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核心力量训练与分层模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浅析小学体育核心力量训练与分层模式教学

胡惠英

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行,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主科课程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由此便突出体育的重要性。核心力量是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力量;分层教学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力量训练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对于推动教学改革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核心力量训练与分层教学模式的结合策略,从而保证课堂的实效性。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体育核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核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小升初考试压力,校方和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主科课程的教授,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展开教学,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经常出现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讲述其他科目内容的现象,导致学生的体育素养得不到提升。正因如此,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器材以及专业设备等多个方面出现匮乏的情况,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加上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很难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意识到核心力量的重要性,将它与其他不受重视的科目划分到一起,在课上无法保持注意力,即便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内容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课堂效率得不到保障。此外,核心力量多是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场地短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学校没有提供专门的区域供大家练习,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内容,忽略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小学体育课堂中同样如此,在进行核心训练时,通常是由教师先行公布本节课的练习项目,介绍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自示范标准动作,而后带领他们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记忆,以此便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枯燥的流程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不到体育的乐趣所在便不愿意配合教师下达的各个指令,使得班级氛围沉闷,久而久之极易对该门学科产生抵触的情绪。一概而论的方式也没有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分层教学流于表面,而且长期将其处于被动地位也不利于思维意识的发展,灌输式教学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舒适圈内接受教育,核心力量的训练效率得不到保证[1]

二、小学体育核心力量训练与分层模式教学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训练制度

     要想保证小学体育核心力量的训练效果,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的训练制度,为后续的落实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引。此外,还能够保证核心力量训练流程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从多个角度出发,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首要任务是重视基础训练的指导。在实践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开展核心力量练习的必要性,以生动的叙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加入到后续的训练中。同时,也应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针对其身体素质的差异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更加认真的态度面对后续的练习。其次,应构建系统的训练制度,严格遵守新课标的最新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和想法。对于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为其树立自信心,而表现差强人意的同学也切忌使用诋毁性话语,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身体发育速度不尽相同,随着年纪的增加,学生之间逐渐产生较大的差异,由此便突出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教师应将其融入到核心力量的训练中,全面了解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素质、性格特点、体能情况等多个方面,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学,将核心力量的训练内容分为不同的等级,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多提高。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在其能力范围内适当增加强度和难度,选择难度系数相对较高的项目供大家练习,比方说深蹲、负重前行等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迎接更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并随时观察他们的状态,帮助其不断超越自我,激发出内在的潜能;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项目,比方说自重练习,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并以激励性话语鼓励大家积极加入到课堂中,提高课程参与程度,促进自身核心力量的提高,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因材施教[2]

(三)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

     小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指导,促进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由于缺少社会经验,经常对周边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用“是否有趣”作为判断标准,来决定自己对待一件事情的用心程度。如果活动设计的充满趣味,他们会以认真的态度面对后续的练习,积极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相反,若是整体流程枯燥乏味则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出现走神或者做小动作的行为,影响听课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性格特点展开分层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介绍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对基本概念和运动方式有基本的了解,而后根据同学间的差异设置单独的练习,了解自身肌肉的真实状态。或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练习小组,将体能相近的学生划分到一组,设置不同强度的项目供大家训练,在与同伴的互相帮助下提高个人核心力量控制能力。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对于教学质量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若想锻炼学生的核心力量,应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校方在招聘时应严格要求其学历、授课水平、职业素养,从众多应聘者中择优录取,建立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接纳更多高水平的教育人才。此外,校方也应积极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其教学能力,达到核心力量训练的要求。并定期设置教师考核,根据结果了解他们的强项和相对薄弱的地方,以此展开针对性训练,帮助其优化课程设计,使得核心力量的训练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核心力量训练与分层模式教学策略不仅体现在构建系统的训练制度、落实因材施教、重视核心力量的联系以及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授课手段,促进其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群.核心力量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67.

[2]赵伟.小学体育课堂篮球训练学生核心力量的提升[J].科普童话,2020(22):97.

[3]付庆华.浅谈小学体育核心力量训练中拓展训练项目的融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52.

“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QG1451-189)《敏感期导向下小学生核心力量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