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拟南芥与豌豆都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故在课堂中开展南芥进行杂交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以及核心概念3的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老师实验教学能力。

  • 标签: 拟南芥  杂交实验  教学
  • 简介:拟南芥属(Ambidopsishalleri)可以在受污染棕色土壤生长,汲取并高含量储存其中的重金属有害元素于叶片之中。这一来自德国团队的发现指出了基于种植该植物的生物降解污染方法。

  • 标签: 拟南芥属 重金属 植物 有害元素 生物降解 高含量
  • 简介:摘要:拟南芥是生物学研究的模式之物之一,培养拟南芥可以为学习孟德尔杂交实验奠定基础。在新疆干燥,偏见气候,无光照培养箱条件下,探索拟南芥种植培养方法。

  • 标签: 拟南芥  种植  培养
  • 简介:以过量表达AtHsf41a及AtHsf41a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植株为材料,通过控制土壤水分进行干旱处理,结果显示,过量表达型干旱处理后的存活率最大,而基因沉默型最小,表明AtHsfAla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性.为了从生理水平研究AtHsfAla提高抗旱性的机制,研究发现过量表达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而沉默型最低.不同基因型植株的H:0:和MDA的含量正好相反,说明AtHsfAla通过保护细胞膜而减小细胞所受氧化伤害来提高抗旱能力.

  • 标签: 拟南芥 热激因子AtHsfAla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天冬酰胺蛋白(NRP)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WT)、NRP过表达型(Pro35S:NRP-GFP)、NRP突变型(nrp) 3种拟南芥种子,分别分为照射组(120 Gy γ射线照射)和对照组(不照射)。(1)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3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至第7天,统计各组根长。(2)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于MS培养基中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移栽至基质土中继续培养至第30天,观察各组植株的生长和形态。(3)WT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WT植株中NRP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2(PARP2)2种基因在照射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4)Pro35S:NRP-GFP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幼苗进行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的根长缩短,分别为(2.73±0.43)cm和(1.31±0.53) cm,与对照组[(4.56±0.41) cm和(2.89± 0.60)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2、6.49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的根长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差异[(3.01±0.34) cm vs. (2.96±0.34) cm,t=0.253,P=0.801]。(2)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植株的发育不良、生长受限,其中株高和莲座叶直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1~12.25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植株则维持正常形态。(3)辐射导致WT植株中NRP和PARP2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7、7.776,P=0.002、0.000)。(4)Pro35S:NRP-GFP幼苗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均出现NRP入核现象。结论NRP可能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植物辐射抗性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拟南芥属 辐射耐受性 富天冬酰胺蛋白
  • 简介:本研究以拟南芥DNA为模板,将罗勒烯合成酶AtTPS03基因的一个目的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对克隆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目的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上报道的序列同源性达到100%。根据RNA干扰的基本原理,将目的片段正反向连到干扰载体pFGC5941查尔酮内含子的两侧,经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检测,证明已成功构建了干扰载体P-2AT03。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拟南芥。收获的种子在含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筛选抗性苗,通过对抗性苗的PCR检测,已成功获得了12株转基因苗。这些转基因苗为进一步研究罗勒烯和罗勒烯合成酶的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AtTPS03基因 RNA干扰 拟南芥转化
  • 简介:玻璃化法作为简单方便的超低温保存方法之一,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茎尖、胚性细胞、原生质体、悬浮细胞等多种单一组织或细胞培养体系,但尚未见对幼苗这种复合组织的保存报道.本文研究了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andsbergerecta)幼苗的玻璃化保存程序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现象.幼苗来自萌发的种子,种子消毒后播种在MS培养基上,4℃处理48h后转入25℃,10h光周期,萌发不同天数为实验材料.玻璃化程序包括:1)预处理———用2M甘油+04M蔗糖在20℃处理20min;2)脱水处理———用玻璃液PVS2(30%w/v蔗糖+15%w/v乙二醇+15%w/v二甲基亚砜+含04M蔗糖的MS)0℃处理50min;3)冷冻融化———玻璃液及幼苗一起投入液氮(LN2)保存,20℃室温自然融化;4)置换———用MS+12M蔗糖20℃处理30min,成活力检查;幼苗转到MS培养基培养5天,观察再生长状况.10天后转到培养土中,在生长箱中长到结实.结果表明:1)使用完整的程序,冻融后成活率最高,为765%;玻璃液处理是成功的关键,省去此处理成活率为0;冻融是造成玻璃化保存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因子;2)由萌发0~2天的种子形成的幼苗便使用该技术,冻存融化后成活率分别为88%,838%和765%,结实正常;3)

  • 标签: 拟南芥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PVS2
  • 简介:为探究热激对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表达的影响,对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植株进行39℃热激5min后提取其RNA,应用RT-PCR技术对热激因子AtHsfA1a的RNA进行逆转录和扩增,并对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热激和常温下表达量均比野生型高;而且野生型拟南芥和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39℃热激下的表达量比25℃常温下的高,说明AtHsfA1a的表达受热激诱导,结果可为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热激 拟南芥 热激因子AtHsfA1a 基因表达
  • 简介: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erineacetyltransferase,SAT)是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利用该基因提高作物中甲硫氨酸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拟南芥SAT1(ArabidopsisthalianaSAT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功能,构建了带有His标签的AtSA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30b(+)-SAT1-His(6)。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纯化获得了抗原蛋白SAT1-His(6)。该抗原蛋白经免疫兔子,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SAT1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表明,该抗体可用来检测转AtSAT1基因的转基因玉米株系中SAT1蛋白的积累量,为后期对该基因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拟南芥 丝氨酸乙酰转移酶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 简介:近来在大肠杆菌中新发现的Era蛋白(E.coliras-likeprotein)是一类新的GTP结合蛋白,研究表明Era蛋白参与调节细胞分裂、细胞周期以及部分细胞代谢过程。植物中相关研究报道尚少,推测ERG蛋白可能定位在线粒体,并且与种子的正常发育相关。本实验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初步观察了ERG437蛋白在拟南芥悬浮细胞中的定位情况,同时利用CoxⅣ蛋白初步观察到绝大部分ERG437蛋白定位于线粒体。

  • 标签: ERA蛋白 ERG基因 细胞周期 悬浮细胞
  • 简介:采用PCR法获得拟南芥叶绿体核糖体psrp-3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psrp-3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通过RT-PCR获得预期大小的基因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目的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拟南芥psrp-3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对、氨基酸组成、功能域、二级结构、疏水性、蛋白质功能及系统进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RT-PCR获得了一段753bp的序列,psrp-3蛋白是等电点为9.27的亲水性稳定蛋白,包含一个结构域和一个区域,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β折叠和伸展链散布其中,和菠菜、葡萄、蓖麻、大豆等的psrp-3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为进一步了解psrp-3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 标签: 拟南芥 叶绿体 psrp-3基因
  • 简介:在对黄萎病菌胁迫处理的海岛棉Pima90-53根组织全长cDNA文库分析中,筛选到一个与黄萎病胁迫相关的杂合富含脯氨酸蛋白(hybridproline-richprotein)基因,将其命名为GbHyPRP1。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7bp,开放阅读框945bp,编码一个由3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包含信号肽、N端富含脯氨酸域及C端PollenOleeI域。同源序列分析显示,GbHyPRP1与来自雷蒙德氏棉、陆地棉和亚洲棉的HyPRP1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5.95%、93.87%和91.34%。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受黄萎病菌胁迫后海岛棉根部GbHyPRP1表达显著下调。将GbHyPRP1基因克隆至植物超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病指统计分析表明GbHyPRP1过量表达显著降低了拟南芥对黄萎病的抗性。据此推测GbHyPRP1参与棉花抗黄萎病,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负调控因子。

  • 标签: 海岛棉 GbHyPRP1 克隆 拟南芥 黄萎病
  • 简介:通过电镜对拟南芥野生型及epn型突变体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进一步研究(此突变体的特征是花粉从游离核时期就具有多核、多沟并有分枝的花粉管),值得注意的是突变体在发育至四核花粉母细胞时期,在整个母细胞原生质膜外开始形成小孢子的外壁(与野生型晚期四分体内单倍体小孢子原生质体外形成的外壁相同),此外,在突变体小孢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也未见到正常四分体的出现。因此,设想具有两个营养核、两个生殖核的突变体的大花粉直接由非正常的四核花粉母细胞形成,突变体发生缺失的时期在前减数分裂期或减数分裂Ⅱ

  • 标签: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拟南芥 突变体
  • 简介:用热变性法或磷酸缓冲液法从拟南芥植物中粗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再用丙酮法或硫酸铵分级盐析法纯化SOD.比较发现,热变性法粗提取的SOD回收率较高,而2种纯化方法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还比较了用同一种方法所提取的拟南芥和大蒜之间的SOD活性,大蒜的SOD活性高于拟南芥

  • 标签: 拟南芥 大蒜 超氧化物歧化酶 分离纯化
  • 简介:Na^+/H^+逆向运输蛋白在植物耐盐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在不同植物中功能相同的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真盐生植物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BigeloviiTorr.)中克隆出包括有1683bp的完整编码区在内的2591bp(GenBank登陆号为DQ157454)的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SbNHX1)cDNA序列。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VKH-35S-pA上,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得到T3代转入单基因种子。200mmol/L的NaCl胁迫培养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在200mmol/L的NaCl胁迫条件下生长状况好于野生型植株,植物表现有一定的耐盐性。

  • 标签: 北美海蓬子 Na^+/H^+逆向运输蛋白 转基因拟南芥 耐盐性
  • 简介:以pErl30a为载体构建的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la的大肠杆菌EcoliM15(pET30a/His6一AtHsfAla)为实验材料,以IPTG诱导6X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经过Ni2+柱分离纯化AtHsfAla,再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显示,AtHsfAla蛋白在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能够有效表达,并能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AtHsfAla蛋白.研究结果为揭示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la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拟南芥AtHsfAla 表达 纯化
  • 简介:以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植株(HT)与野生型植株(WT)为材料,测定两种幼苗在渗透胁迫中的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渗透胁迫中过量表达拟南芥AtHsfAla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比野生型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高,说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对渗透胁迫中的APX,CAT,SOD有影响,表明AtHsfAla植株在渗透胁迫中能通过提高其内源抗氧化酶活性来抗衡逆境胁迫.

  • 标签: 热激转录因子AtHsfAla 渗透胁迫 抗氧化酶 拟南芥
  • 简介:CRISPR/Cas9(Clusteredregulator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它比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更易于操作,而且更高效。CRISPR/Cas9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中。本实验选取拟南芥MS2为目的基因,构建植物基因编辑系统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拟南芥,从而利用CRISPR/Cas9系统靶向敲除拟南芥MS2基因。对转基因后代的MS2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在获得的12个阳性转化植株中,发现了5个阳性植株存在基因序列上的新碱基插入,由此形成CRISPR/Cas9介导的拟南芥MS2突变体。这一工作为后续分析其他物种中MS2同源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拟南芥 CRISPR/Cas9 MS2 基因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