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五项管理”的实践研究

康艳

  成都市天府七中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积极探索高效的德育管理措施,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五项管理制度;班级管理;自主化;有效策略;初中生

引言

随着五项管理制度的深入人心,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深受启发,因而开始将五项管理制度融入班级管理活动之中,努力推动班级管理活动走向理念创新、方法拓展以及提质增效。为了推动班级管理活动走向自主化,班主任自觉探寻五项管理的内容简介以及五项管理对班主任的要求,并深度反省五项管理对班级管理的启示,全面归纳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的教育价值。而且,班主任还科学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实现路径与有效策略,科学推动五项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范畴内的高效落实,为初中生建构生本性以及自主化的优质成长环境。

一、五项管理对班主任的要求

第一,五项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的指向性。班主任要重点引导初中生进行自我反思,主动探寻个人在五大方面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完善初中生的成长缺憾。因此,班主任应以五项管理为指导思想,精准探寻初中生在五大方面上的成长距离,有步骤、有次序、有效果地引导初中生循序渐进。

第二,五项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的品质性。班主任应抓住班级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高质量地实施班级管理活动,为初中生提供高价值的心智启迪与思想教育,助力初中生的思想进步与品德提升。可见,班主任应以五项管理为行动指南,为初中生输送高水平的思想教育、品德滋养以及精神食粮。

第三,五项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的生本性。班主任应尊重与释放初中生的主体能力、自觉意识以及自律观念,为初中生成为自主管理的行为主体提供有效空间与实现途径。这样,初中生才会为班级管理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与能动基础,科学推动初中生班级管理走向生本性、人性化与自觉型。

第四,五项管理制度要求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的实效性。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初中生成长环境的优劣以及发展速度的高低,也能够影响到初中生的发展方向以及成长品质。因此,班主任应自觉践行五项管理制度,以智慧型、能动化、主体性以及交互式的班级管理环境助力初中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班级“五项管理”的实践研究

(一)合理利用德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的源泉,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当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的育人目标。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素质提高,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德育资源,发挥德育资源的育人价值。要认真学习新知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道德建设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会学生明辨是非。除此之外,德育教师还要学会在现有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充分挖掘课本、社会、校园中的德育素材,并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时代的要求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能够巧妙地转化德育知识,并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在提高德育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二)发挥多方力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性

有些初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缺乏合理的知行融合,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理念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要注意德育工作开展的全面性、真实性,注意融合各方主体的作用,使得德育工作更具完善性。要构建明确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多方共同发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如果学生遇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及时召开小组之间的内部讨论,每个人积极发言,从而迸发出不一样的观点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道德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合理的讨论之中学会表达自己和别人不同的意见,使他们对于德育知识的学习从教师的被动指导转向学生的独立学习,使得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德育成效

德育工作不局限于学校,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初中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德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初中班主任要和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强化家长与班主任的德育合作,提高德育成效。当前,很多学生都随身携带手机,虽方便和家长联系,但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课堂上玩游戏、看视频的现象较多。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他人的学习。有的学生还屡劝不改。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告诉家长学生在校玩手机的情况以及沉迷手机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现实中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配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控制。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沟通,既能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也能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样,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就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推动初中生实现思想进步、品德发展、修养提升以及觉悟提高的素质优化平台,因而班主任可以推动班级管理走向自主化,以此逐渐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以及自律成长观念,将初中生培养成为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高素养人才。因此,班主任以班级自主化管理为研究目标,自觉以班主任、班干部、班公约与班荣誉为四大实施途径,并立足群策群力、互帮互助、友好班风以及轮值班长去逐步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这样,初中生就会获得一个开放性、自主化、有监督、实效型的生本空间,加速主体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昇.渗透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新课程,2020(49).

[2]梁永财.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

[3]李华.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