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实践对历史学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反思——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工业革命》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基于教学实践对历史学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反思——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工业革命》为例

陶新伟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529000

摘要: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不断深入推进,改革高中育人方式、促进教考有效衔接已成为重要任务,这对历史学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点,通过对高三一轮复习课《工业革命》为例,探讨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的多样性及其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从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价值。

关键词:  教学实践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途径      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学生会“运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科术语完整地描述和阐释问题”。在当下“三新”(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时代浪潮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迫切性和实用性。刘芃先生认为,历史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内容的组织(逻辑要求、史实和理论的结合);语言文字的表述特点(严谨、准确和充实)【1】。本文以高三一轮复习课《工业革命》为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学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培养途径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工业革命历来是高考热点,广东省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第18题就以材料题的形式考察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笔者对高考评卷情况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发现考生扣分原因多是答题不规范,不分点,没有辩证分析、没有具体指出问题,语言含糊,抒情化,口语化,格式不规范等【2】,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复习周期相对较长,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对高三整体复习至关重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利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纠正学生语言的口语化、空洞化;一方面,学生也要多说、多练,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途径一:课本阅读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根基。

高三复习课中课本阅读依旧很重要,尤其是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更不能小觑课本的力量。试题有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依旧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改变了世界面貌。课标对工业革命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以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3】参照课标要求,学生在进行课本阅读的时候,要多关注课本中概念和词句的表述,比如圈地运动、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工业化、近代化、世界工厂、工人运动等,增强自身语言能力培养的意识,强化用词精准,收到字达其义的效果。

途径二:师生互动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复习《工业革命》本课时,笔者从全国卷和广东卷近五年高考真题中提炼出考点分析,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命题重点;二、注重综合性主观题的解题方法。整节课以问题驱使学生强化思维训练,同时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专业性、科学性。师生双方在语言能力培养上是互通的,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不仅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更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也会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之下,目标性更强的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

途径三:有效做题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反馈手段。

笔者在讲解《工业革命》时,为了掌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时通过做题检验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示例如下:

【材料】17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18世纪中期,尝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再降低,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棉产地。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法案的经济背景。(10分)

e24a7ba86218ef3ee478656567bc3e5baf48988461e1b62c6400b68e019260           

图1                                       图2

上图1是学生甲的初始答案,可以看出一开始答题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但是该学生能够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找到一些边缘化的答案,还是应该给与鼓励的。笔者当时对该学生进行了一些方面的肯定后,指导该学生从审题到做题技巧再到联系相关知识点,最后该学生将答案修正为图2 的答案,尽管答案不算完美,但可以看到该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拓展,答题具体,语言能力表达的精准度得到提升。

二、对教学实践中培养途径多样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反思

笔者依托《工业革命》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探寻了历史学科学生语言能力多种途径的培养后教学反思如下:

  1. 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掌握相当不错,主要表现在笔者课后对学生进行了抽查,不管是背诵、默写、还是做题,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学科专业词语的运用,都较以往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培养途径是有效的,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联的,只有三种途径齐抓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2. 追求高效课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提到:我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笔者探寻的三种培养途径主要在课堂上实施,尤其是高三复习课更讲求一课一得,所以向课堂要效率是相当重要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科语言能力培养的中重要要载体。当然,课后的一些碎片时间可以作为辅助,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即使是在高三高压复习之下,教师都应采取措施,设法缩小差异,超越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制定个性化教学,取长补短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能力需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分层次性的: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一般来说,学生的高中三年学习基本上跟授课老师三年一轮教学工作同步的,因此,教师应该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从高一开始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为高三的学习夯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笔者以高三一轮复习课为例,从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历史学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了教学反思。目前,伴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并不断深入推进,改革高中育人方式、促进教考有效衔接已成为重要任务,一线教师要肩负起时代重任,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积极探求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保华:中学史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69-270页

【2】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2/7006064106004055.shtm;

https://wenku.baidu.com/view/a72ebfc4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5.html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