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管理:成长有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大概念管理:成长有约

,张燕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校管理的一个大概念就是“成长”。学校实行大概念管理,紧扣思想、习惯、学业、能力、审美等成长因素,通过有约的方式实行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概念管理;成长;有约

大概念管理从大概念教学引申而来。大概念教学是以大概念为核心目标的教学,它指向于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而大概念就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从大概念教学走向大概念管理,就是定位于管理中的大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校管理的一个大概念就是“成长”。学校将通过各项的管理实践活动,达成管理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成长、健康成长、有约成长。

一、思想成长,心灵有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来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学生思想的成长是我们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就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指向,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如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说:正确价值观就是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必备品格是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关键能力是能把正确的事做成功。

学校各方面的教育都要围绕总方向,让学生思想成长,成为一个思想纯正的学子。如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就提出了“把心变大”的一系列思想教育。“把心变大”就是教育学生心里装下“家国情怀”“国家民族”,以振兴中华为已任,让自己更好成长。我们以垦荒精神教育为切入点,把垦荒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内涵,结合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多多观看一些爱国情怀的大片,阅读一些红色故事书籍,组织一些爱国的红色演讲比赛,参加一些垦荒微劳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关注“家”,有家国情怀,而不要只关注自己。要从大国情怀层面去看问题,就不会出现为自己一点点的事而产生心理问题。国之大,我之小,才能有担当。“做最好的自己”不是只关注自己的自尊心、快乐幸福,更要关注国家发展、民族担当。

习惯成长,行动有约

教育即习惯。加强学生的习惯教育,是学校需要坚持的一项工作。习惯教育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让习惯入心。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才能外化成良好习惯的行为。

我校以重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劳动习惯”“运动习惯”三大人生终级习惯,为学生的人生奠基。阅读习惯:要求亲子阅读、每天阅读、全科阅读,开好阅读课,搞好阅读活动,早上大声朗读10分钟,晚上阅读30分钟,用足够的仪式感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浪漫,养成一生阅读的好习惯。“劳动习惯”:从校园垦荒园地的劳动,到人人参与的课间劳动五分钟,再到每天的家庭劳动10分钟,上好劳动课程,在劳动中有创新,让劳动成为一种项目化的研究活动。 “运动习惯”: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有运动的兴趣,会运动,还要有运动项目的达标。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早上操场上的运动,用运动来唤醒学校的清晨。

如何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呢?我们从“有约”这个角度,从目标、坚持、反馈三大层面入手,让学生学会自我成长。开学第一天,学校送学生开学礼包,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习惯目标。德育线组织各班制定习惯有约的相关规则,从师长教育、同伴互促到自我约制,慢慢形成习惯。同时,坚持“三个一”的反馈行动,每周一次同伴反馈、每月一次家长反馈,每学期一次学校反馈,时时反馈,让习惯有回应。还要加强形式多样的反馈,活动式的反馈,记分制的反馈,评比式反馈,如:积分换绿卡,积分换书籍,积分享分食等,使学生的自律能有个阶段性的激励。

二、学业成长,学习有约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意义是学习,提升其学业成绩也是学校工作非常重要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业,老师首先要全面学习新课标,落实新课标的新理念,践行新课标的新要求。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知识”走向“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单单是拥有“惰性知识”。学生似乎只在某个学科和单元内才能显示出学会了这些知识,一旦出了这些学科和单元,这此知识很难被激活,怀特海称这样的知识为“惰性知识”。我们要进行大概念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记住专家结论,更多的是学会专家思维,让学生的知识能迁移运用。就如威金斯所说: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所以,老师们的课堂要逐渐改革,我们提出“合目标”“合学情”“合反馈”的精准教学,让学生通过STEM教育、跨学科教育、项目化学习、合作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学习是变化,知识的变化,靠学生自己实践获得知识变化。

各科校本教研都要围绕新课标,围绕大概念教学,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反馈两大方面进行深入研讨,认真实施精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三、实践成长,能力有约

一代圣贤王阳明提出只有“事上练”,才能真正达成知行合一。核心素养的培养,靠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这和王阳明先生提出的“事上练”都是同样的道理。

学校教育要加强学生实践,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实践的时空,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把学校工作放手让学生来管理实践,成为学生的项目化课程。一是活动实践化。学生所有的活动课程,尝试都将由学生来组织。如新生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教师节活动、国庆节活动、读书活动等等,让学生来实践整个活动。课程处可以加强学生的项目化跟进,多多展示学生的项目化作品。二是管理自治化。如班级布置到班级文化,以及班级管理等等各方面,班主任都要放手让学生有实践的时空。班级由学生来布置,用学生的作品来布置,班级的事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并尝试把活动变成课程,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价,如家校课程,从家访到家书,再到家校课程,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三是教学任务化。课堂教学亦然,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语文学科用语文来做事。素养指向的就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真实性。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创造教育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其真实的能力,让校园里的一切学习都具有生活价值。

三、审美成长,情趣有约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新课标中也提出要让学生获得

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可见审美能力在人的成长中很重要,我们要让学生向往做一个有审美能力,有情有趣的人。

学生的审美成长首先体现在他们的着装上。我们建议让学生在校期间,尽量能穿统一的服装,显示学生的阳光气质。从而慢慢渗透学生的着装观,要得体、自然、大方,外显形象内显气质,做一个有中国气质的学生。自然还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上,我们提出学校镇校三宝:声乐队、器乐队、舞蹈队,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的熏陶,人人会唱,人人会画,人人有特长。同时,还要加强课程建设,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丰富的课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有自己的爱好发展。慢慢地,我们要发展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审美上,用学生的眼光来布置校园和教室,让整个校园都有学生作品和设计的痕迹。校园背景墙可以是学生的图画作品,校园每幢楼的命名可以是学生的书法,校园的每一处景观可以是学生的题名,如此种种,如组织一次设计校园或是班级布置设计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有特长、有爱好的人,才会有情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更要增加班级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校的生活是有趣的、快乐的。

一个人的成长包含很多因素,思想、习惯、学业、能力、审美等等,我们学校的教育试图从培养一个个完整的人来努力,把校园的更多时光让给学生来作主,让学生站在校园和教育的正中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上海:文滙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