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24 h内持续肾脏代替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评估CRRT对病死率的影响。按入院24 h内是否行CRRT,将研究对象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比较液体平衡情况。结果在612例患者中,男性416例(占67.9%),整体中位年龄66岁;死亡250例,存活362例,病死率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OR=1.981,95%CI:1.120~3.504,P=0.019)。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对比,结果显示CRRT组和非CRRT组在第1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24 h内CRRT治疗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CRRT未及时纠正脓毒症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容量过负荷状态,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平衡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影响秋水仙碱中毒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住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根据14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心超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共41例,年龄15~85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6例;生存组27例(65.9%),死亡组14例(34.1%);蓄积中毒(58.7%),自杀中毒(41.3%)。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82.93%)、多器官功能不全(78.05%)、感染性发热(73.17%)、心肌损害(48.78%)、凝血功能障碍(46.34%)、骨髓抑制(41.46%),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19.51%)、横纹肌溶解(2.44%)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QTc间期、乳酸、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绝对值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028,95%CI:1.000~1.056;OR=1.599,95%CI:1.088~2.350;OR=1.205,95%CI:1.002~1.450;OR=1.242,95%CI:1.242,95%CI:1.089~1.417;OR=1.013,95%CI:1.002~1.024);ADL评分、间接胆红素绝对值下降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7,95%CI:0.909~0.988;OR=0.756,95%CI:0.572~0.9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AU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0.913]、乳酸(AUC=0.875)、碱性磷酸酶(AUC=0.770)对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截断值分别为8.965 mg/L、4.05 mmol/L、230.5 U/L。结论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早期D二聚体及乳酸、碱性磷酸酶水平能有效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

  • 标签: 秋水仙碱中毒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后 D二聚体 乳酸 碱性磷酸酶 多器官功能不全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敌草快(DQ)混合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枯、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组、百草枯组(PQ组)和敌草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PQ组92例,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口服20 ~50 mL共8例,均死亡,口服51 ~100 mL共11例,死亡8例(72.7%),口服>100 mL共10人,死亡9人(90%)。混合中毒组中敌草快浓度>5 000 ng/mL患者均死亡。31例混合中毒患者中有30例(96.78%)患者毒物检测敌草快浓度明显高于百草枯浓度。混合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剂量、淋巴细胞计数、Hb、BNU、CK、总胆红素、pH、PT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损伤脏器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神经系统。混合中毒相比PQ或DQ中毒具有更高的脏器损伤发生率,病情更加严重,具有更高的病死率。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混合除草剂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百草枯 敌草快 混合中毒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