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李晓明

 黑龙江省桦川县实验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很多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很多课堂由“填鸭式”教学转化为“和谐课堂”。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打造“和谐课堂”的关键是:有效。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怎样“有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合适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要看在单位时间,人所花精力、物力完成的工作量、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笔者认为,要在“课标”指导下进行,制定可行性方案,探寻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一、做好课堂情境设计,把握节奏生成“火候”

首先教师上课前要先做一个情境设计。要先要吃透教材,明确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应该学习的程度;其次,要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做出适当的引导,通过调动多感官参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轻松学习。

再次是要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我记得教学二年级《狐假虎威》时,当教学生字词‘转’时,一位学生突然冒出“老师,刚才您读错了”。我立即停下来,微笑表扬他说:“你上课很认真听,提得问题很好!同学们看过来,‘转’字很有趣,它有两个读音,一个念“zhuan”,如我们常说的转移,转过身…等等,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四声“ zhuan”,如我们常说的“转一圈”、“转笔刀”等,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再联想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顿时课堂活跃了起来,我的说:“转变、转弯”,还有的同学做转圈的样子,表情夸张地说:老师我转迷糊了…..。正因为上课之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考虑到学生在此处会有些“蒙”,所以课堂上即兴发挥,借学生的提问,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结果是“有效”、甚至“高效”的。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把认知与炼能有机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会在学习中形成。

我注重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教师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领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反馈给大脑的信息,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认知,轻松地学到新知识。二是可通过游戏的形式互相提高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进步。游戏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进来。事实证明:通过游戏发展的认知能力学生通常会记得很牢,不容易忘记。

三、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妙用肯定竞争方法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低年级学生由于存在个性差异,但差异不会很大。如果同学间多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而且学生从理解程度、语言的内容上相互间更容易接受。

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在这个方面我做过如下尝试:

第一,解放学生。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发言甚至插话,鼓励他们进行发散式思维。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学习过程有时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不同形式的读书、讨论问题,或听讲,或思考。教师只要把握节奏,让学生“形散而神不散”,即保持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竞赛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组织各种形式学习  探索学生学习规律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伊始我说设置疑问:今天你们来当一回小侦探,调查一下: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他是依据什么找的?你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随便找出一篇二年级课文替换上一段))学生兴趣激发,于是按照我提示的问题自主学习起来。读书、圈词、画句子、思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在检察自主学习效果时,学生犯难时我只是启发、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人没有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发挥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个环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阅读体现,我经常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朗读,读完之后小组内互相指出每人的优点和不足,各人在互相评价中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并有意识地在下次朗读时张扬优点,克服缺点。由于长期这样的训练,我任教的班级朗读水平比较高。

第三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有人说:教学后写反思是课下的事,而与课堂上无关。其实不然。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对教师很重要。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总结。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即可避免下次上课时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记下“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使孩子们在轻松、欢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