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秋水仙碱浓度与中毒时间乘积(浓度时间乘积)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为早期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10月,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口服秋水仙碱剂量、中毒时间等一般资料,以及患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血浆秋水仙碱浓度,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血浆秋水仙碱浓度、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年龄20~85岁,其中存活15例(65.22%),死亡8例(34.78%),入院首次血浆秋水仙碱浓度为0.42~53.61 ng/ml,浓度时间乘积10.08~2 147.04 h·ng/ml。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首次血浆秋水仙碱浓度和浓度时间乘积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浓度中毒时间乘积>132.48 h·ng/ml、C-反应蛋白、D二聚体、剩余碱绝对值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2.000,95%CI:1.118~128.836;OR=1.053,95%CI:1.009~1.098;OR=1.219,95%CI:1.039~1.429;OR=1.360,95%CI:1.044~1.773;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1,95%CI:0.892~0.993;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浓度时间乘积、C-反应蛋白、剩余碱绝对值、D二聚体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888、0.867、0.837,凝血酶原活动度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5)。结论首次血浆秋水仙碱浓度与中毒时间乘积与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中毒 秋水仙碱 血浆浓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红细胞比容、早期液体治疗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诊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入院后28 d患者存活或死亡作为临床研究终点,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后,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Δ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d2-d1、ΔHCTd3-d1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同时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总体生存率的评估价值以及用平滑曲线拟合图来验证其与净液体入量及死亡的关系。结果存活组241例,死亡组67例,单因素COX分析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P=0.0006)、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P=0.0043)、Age(P=0.0184)、ΔHCTd2-d1(P=0.0136)、ΔHCTd3-d1(P=0.0204)、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P=0.0444)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ΔHCTd2-d1(P=0.0115)、ΔHCTd3-d1(P=0.0029)是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ΔHCTd2-d1和ΔHCTd3-d1按三位法分为高中低3组,通过KM生存曲线显示,ΔHCTd2-d1三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ΔHCTd3-d1三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ΔHCTd3-d1与净液体入量及预后平滑拟合曲线显示ΔHCTd3-d1与净液体入量呈负相关,其中中ΔHCTd3-d1组预后最好。结论ΔHCTd3-d1值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净液体入量有关,第3天HCT适当下降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红细胞比容动态变化可以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红细胞比容 白蛋白 血红蛋白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