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晁洋

温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教育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机械制造为先锋队的技术教育改革步伐显然无法与科学技术相适应,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即缺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培训计划未能持续修正和执行;学校的设施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是以形式为主,而新的科技发展观念和技术无法适时地融入到教学中,无法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解决问题的对策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主义;适时修改人才培养计划,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创新发展;三种较为成熟的技术教育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技术培养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在实施技能教学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技能教学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职机械;技术应用‘教学计划’

引言:从2021年4月12日-13日举行的“全国中职高专”会议是我国中职高专历史的重大事件。本次国家职业技术会议,旨在促进中职院校的发展,促进中职院校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发展。从以下高频率词汇也可以看出:科学高效,高质量发展,中职贯通,职普融通,优质培优赋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课赛证融通,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这些高频词汇都是关于中职教育的特点,也就是培养人才。要以技能教学为核心,信息化为抓手,常态化应用为目的,紧跟新时代职教发展的新方向和趋势,深化岗课赛证一体化设计,守正创新、行稳致远,通过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增值赋能,增加中职教育的内在价值,培养一批高水平中职院校和专业(群),提升教育质量,赋予接受职业教育者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更多更强的能力,走好新时代欣欣向荣的职教特色发展之路。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操水平都高的教师缺乏

在技能竞赛或外出训练时,技术导师们往往会互相交换意见,普遍认为,以学校为主导的中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而中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其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技能教学总体上存在着不足,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师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老师多是从公司或本校毕业留用的,理论功底不够,很难有两者兼优的老师。

1.2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及时跟进修订和有效落实

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认真地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由于缺乏对培训计划的及时跟踪、对问题的处理、理论课所占的时间比例过高、实际操作时间过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适应,使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操作能力低下,很难培养出专业的机械加工人才。要实现大规模、高效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必须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1.3设施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产教融合重于形式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精度偏差大等问题。在技术教育中,一般都是对简单的零件进行粗略的处理,太多的理论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都无法掌握扎实而准确的高级技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工业部门的衔接不够紧密,专业的建设和当地企业的工作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中国正在逐步走向“双元”教育,但教育体制尚不健全,教育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还不够紧密,科技发展的新观念、新技术没有及时地融入教育,无法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

2.完善中职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策略

2.1注重思政教育,把准教学改革的方向

立德树人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调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新时期的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师德、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能够主动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和探索,克服以功利主义和言谈举止来教育学生,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三观导向,使学生的发展持续健康。

2.2创新教学模式

(1)探索—示范—实践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是:对课型与内容的探究,以非凡的方法开始新课,让学生去探究,老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辅导;采用适当、高效的方法进行绩效考核;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并给出清晰、客观的评估。

(2)理实一体化模式

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技术,一种是理论。在实训中,主要是技能掌握,老师仅指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所需的理论知识要简练而不必全部展开。教学设计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适时跟进、学生提问、教师提问(老师强调方法,做到点到为止)、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实践→检查→评讲。强调理论的讲授,讲授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学生感到厌烦,要有实际的实际操作环节或示范,以加深对原理的了解,提高实践效率,避免走偏。教学的设计可以是:设置情境、理论学习、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操作或试验、理论证明或原理掌握、教师回答问题、继续操作或作业、检验、评估。两种教学方式的侧重点和时间分布不尽相同,但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工作与教学都要围绕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3.教学模式应用和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应在课程和教材的选择上有所区别,不断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融入教材中去,才能满足中职教育的需求,只有把“三教”改革放在全面的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的配置要合理,注意教师与中青年教师的相互配合,以最符合学生的实际,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助推学生成长为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运用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和认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社交能力。

结束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教育和个人的素质也会随之提高,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神圣任务,肩负着重任。中职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未来,中职教师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遗余力、奋发图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个人素质,为中国职教事业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燕青.中职机械加工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4(3):2.

[2]屈军军.问题引导法及其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21):2.

[3]代骞.信息化教学策略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农机,2020,047(006):101-102.

[4]郑冰.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神州印象,2018.

[5]丁凤国.浅析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软件:教学,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