质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会引起基因漂流,从而可导致不可预知环境风险,运用模型预测可评估其花粉扩散状况、定量确定可靠安全扩散距离。为了应用高斯烟羽模型应用于模拟转基因作物花粉在大气中扩散浓度,提出了种如何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划分成许多等面积小面元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推导,首次提出了各等面积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结果】根据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公主岭玉米花粉扩散和基因漂流试验观测资料,将该公式应用到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中,模拟了玉米花粉扩散到源区外不同距离处浓度,对比花粉扩散模拟值与实测值,两者具有较好致性,表明应用该公式模拟花粉扩散能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结论与意义】分析证明这种推导划分半径为R圆形花粉源区各面元中心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是可靠,该方法可为应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花粉源区内不同位置点单个源强对源区外某距离处花粉浓度贡献提供便利。

  • 标签: 花粉扩散 源区划分方法 高斯烟羽模型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危害苹果和梨等蔷薇科果实世界性重要蛀果害虫之,目前已侵入我国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7省市,正在向苹果主产区扩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欧美国家田间应用证明,CypoGV是防治苹果蠹蛾效果最佳生防制剂。研究开发本土CypoGV商业制剂,对保证我国苹果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方法]用室内和田间生测方法,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被紫外线处理过氧化铁和CypoGV-ZY混合悬液,其中氧化铁添加浓度分别为3、5、7、10、12mg·mL~(-1),并完成其对苹果蠹蛾初孵幼虫生物测定。[结果]在病毒悬液中添加7mg·mL~(-1)氧化铁能显著提高CypoGV在田间活性和持久性,与未添加氧化铁处理相比较,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3.88%和96.64%。[结论与意义]添加低剂量氧化铁,显著增强了CypoGV对田间强日光、强紫外线适应性,提高了该病毒在田间活性和持久性,说明氧化铁可作为商业CypoGV制剂助剂,提高田间CypoGV对苹果蠹蛾防治效果。本研究为我国CypoGV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氧化铁 UV 生物测定 存活率 增效剂
  • 简介:【背景】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目标除草剂,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性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而使用单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性除草剂丙·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种植,在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灭生性除草剂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群落演替还需要进步研究观察。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草铵膦 丙·苄 杂草群落动态
  • 简介:尽管gene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科学术语。花粉介导gene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进化有着特殊重要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geneflow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混乱。本文对geneflow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gene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flow在中文应用中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著作中geneflow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基因流 生物安全 环境 群体遗传 进化生物学
  • 简介:采用mtDNACOI序列鉴定了新疆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东经86°40′-88°55′,北纬43°15′-44°20′)和位于该城市以东195km烟粉虱暴发危害区吐鲁番市(东经88°05′-89°54′,北纬41°20′-43°35′)烟粉虱生物型。通过对两地2008-2010年采集11个样本群体(样本量均超过30头,每个样本群体检测10头以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传入新疆。2010年,由乌鲁木齐市花卉市场采集到品红种群HH-1与吐鲁番市温室采集到辣椒种群LJ、番茄种群XHS、茄子种群QZ和烟草种群YC为Q型。另外,2010年采自花卉市场品红种群HH-2、2009年前采自野外杂草和温室锦葵种群JK-S、棉花种群ZH-O以及采自吐鲁番市棉田种群TC1、TC2和TC3仍然属于B型。

  • 标签: Q型烟粉虱 MTDNA COI 新疆 生物入侵
  • 简介:【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年5月,在我国云南与緬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mm,宽1.5-2.0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重要措施.

  • 标签: 热带拂粉蚧 粉蚧科 新纪录种 危害分析
  • 简介:转基因标识是表明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由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而成种标识。随着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推进,国际上对农业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更加关注与重视。通过阐述农业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研究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总结出成分关注标识、过程关注标识、自愿标识、强制性标识、定性标识、定量标识、全面标识、目录标识等不同标识类别的特点与利弊,并分析了国际上关于标识豁免及阴性标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为我国农业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工作提供了启示与参考。

  • 标签: 农业转基因产品 标识 管理 政策
  • 简介: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作物性状定向改造,在解决粮食增产、环境污染、节水增效,以及改进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同时,转基因技术具有潜在风险,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状况,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旨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知识。

  • 标签: 农业转基因生物 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 安全监管
  • 简介:【背景】豚草卷蛾是豚草种重要天敌,1993年在湖南临湘野外释放后,迅速扩散至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对豚草种群蔓延与扩张起到了抑制作用。【方法】为明确豚草卷蛾在湖北发生规律与抗寒性,2009年在湖北各豚草发生区进行野外调查,并将豚草卷蛾越冬态老熟幼虫置于不同低温下观测其存活率。【结果】豚草卷蛾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其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进入滞育。12月份调查结果显示,豚草有虫株率为90%,虫口密度为313头.百株-1,存活率为93.3%。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为-26.4℃,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卷蛾已广泛分布于湖北地区,且能成功越冬,对豚草可起到持续控制作用。

  • 标签: 豚草卷蛾 分布 发生规律 过冷却点 抗寒性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重要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方法】于2009—2015年对杭州地区扶桑绵粉蚧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mtDNACOI分子标记方法,对扶桑绵粉蚧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和临安市3个地区发现扶桑绵粉蚧分布,共调查到寄主植物38科61属68种,以辣椒、茄子、番茄、南瓜、棉花、芝麻、菊花、苦荬菜、大花马齿苋和五色梅受害最严重。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杭州地区扶桑绵粉蚧未发生明显遗传分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扶桑绵粉蚧mtDNACOI基因相似度为99.4%-100%。【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进步研究扶桑绵粉蚧遗传进化、可能侵入途径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MTDNA COI 系统进化 入侵
  • 简介:[背景]褐拟谷盗分布广泛,成虫和幼虫都可取食谷物、豆类、干果及其加工品等.危害后发出难闻气味,并在受害物上呈现明显损害痕迹,是粮谷储藏中最重要害虫之.[方法]通过分析褐拟谷盗在我国传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内容,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褐拟谷盗风险程度,建立了、二级评判标准计算模型,对褐拟谷盗传入我国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传入中国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2.[结论与意义]褐拟谷盗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有害生物,需要在全国各口岸加强检疫,分析结果可为开展褐拟谷盗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褐拟谷盗 风险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估
  • 简介:采用灯下诱集和田间调查方法,研究了句容丘陵地区葡萄园发生金龟子种类、发生数量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句容丘陵地区葡萄园发生金龟子有双叉犀金龟、华北大黑腮金龟、暗黑腮金龟、铜绿异丽金龟、深铜绿异丽金龟、四纹丽金龟、斑喙丽金龟、毛黄腮金龟等8种。发生量较大,对葡萄危害较重有铜绿异丽金龟和双叉犀金龟,并比较了这两种金龟子发生规律和危害高峰期。文中还讨论了金龟子对葡萄危害和防治方法。

  • 标签: 双叉犀金龟 铜绿异丽金龟 危害 发生规律 防治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外来人侵生物危害日益加重。我国针对当前各类重大外来生物的人侵,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层面,部署了系列项目,并取得了定成果:揭示了人侵生物的人侵特性和人侵机理,以及人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发了重大新发农业人侵物种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建立了生物威胁数据库和生物人侵突发事件可视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及重大人侵动植物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人侵生物标本资源库。今后应以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开展人侵扩散与成灾机制、早期预防预警、快速检测监测、识别追踪溯源、点面拦截狙击、区域防灾减灾等技术研究。

  • 标签: 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 控制 科技项目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蔗扁蛾是危害巴西木、甘蔗等园林植物和经济作物重要入侵害虫。该虫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被发现,现已分布在海南、广东和上海等19个省市,并有迅速扩散蔓延趋势。对入侵害虫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可为实施害虫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蔗扁蛾已有分布点记录,分别在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对其进行整合,进而分析蔗扁蛾在我国潜在分布区。[结果]基于4种地理区域构建Maxent模型对我国南部地区预测结果基本致,4种模型预测差异主要在新疆北部和西南部、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吉林西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整合模型显示,华东和华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大分布可能性。[结论]蔗扁蛾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具有较大潜在分布空间。这些地区应警惕蔗扁蛾入侵,同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其进步扩散。

  • 标签: 蔗扁蛾 入侵物种 生态位模型 加权平均值法 潜在分布
  • 简介: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病毒病害,已在巴基斯坦、印度、苏丹、埃及和南非等国棉花产区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已克隆了与该病害相关植物病毒8种,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即是其中之,这些病毒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CLCuMV是引起巴基斯坦、印度棉花曲叶病大流行主要病原之。该病毒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接种传播和种子带毒传播;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并伴随卫星β分子。自2006年首次在我国广东朱槿上检测与鉴定到该病毒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个地理区域发现该病毒引起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朱槿、黄秋葵、棉花和垂花悬铃花;同时,已入侵我国CLCuMV及其卫星β分子各地理区域和不同寄主来源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遗传较稳定。基于文献报道及作者近年研究,本文对棉花曲叶病分布、病原、CLCuMV特性、已入侵我国CLCuMV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对入侵我国CLCuMV来源及其威胁我国棉花生产风险进行了讨论。CLCuMV"对我国棉花等作物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该病毒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入侵 朱槿 黄秋葵 棉花 垂花悬铃花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主要因素之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数量繁多,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危害最严重国家之,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政策,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确保国家及国际生物安全。然而,我国现有的针对外来物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明显滞后。本文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相关立法,指出外来物种入侵可在不同生态系之间发生,揭示了行政区划与生态系差异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存在“自然与经济错位”、国内管理方面存在“生态系统与行政区域错位”“双错位现象”,分析了我国外来物种管理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以期探求我国在国际背景下外来物种管理对策,提出制定《外来入侵物种法》及相关法律国家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科学研究体系以及建设行政管理体系,增强抵御外来物种入侵能力,实施以防为主管理策略。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 对策
  • 简介:随着全球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是种对棉花等作物具有严重威胁外来人侵害虫,2008年8月在广州市区扶桑上发现该虫。关于该虫入侵种群大小是需要明确基本人侵生物学问题之。【方法】采用了野外接虫、定点系统跟踪观察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番茄、棉花田间扶桑绵粉蚧最小入侵种群规模。【结果】扶桑绵粉蚧初始种群侵入棉花、番茄田3d后数量急剧下降,分别减少了82.7%、61.2%,进入3龄后田间种群数量呈现持续小幅度减少规律,进入产卵期雌虫出现概率分别为2.83%、2.5%。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单雌产卵量为532.6粒,明显高于番茄(418.4粒)。棉花、番茄田入侵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5.09、10.46,下代种群呈明显增长趋势,能够成功定殖。棉花、番茄田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符合Ⅰ型(凹型),存活率(S)与接虫后天数(D)关系模型分别为S=(1.0000+1.1.505D)-1.1250,S=(Q9996+Q124810)^-3.0614。根据进入产卵期雌虫概率,计算出保证扶桑绵粉蚧成功入侵最小自然种群规模为36—40头。【结论与意义】广州地区6~8月番茄、棉花田新人侵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为Ⅰ型(凹型),最小入侵种群规模为36—40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扶桑绵粉蚧入侵生物学特性和制定防治策略等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棉花 番茄 自然种群 存活 定殖
  • 简介:【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检疫性害虫,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风险分析可为该虫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花翅小卷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发生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及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花翅小卷蛾是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 标签: 葡萄花翅小卷蛾 检疫性害虫 入侵风险 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