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唱艺术,关注学生实情——高中合唱团建设的途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基于合唱艺术,关注学生实情——高中合唱团建设的途径探讨

满祖红

东莞市丰泰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      广东  东莞    邮政编码 523900

摘要:合唱团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建设事宜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为了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应注重发挥合唱团这一德育实施平台的有效作用,体现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精神。所以,在高中阶段建设合唱团可以加强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与合唱水平,使学生在合唱团建设中拓展自身视野、增加自身经验,为自身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间接促进文明校园的建设。因此,本文以“基于合唱艺术,关注学生实情”为导向,对高中合唱团建设的途径展开探究与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合唱团;音乐教学

    合唱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形式,其前提条件有共鸣、气息和发声,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其强调音乐的共性,致力于达到和声协调统一、和谐均衡,对美感表达要求较高,所以,相比于其他演唱形式,合唱更加独特,对共性的要求极高。而为了达到这一共性,教师就务必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关注学生的实情,确保所采用的途径贴合学情,才能保证其建设成效,由小促大,有效凸显合唱艺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越走越远。

一、训练歌唱姿势

姿势是声音发出与呼吸进行的源泉,规范的姿势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深度呼吸能量,还可以更好地展现合唱的艺术效果。所以,在合唱团建设中,训练学生的歌唱姿势十分重要。

姿势是合唱团的外在形象表现,直接作用于合唱的整体效果。在常规性的合唱训练中,姿势更是学生练好声乐技巧基本功的基础与前提,同时,规范的知识可以保证学生呼吸的力度[1]。比如,在发出同一个声调时,统一的姿势可以提高合唱团的整体形象,加强其艺术效果,有利于向观众呈现较好的歌唱状态。一般而言,合唱的规范姿势分为两种,一种为站唱,要求合唱者上身放松,下身稳而不僵,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情感充沛的感觉,从视觉上看,站姿类似于军姿,在气质上容易获得观众的关注与重视;一种为坐唱,要求合唱者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身体自然放松,保持头、颈、背三处的垂直状态,透过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反映出学生收放自如的演唱态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但是在实际训练和演唱时,尽管教师会一再强调学生的姿势,由于学生的个体情况,还是会有一些学生不达标,对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实情进行指导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哪一种唱姿,教师都要要求学生保持深呼吸的频率,面带微笑。

二、训练呼吸方式

呼吸是人的人体本能,是不经意间进行的自然通畅的机体动作。但是,在合唱中,掌握呼吸技巧至关重要,其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与其他演唱方式相似,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呼吸的好自然声发的好,所以,训练学生的呼吸方式是提高合唱效果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呼吸训练[2]。一般而言,合唱中常见的呼吸问题有气息运用错误、呼吸方法不规范等。

与大多数人认知中不同的是,呼吸的诀窍不在于能呼出多少气,与肺活量没有直接、绝对关系,如果过度呼气,反而会诱发各种发声问题。在训练呼吸方式时,教师应首先改正学生的这一个体错误认知。实际上,呼吸方式注重的是音高、音色、音量等方面,声音高、肺活量大不是唯一因素,能够流畅、连贯地唱完一首歌,同时具有柔和、均匀的气息才算是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

与成年人相比,高中生的呼吸存在气息短、呼吸急的特点,特别是在演唱长句时,我们能够明显听出呼吸不通畅、气上不来的情况,对此,教师就要联系个体学情传授正确的呼吸方式,让学生按需所取,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矫正。同时,为了加强呼吸训练的成效,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吸气和呼气的技巧,以此保证学生个体演唱效果与团队合唱效果。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双手放在胃上侧一对肋骨上,通过急促呼吸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合唱的力度从何而来,进而锻炼学生的机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呼吸效果,使学生能够自如控制吸气量。

三、训练文本理解

在合唱训练前,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解读曲目,对合唱内容的创作背景、主题意境等进行全面了解,并运用专业术语对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合理预设。例如,在《你是这样的人》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从作曲家三宝和词作者宋小明的反复聆听中感受人民对于周恩来总理朴实、动人、含蓄、深沉的情感。接着,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中的片段,将学生带入到歌词所描述的场景当中,感受到歌曲中真挚、澎湃的意境。通过图片、视频和歌曲的有机结合,学生大多可以对歌曲的基本信息达到全面的了解,对合唱过程中的技巧运用达到初步掌握,此时教师再组织合唱训练就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生动了解,使学生在合唱中渗透自己的情思,在互相成就中实现唱与情的统一。

在合唱前,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热身”,此时的热身是为了放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的声带保持松弛,进而舒缓学生的共鸣腔体

[3]。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按摩、抖肩、跺脚等手段引导学生舒缓身心。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声音练习和表情控制引导学生放松共鸣腔体,以此加强学生的演唱质量。与体育中的“热身”相同,合唱前的热身也很重要,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树立唱前热身的意识。

四、训练声音融合

对合唱团而言,众多演唱者之间声音的完美融合很重要,可以反映出合唱团的整体演唱水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声音、融合训练,关注学生实情,确保每一个声音都能够完美的融入其中[4]。众所周知,合唱团对演唱者的乐感要求极为严苛,尤其是演唱者的视唱练耳能力,可以表现为识谱和音准上。为此,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训练,基于学生的实情,对视唱听音、歌曲等进行科学规划,结合多样化的乐谱进行演唱训练,指导学生注意合唱的方式和方法,持续学生的合唱热情,让学生的合唱水平再上一层。

在声音融合训练中,教师需要采用按部就班的顺序,熟练安排训练活动。例如,在训练循环呼吸方法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相互听评,用手势指挥学生慢慢融合声音,加强学生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的乐感。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合唱团建设中,声音融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前期建设中,教师应加强声音融合,统筹安排融合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与能力,显著提高合唱团的实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合唱团建设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实情,积极探索合唱团建设的途径,在释放合唱魅力的同时有效舒缓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由于合唱是多人同心一力开展的音乐活动,对每个个体尤为看重,因此,教师有必要基于合唱艺术,逐步开展唱姿、呼吸、文本理解和声音融合等训练活动,以此提高合唱团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讨论,主动积累乐团建设经验,有力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参观文献:

[1]任怡瑾.浅谈合唱团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建设和作用[J].中国文艺家,2021(09):99-100.

[2]李娜.论高中合唱团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文艺家,2021(05):95-96.

[3]欧茵茵.高中合唱团训练的方法刍议[J].智力,2020(02):41-42.

[4]陆锋.走进柯达伊、走进合唱——谈柯达伊教学法在高中合唱团训练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2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