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肿瘤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和实体器官移植的发展,机会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侵袭曲霉病是肿瘤和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侵袭曲霉病总体治愈率仅为50%左右^[1]。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抗真菌治疗的延误。2002年欧洲癌症-侵袭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提出根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真菌学证据及组织病理,将侵袭真菌病的诊断分为3级,即确诊、拟诊和疑诊,为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出规范的诊断标准^[2]。

  • 标签: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 3)-β—D葡聚糖试验
  • 简介:侵袭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和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的困难和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的缺乏,毛孢子菌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在体外对甲板的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对甲板的侵袭能力。结果病理显示接种于红色毛癣菌及短帚霉的甲板内可见菌丝生长,而接种于白念珠菌的甲板内无菌丝生长。结论皮肤癣菌和霉菌可以在甲板内侵袭生长,而白念珠菌对甲板无侵袭能力。

  • 标签: 致病真菌 侵袭性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的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的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鼻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两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中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侵袭性鼻窦炎 烟曲霉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明确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在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因。方法依据IFI和乙肝诊断标准,筛选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慢性重症乙肝患者,60例IFI者为病例组,66例未发生IFI为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结果IFI患病率47.62%,病死率40%。乙肝病毒DNA水平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当DNA高于3.16×10^3copies/mL,IFI发病可能增大。结论慢重肝患者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超出临床预期,降低DNA拷贝可延缓乙肝进展,在预防及治疗IFI中亦具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重型乙肝 侵袭性真菌感染 DNA 危险因素 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评价泊沙康唑预防侵袭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以及会议论文集等截止至2014年12月所有关于泊沙康唑预防侵袭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追查相关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ReviewManager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共14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泊沙康唑与对照组药物相比,能有效降低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01],尤其在预防侵袭曲霉菌感染方面,其疗效优于氟康唑(P〈0.0001);预防IFI相关死亡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0.32,95%CI(0.15,0.67),P=0.002〈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泊沙康唑与氟康唑相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侵袭念珠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泊沙康唑可作为两霉素B脂复合物、氟康唑、伊曲康唑等预防侵袭真菌感染的良好替代药物,能更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减少IFI相关死亡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apiospermum)即波氏假阿利什菌的无性型,是一种侵袭较强的条件致病菌。1病因和发病机制尖端赛多孢子菌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材料中,如沼泽、湿地、污水、腐物、咸水等。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多发生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淋巴瘤、白血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如外伤、污水淹溺、HELLP综合征等。

  • 标签: 尖端赛多孢子菌 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念珠菌是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与宿主共存.当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或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易侵入体液及器官,引起念珠菌病.近年来,侵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显示,美国念珠菌病医院感染率为0.28‰~0.96‰,欧洲为0.2‰~0.38‰.拉丁美洲念珠菌院感率为1.2‰~5.5‰,若伴长期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发热,医院感染率可升至7%[1].

  • 标签: 念珠菌病 抗原 抗体 检测
  • 简介:报道1例由枝孢样枝孢霉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女,52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气短3周”就诊。根据肺泡灌洗液液基薄层形态学检查、G实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诊断为“侵袭肺枝孢样枝孢霉病”,经伊曲康唑0.4g/d抗真菌治疗、头孢他啶抗细菌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枝孢样枝孢霉 肺部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真菌感染,尤其是条件致病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1]。由于深部真菌感染(deepfungalinfection)或系统真菌感染(systemicfungalinfection)危害大,国外学者将这一类疾病统称为侵袭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或侵袭真菌病(invasiviefungaldisease,IFD),以区别非侵袭真菌感染[2]。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定义
  • 简介: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的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的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念珠菌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的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 简介: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曲霉气道的定植及其发生侵袭性感染的风险。方法回顾2003—2004年南京八一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56例肝移植患者进行的连续组织学检查和曲霉培养结果。结果24例患者被分离出曲霉,2例发生侵袭烟曲霉感染。这2例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内都有烟曲霉的定植,并且都死亡,占所有移植后死亡的29%。无曲霉定植者都未发生侵袭曲霉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的侵袭曲霉感染较为少见,但常致死,曲霉定植常见但为一过,由于气管侵袭曲霉感染只发生在有烟曲霉定植的移植后6个月内的患者,所以在此期间进行预防的治疗能否有效降低侵袭曲霉感染值得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曲霉定植 真菌培养
  • 简介:目的报道2例难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后发生侵袭真菌感染(IFI),其治疗经过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2例难治ITP患者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后发生IFI,用大扶康、两霉素B,降颅压,辅助呼吸等治疗。结果例1发生隐球菌脑膜脑炎、例2出现肺曲酶菌感染,均经抗真菌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难治ITP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治疗困难,确诊后用药应足量、足疗程。

  • 标签: 难治性ITP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近年来,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侵袭肺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对改善临床预后极为重要。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功能和结构损害,并经常接受激素治疗等特点导致患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时临床和CT表现不典型,有关侵袭肺曲霉病的实验室诊断敏感性和(或)特异性降低,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文试从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侵袭肺曲霉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入手探讨其诊断上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病理生理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TR)对侵袭曲霉病(invasiveaspergillosis,IA)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的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的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的保护抗原。

  • 标签: 烟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免疫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治疗效果、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2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410株,主要为念珠菌属(80.73%)和曲霉菌属(9.76%),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80.81%),治疗总有效率为61.77%,死亡率为12.84%.抗真菌治疗疗效与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抗真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治疗时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剂量不合理及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真菌病患者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老龄化、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都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不合理使用中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疗效 危险因素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免疫抑制状态造成侵袭曲霉感染(IPA)后天然免疫反应的异同。方法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分别使用地塞米松(A组)及环磷酰胺(B组)预处理后气道接种烟曲霉孢子建立IPA模型。观察小鼠存活率,肺病理检查,评估肺部及肺外脏器真菌负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浓度。结果A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理提示A组小鼠肺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B组可见到典型的曲霉菌丝浸润生长。B组小鼠肺部烟曲霉CFU、烟曲霉18srRNA较A组升高;B组肺外各脏器与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A组TNF-α未检测到,IL-10峰值在72h出现,IL-1α自第一天起即升高,第3天达峰值;B组TNF-α及IL-10在24h后均明显升高,于48h达峰值;IL-1α一直在低水平维持;B组与各组间比较,TNF-α、IL-1α及IL-10均有显著差异。A、B两组IL-1β表达在接种烟曲霉后均迅速升高,并一直在高水平维持,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不同预处理造成小鼠免疫抑制后建立IPA模型,激素组肺部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环磷酰胺组可出现显著的全身真菌播散。

  • 标签: 侵袭性曲霉感染 动物模型 小鼠 免疫 致病机制
  • 简介: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 标签: 光滑念珠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当前侵袭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危害日益增大,其诊断和治疗存在严峻挑战,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主办,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和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联合承办的此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临床侵袭真菌病学专家就临床侵袭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讨。会议将围绕以下重点议题展开:(1)临床常见侵袭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鉴定技术。(2)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3)侵袭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4)侵袭真菌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室诊断 侵袭性 真菌病 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