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析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

曾国斌

曾国斌

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兴隆中心小学

摘要:"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细化为"自主预习知概貌""上课'前练'明应用""课中点拨解疑惑""随后练习助拓展""老师后讲做总结"五个环节去实践这一教学模式。

关键词: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数学教学

一、知概貌--自主预习

常规教学模式不太重视学生的预习,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并不重要。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导入让学生开始接触新的学习内容,这样,很多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和习惯就无法养成。"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自主预习的意识与习惯的培养。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这种预习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每一课都给出明确目标,有确切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通读教材中要学习的章节,针对知识点,在教材上圈圈点点,明确本次课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去理解、同化新的内容,实现新知识的自主构建,形成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新知识的疑问。例如,学习"质数和合数"这一章节时,笔者明确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通读课文,画出重点,弄清几个基本问题:因数、质数、合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复习什么是自然数、奇数、偶数。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学生的自主预习就变得有方向了,不会没有重点。课前自主预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新知识的概貌,并把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在头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明应用--上课"前练"

由于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就可以先不讲课,而是在上课开始的前十分钟,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教材课后的练习,直接进入"前练"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的厚薄程度和个性的差异,允许并鼓励有余力的学生尽量多完成甚至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课后练习;对预习不那么充分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放低要求,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可以完成的作业。在"前练"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记下自己无法完成的作业,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不做"硬性"规定的"前练"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对如何应用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尽量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学生就不会把课前的自学和"前练"当作负担,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实现从"学"到"用"的自然迁移。

针对"质数和合数"章节的教学,笔者布置的"前练"的练习题只是教材上的课后练习。从"前练"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次课时新学的基本概念"因数""质数""合数"理解得比较到位,由于教材上的课后练习基本都是教材内容的直接运用,没有太多的变式,没有什么复杂的推理和运算过程,因此课后练习总体的完成效果是不错的。

三、解疑惑--课中点拨

在上课"前练"之后是"课中点拨"的"前练"环节。首先,安排和组织学生对预习和"前练"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困惑。其次,教师针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本次课时的重难点进行点拨和讲解。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自主预习"和"前练"情况,让他们分组提出自己觉得比较难的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即时在小组内解决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再对问题进行筛癣组合,形成核心问题,推出本次课的难题。其次,教师在学生处于热烈讨论和期待回答的思维活跃状态时作点拨,引导学生领悟本次课的重点、难点,解剖难题,指引解题思路,启发和促使学生获得答案。最后,总结规律性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展开争论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必须同时出现,具有不可分割性;0没有因数,1只有其本身一个因数,因而它们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1~20中,先去掉2、3、5、7的倍数(不包含2、3、5、7),再加上2、3、5、7本身,就得到了1~20内的所有质数。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难题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关键是找因数的个数;1~100中,除2和5外,其他质数的个位只能是1、3、7、9。在点拨环节,教师需要提醒一些特殊的知识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质数和合数"的课堂上,点拨时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质数、合数和0、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2是唯一的偶质数"等。这些提醒能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遗漏和注意不到的地方,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应用。

四、助拓展--随后练习

课堂点拨环节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立足于让学生把知识领悟得更透彻、让知识的运用更灵活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是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更有难度和拓展性的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一些课堂知识相关的延伸或拓展性知识,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自主探索。

例如(1)将20拆成两个质数相加,一共会有几种情况?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后仍是质数,这样的数有多少个?

(3)有两个质数a、b,a<b,a+b=19,则a、b是哪两个数?这三道题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第一题考查学生对20以内的质数的认识,第二题考查学生对100以内的质数的掌握,同时这两道题都需要学生在掌握质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有耐心、有条理地分类枚举,这也是对学生细心和分析能力的训练。第三题主要考查特殊的偶质数2,以及奇数、偶数相加减的有关知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自主探索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样的课堂拓展练习对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拓展和训练其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助益。

五、做总结--教师后讲

在总结环节,教师的作用变得很重要。教师需要概要总结本次课所学的新知识,强调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弥补和纠偏学生在学习中的"漏"和"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知识作集约化、结构化处理,引导学生把新知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体系进行纵横联系和沟通,梳理知识结构的脉络,以让学生进入知识的"内部境界",从而对新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应用广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责任感都有所提升,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在逐渐养成。由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基本认识规律,因此学生在这一模式指导下习得的知识比较牢靠。在实验"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这一模式并不适用所有的数学课型和教学内容,对成绩差异比较大的班级来说效果并不显著,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也会比较吃力。因此,"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完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变得更高效,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进一步的思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