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24 h内持续肾脏代替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评估CRRT对病死率的影响。按入院24 h内是否行CRRT,将研究对象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比较液体平衡情况。结果在612例患者中,男性416例(占67.9%),整体中位年龄66岁;死亡250例,存活362例,病死率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OR=1.981,95%CI:1.120~3.504,P=0.019)。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对比,结果显示CRRT组和非CRRT组在第1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24 h内CRRT治疗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CRRT未及时纠正脓毒症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容量过负荷状态,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平衡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影响秋水仙碱中毒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住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根据14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心超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共41例,年龄15~85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6例;生存组27例(65.9%),死亡组14例(34.1%);蓄积中毒(58.7%),自杀中毒(41.3%)。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82.93%)、多器官功能不全(78.05%)、感染性发热(73.17%)、心肌损害(48.78%)、凝血功能障碍(46.34%)、骨髓抑制(41.46%),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19.51%)、横纹肌溶解(2.44%)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QTc间期、乳酸、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绝对值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028,95%CI:1.000~1.056;OR=1.599,95%CI:1.088~2.350;OR=1.205,95%CI:1.002~1.450;OR=1.242,95%CI:1.242,95%CI:1.089~1.417;OR=1.013,95%CI:1.002~1.024);ADL评分、间接胆红素绝对值下降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7,95%CI:0.909~0.988;OR=0.756,95%CI:0.572~0.9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AU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0.913]、乳酸(AUC=0.875)、碱性磷酸酶(AUC=0.770)对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截断值分别为8.965 mg/L、4.05 mmol/L、230.5 U/L。结论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早期D二聚体及乳酸、碱性磷酸酶水平能有效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

  • 标签: 秋水仙碱中毒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后 D二聚体 乳酸 碱性磷酸酶 多器官功能不全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敌草快(DQ)混合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枯、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组、百草枯组(PQ组)和敌草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PQ组92例,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口服20 ~50 mL共8例,均死亡,口服51 ~100 mL共11例,死亡8例(72.7%),口服>100 mL共10人,死亡9人(90%)。混合中毒组中敌草快浓度>5 000 ng/mL患者均死亡。31例混合中毒患者中有30例(96.78%)患者毒物检测敌草快浓度明显高于百草枯浓度。混合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剂量、淋巴细胞计数、Hb、BNU、CK、总胆红素、pH、PT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损伤脏器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神经系统。混合中毒相比PQ或DQ中毒具有更高的脏器损伤发生率,病情更加严重,具有更高的病死率。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混合除草剂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百草枯 敌草快 混合中毒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病区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首发感染部位、受累器官数量、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总住院时间、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时间及入院28 d和住院期间生存情况,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血浆VE-cad水平。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及不同28 d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VE-cad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38例为脓毒症,47例为脓毒性休克;39例发生MODS,46例未发生MODS;患者入院28 d内存活64例,死亡21例。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受累器官数量多〔个:3(2,4)比1(0,2)〕,APACHEⅡ评分〔分:13(10,21)比7(5,12)〕、SAPSⅡ评分〔分:35(31,55)比7(5,12)〕、SOFA评分〔分:7.0(5.0,10.0)比3.0(0,5.0)〕、血乳酸〔Lac(mmol/L):3.5(2.4,6.2)比1.9(1.2,2.2)〕、C-反应蛋白〔CRP(mg/L):90.0(58.1,90.0)比50.5(38.0,90.0)〕、VE-cad水平〔mg/L:1.427(1.141,2.150)比1.195(0.901,1.688)〕均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T(×109/L):113.4±67.2比202.5±109.5〕、血红蛋白(Hb)水平(g/L:106.3±36.3比118.6±18.0)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14(10,22)比8(6,13)〕、SAPSⅡ评分〔分:36(32,56)比29(24,35)〕、SOFA评分(分:7.9±3.9比4.0±3.8)、住院病死率〔53.8%(21/39)比0%(0/46)〕、Lac〔mmol/L:3.1(2.3,6.3)比2.1(1.4,4.6)〕和VE-cad水平〔mg/L:1.427(1.156,1.937)比1.195(0.897,1.776)〕均明显升高,E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6(3,12)比3(0,7)〕,而PLT水平明显降低(×109/L:118.2±80.0比182.5±104.0,均P<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受累器官数量少〔个:2(1,3)比3(1,5)〕,APACHEⅡ评分〔分:9(6,13)比21(13,25)〕、SAPSⅡ评分〔分:31(25,36)比55(35,63)〕、SOFA评分(分:4.7±3.7比8.9±4.5)均明显降低,E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4(1,8)比8(3,1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cad、SOFA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2〔95%可信区间(95%CI)为0.513~0.750〕、0.830(95%CI为0.744~0.916)和0.856(95%CI为0.779~0.933);当VE-cad截断值为1.240 mg/L时,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55.3%;VE-cad联合SOFA评分评估的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73.7%。结论VE-cad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评估价值,VE-cad联合SOFA评分的评估价值优于VE-cad单项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于2017年4至7月,选择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80只,将其中40只小鼠随机均分4组,每组10只。PQ组:以25% PQ溶液(60 mg/kg)灌胃染毒;PQ+NR组:等量灌胃染毒,且灌胃前1 h腹腔注射(300 mg/kg)的NR;Control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NR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且灌胃前腹腔注射等量的NR(300 mg/kg)。观察并记录PQ中毒小鼠一般状况,同时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统计染毒后72 h的各组死亡数,计算各组小鼠生存曲线。将另40只小鼠同样方法进行造模和分组,PQ灌胃后24 h,麻醉必死,摘眼球留取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开胸取肺组织,测肺干湿重比(D/W)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病理变化并评分,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沉默调节蛋白1抗原(Sirt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Control组和NR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和行为正常;与Control组和NR组比较,PQ组小鼠一般状况差,精神萎靡、蜷缩、皮毛紊乱,活动、进食、大小便减少;与PQ组比较,PQ+NR组小鼠各症状均减轻。染毒后72 h的存活率:与PQ组(40%)比较,PQ+NR组(80%)存活率提高(P=0.029)。与Control组和NR组比较,PQ组小鼠D/W比值明显下降、光镜下肺病理学评分明显上升,TNF-α、IL-6、MPO水平明显上升,SOD水平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上升;Caspase-3活力明显上升(P<0.01)。Sirt1和Nrf2蛋白表达量(1.02±0.14、0.82±0.06)明显下降(P=0.004、0.023)。与PQ组比较,PQ+NR组D/W比值(0.10±0.10)明显上升,光镜下肺病理学评分(7.40±0.51)下降,TNF-α(33.00±0.65)pg/ml、IL-6(52.23±4.23)pg/ml、MPO(0.23±0.01)μg/ml水平明显下降,SOD(9.28±0.45)U/mgprot水平明显升高,MDA(0.78±0.02)mmol/mgprot水平明显下降,Caspase-3(222.80±7.59)%活力明显降低,Sirt1和Nrf2蛋白表达量(1.62±0.16、1.06±0.04)明显升高(P=0.048、0.035)。结论PQ中毒可致小鼠急性肺损伤,而NR能抑制PQ中毒小鼠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对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Nrf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烟酰胺核糖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氧化应激损伤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构建预警评估模型,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为急诊护士预检分诊提供可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0例UGI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10例)和验证组(170例),依据《202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的标准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呕血(OR:3.875,95%CI:2.212~6.79)、糖尿病(OR:2.64,95%CI:1.184~5.883)、晕厥(OR:10.57,95%CI:3.675~30.403)、心率(OR:3.262,95%CI:1.753~6.068)、红细胞分布宽度(OR:3.904,95%CI:2.176~7.007)、凝血酶原时间(OR:3.665,95%CI:1.625~8.269)、乳酸(OR:3.498,95%CI:1.926~6.354)、血红蛋白(OR:4.984,95%CI:2.78~8.938)可准确预测UGIB病情严重程度(P<0.05)。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C-index=0.903,95% CI: 0.875~0.931),并经内部验证(C-index=0.895)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7936)。外部验证C-index为0.899(95% CI:0.846~0.952),校准曲线提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预测效能优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0.05)。结论预警评估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可为急诊医务人员筛查高危患者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急诊 上消化道出血 分诊 危险分层 早期预警 凝血酶原时间 乳酸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早期动态变化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住EICU后28 d的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及临床数据,筛选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变化量(ΔPLT)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549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184例,存活365例,28 d病死率33.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等慢性疾病和肿瘤者更多,简化急性生理学Ⅱ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尿素氮指标更高,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指标更低,PLT d1~d5更低,ΔPLT d2~ΔPLT d5的数值降低更明显,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OR=4.167,95%CI:1.769~9.815,P<0.001)、恶性肿瘤(OR=1.815,95%CI:1.034~3.817,P=0.038)、SAPS-Ⅱ评分(OR=1.071,95%CI:1.046~1.096,P<0.001)、SOFA评分(OR=1.060,95%CI:1.001~1.021,P=0.041)、PLR值(OR=1.001,95%CI:1.001~1.002,P<0.001)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LT d1(OR=0.996,95%CI:0.995~0.998,P<0.001)为预后较好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SOFA评分能够预测ICU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情况,以SAPS-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26)。ΔPLT d4的AUC(0.678)大于其余时间点,其最佳临界值为-26.5×109/L时,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71.7%。结论早期PLT动态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脓毒症 血小板计数 动态变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比值(CRP/ALB ratio,CAR)对恙虫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院收治的16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损伤标准分为有器官损伤组(72例)和无器官损伤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CAR对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器官损伤组和无器官损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热天数、入院体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器官损伤组中身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定量、CRP、CAR均高于无器官损伤组(P<0.05),ALB低于无器官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P=0.039)、NEUT(P=0.003)、CAR(P=0.011)是恙虫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NEUT、CAR的AUC分别为0.655、0.716、0.727,CAR截断值为2.86时对应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79.8%。结论CAR升高是恙虫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恙虫病患者有无器官损伤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恙虫病 器官功能损伤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红细胞比容、早期液体治疗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诊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入院后28 d患者存活或死亡作为临床研究终点,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后,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Δ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d2-d1、ΔHCTd3-d1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同时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总体生存率的评估价值以及用平滑曲线拟合图来验证其与净液体入量及死亡的关系。结果存活组241例,死亡组67例,单因素COX分析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P=0.0006)、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P=0.0043)、Age(P=0.0184)、ΔHCTd2-d1(P=0.0136)、ΔHCTd3-d1(P=0.0204)、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P=0.0444)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ΔHCTd2-d1(P=0.0115)、ΔHCTd3-d1(P=0.0029)是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ΔHCTd2-d1和ΔHCTd3-d1按三位法分为高中低3组,通过KM生存曲线显示,ΔHCTd2-d1三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ΔHCTd3-d1三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ΔHCTd3-d1与净液体入量及预后平滑拟合曲线显示ΔHCTd3-d1与净液体入量呈负相关,其中中ΔHCTd3-d1组预后最好。结论ΔHCTd3-d1值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净液体入量有关,第3天HCT适当下降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红细胞比容动态变化可以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红细胞比容 白蛋白 血红蛋白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6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62±15)岁。计算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及入院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及二者的差值ΔSOFA评分,并将患者分为ΔSOFA评分<2分的非进展组(101例)和ΔSOFA评分≥2分的进展组(2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85例)和死亡组(39例)。分别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及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根据住院期间死亡ROC曲线中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高8-OHdG组(35例)和低8-OHdG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Z=-2.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6,95%置信区间为1.01~1.11,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的ROC的AUC为0.65(95%置信区间为0.52~0.79,P<0.05),最佳阈值为32.88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2%、79.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Z=-2.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95%置信区间为1.00~1.09,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的AUC为0.63(95%置信区间为0.52~0.75,P<0.05),最佳阈值为32.43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3%、84.7%。高8-OHdG组与低8-OHdG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相近(P>0.05),高8-OHdG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Δ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低8-OHdG组(Z值分别为-2.49、-3.01、-2.64,P<0.05或P<0.01)。低8-OHdG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明显高于高8-OHdG组(χ2=14.57,P<0.01)。结论早期血清8-OHdG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能力有限。患者血清8-OHdG水平越高,入院90 d内死亡风险越大。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病情进展 8-羟基脱氧鸟苷 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
  • 简介:摘要日本红菇属非致死性胃肠炎型毒蕈,毒性较轻,患者预后良好。本文对2019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一例日本红菇中毒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毒表现为典型的胃肠症状,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最终经积极止血、护胃、补液、抗炎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中毒 日本红菇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线粒体ATP合酶C亚基水平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住的165例脓毒症患者,男103例(62.4%),女62例(37.6%),年龄(63±14)岁。使用人ATP合成酶脂质结合蛋白(ATP5G1)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入EICU后24 h内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4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结局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价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对照组[(116±62) μg/L比(77±34) μg/L,P<0.001]。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01),死亡组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绘制ATP合酶C亚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0.661、0.837、0.814、0.703、0.831、0.794、0.765,其中ATP合酶C亚基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39.44 ng/L、100%、75.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TP合酶C亚基、BNP、左房舒张末期内径是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年龄、尿素氮(BUN)、ATP合酶C亚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ROC曲线来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其AUC分别为0.719、0.772、0.656、0.868、0.884,其中ATP合酶C亚基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31.24 ng/L、61.9%、68.7%。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BUN、ATP合酶C亚基、发生心功能障碍、APACHEⅡ评分及SAPS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ATP合酶C亚基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ATP合酶C亚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B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皮肤缺损组、皮肤缺损组+生理盐水组、皮肤缺损+Gas6(1 μg)组、皮肤缺损+Gas6(5 μg)组和皮肤缺损+Gas6(10 μg)组,每组16只,其中10只用来观察各组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情况,剩余6只于造模后第5天分离创面组织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10水平,RT-PCR检测精氨酸酶-1(Arg-1)、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记物CD197和M2型标记物CD163、F4/80的表达,HE染色检测皮肤创面病理改变,Masson染色分析创面肉芽组织及胶原沉积情况。结果皮肤缺损造模后第3天伤口表面开始结痂。Gas6治疗组伤口面积小于PBS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PBS组。与正常组相比,皮肤缺损组小鼠第5天巨噬细胞CD197的比例升高明显(P=0.0049)、CD163和F4/80双阳性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86)、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13)、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14)、iNOS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8)、Arg-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21)、组织炎症浸润加重。与PBS对照组相比,Gas6治疗组CD197的比例明显下降(P=0.000)、CD163和F4/80双阳性比例明显升高(P=0.000)、IL-6水平明显降低(P=0.000)、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03)、iNOS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018)、Arg-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组织炎性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结论Gas6可促使皮肤缺损小鼠巨噬细胞由M1向M2转化,加快缺损皮肤创面愈合。

  • 标签: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 巨噬细胞 极化 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炎症 病理损伤 胶原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67例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死亡组和治愈组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入院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外科手术的差异。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和治愈组患者是否有肝病、入院休克、多处肢体损伤、入院白细胞、血小板、pH值、白蛋白、乳酸、谷草转氨酶、肌酐、降钙素原、肌酸激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入院乳酸(OR=0.628,95%CI:0.461~0.855,P=0.003)、白蛋白(OR=1.330,95%CI:1.062~1.667,P=0.013)、肌酸激酶(OR=0.999,95%CI:0.998~1.000,P=0.016)、入院至行外科手术时间(OR=0.118,95%CI:0.015~0.938,P=0.04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入院乳酸和肌酸激酶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入院至行外科手术时间≤12 h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对于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救治,医护人员需在早期动态评估这些预后因素,并早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创伤弧菌 脓毒症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2019年9月至11月,至医院先后就诊收治3例被马蜂群蜇伤的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急性过敏性休克,并伴有不同程度器官功能损伤。经过血液灌流合并连续型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激素冲击等内科综合治疗,最终1例患者救治成功,2例不愈出院。群蜂蜇伤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过敏性休克、横纹肌溶解、血管内溶血、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肝肾功能损伤、以及心肌损害等多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群蜂蜇伤应尽早就医,早期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选择准确的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增加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ai1介导钙池操纵的钙内流(SOCE)在脓毒症小鼠CD4+ T细胞免疫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术后1、3、5 d 处死小鼠,无菌留取脾脏,免疫磁珠法分选CD4+ T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脾脏CD4+ T细胞Orai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OCE,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凋亡,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CD4+ T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然后调节Orai1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4组,sham组、CLP3组、Orai1下调组(Orai1-down组)、Orai1上调组(Orai1-up组),进一步检测小鼠脾脏CD4+ T细胞SOCE和免疫功能。结果sham组脾脏CD4+ T细胞Orai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16,与sham组相比,CLP组的Orai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F=19.64,P=0.000 5)。与sham组相比,CLP组SOCE水平明显降低(F=30.01,P=0.001)。sham组的CD4+ T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比率为8.7%±1.5%,与sham组相比,CLP组明显升高(F=32.29,P=0.000 1)。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脾脏CD4+ 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P=0.001 8)。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脾脏CD4+ T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能力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90、6.183,均P<0.05)。与sham组相比,CLP组IFN-γ/IL-4比值变小(F=11.23,P=0.003 1)。与CLP3组相比,Orai1-down组CD4+ T细胞SOCE的水平明显下降,早期和晚期凋亡比率明显升高,脾脏CD4+ 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分泌IFN-γ和IL-4下降,IFN-γ/IL-4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19、7.952、2.988、28.760、3.140、7.670,均P<0.05);而Orai1-up组则均获得相反的结果,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3、6.796、9.390、19.670、3.692、15.870,均P<0.05)。结论Orai1介导SOCE减轻脓毒症小鼠CD4+ T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 标签: 脓毒症 Orai1 钙池操纵的钙内流 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19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急性重症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呼吸衰竭及昏迷,最终经治疗好转出院。对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主要予抗胆碱能作用及脏器支持治疗。

  • 标签: 中毒 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120只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8组,即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姜黄素对照组、姜黄素干预组、阴性病毒-脓毒症组、阴性病毒-姜黄素干预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干扰-脓毒症组、Mfn2干扰-姜黄素干预组,每组15只。脓毒症组及姜黄素干预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造模,姜黄素干预组及姜黄素对照组予姜黄素200 mg/(kg·d)灌胃1周,阴性病毒-脓毒症组及阴性病毒-姜黄素干预组通过尾静脉注射阴性腺相关病毒来建立,Mfn2干扰-脓毒症组及Mfn2干扰-姜黄素干预组通过尾静脉注射携带Mfn2干扰序列的腺相关病毒建立模型,各组均于24 h后处死小鼠。通过肺湿干比和病理学检查反映肺损伤程度,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caspase-3的活化,并通过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显著增加(71.11±3.78 vs 31.11±5.61, P=0.002);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增加(P=0.006),炎症因子TNF-α(P=0.001)和IL-6(P=0.012)显著增高,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cleaved表达同样明显增加(P=0.001)。与脓毒症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降低(32.84±6.15 vs 71.11±3.78, P=0.004),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04),炎症因子TNF-α(P=0.013)和IL-6(P=0.003)均明显降低,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cleaved表达同样显著减少(P=0.012)。在下调Mfn2后,Mfn2干扰-姜黄素干预组与Mfn2干扰-脓毒症组相比,小鼠肺组织干湿重比无明显降低,组织病理评分也无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IL-6均无明显降低,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cleaved表达无显著减少。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表达减轻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 标签: 脓毒症 姜黄素 急性肺损伤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