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刍议

秦兴红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445600

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新时代、新教材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初中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有其必然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学科对生命教育的价值,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相应的安全知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在学习热学时,讲述吃早餐时,刚出笼的馒头是很烫的,如果将手洗一下,用湿手拿馒头就不觉得烫了;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要教育学生沸水的温度很高,水蒸气的烫伤比水的烫伤更严重等道理,叮嘱学生实验时要小心水蒸气的烫伤。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要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避免因酒精洒出来而引发烧伤。熄灭时,酒精灯一定要用灯帽盖灭,不要用嘴吹灭,避免火星溅入酒精灯内。要教育学生万一有酒精洒出来燃烧,千万不要慌,也不要用水浇,要用湿布盖灭等。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守秩序,不要互相打闹、推扯,以免撞翻热水、酒精灯等,造成危害。

在学习声学知识时,讲声音在传播时,既传递了信息,同时也传递了能量。告诉同学们在高山登山,到达有冰雪的山峰时,如果高声叫喊,由于声音有能量,有导致雪崩的危险;在学习声现象中的次声波时,讲解了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我还和学生共同讨论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处理和自我营救。使学生了解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如果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避震地点。

如在公共场所避震,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等等。

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废墟的下面,也可以利用固体能传声的知识,敲打水管等固体物求救。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安全自救的方法。

在学习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内容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安全用电教育:使学生知道对人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为了人身安全,平时不接触低压带电物体,不靠近高压带电物体;不用湿手触碰开关;使用试电笔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千万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杆;不能用身体连通火线和零线造成双线触电;家里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过高,否则引起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等。

在教学中,我根据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总结出安全用电“十要十不要”,“安全用电歌”等,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用电知识;对于触电急救方面的知识,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

又如在学习雷电知识时,通过几个室内室、外被雷击的真实故事,再和学生讨论在家中或在室外的防雷措施。在学习电磁波时,告诉学生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电话发射和接收的电磁波会干扰导航系统,容易酿成事故;在加油站内打电话,由于加油加气采用电脑控制,高强度的电话信号会与电脑设备引起感应,在瞬间产生的电子摩擦可能点燃汽油,引发爆炸等。

在学习惯性知识时,让学生知道,由于惯性,汽车、自行车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路程才能停下来,所以同学们在乘车上学或回家时,一定要车辆停稳后才能上下车。惯性也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所以对车辆都有最高限速。骑自行车也不能太快,就是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停车生成交通事故。为了提醒司机朋友,交警部门在公路旁树立了一些永久性标语,如“连续下坡,车辆慢行”等。

2009年6,在活龙坪集镇发生的一辆载有4人的摩托车与小轿车相撞,造成2死1重伤1轻伤的交通事故,就是因为车速太快且摩托车超载造成的惨剧。

在学习压强知识时,让学生讨论,当人在冰面上行走,为防止冰破裂而掉入冰窟窿时,该如何自救?如果遇到流沙、沼泽时,不能惊慌、不要挣扎,要平躺;发现双脚下沉时,要立即将身体后倾,尽量张开双臂,增大面积,减少压强;当要在泥潭里救人时,要在地面上铺上面积较大的木板或者趴着前行,以利用增大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规律时,告诉学生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因此人站在高速经过的列车旁时,由于靠近火车的周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人很容易被吸入车下而造成事故,所以在候车时,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内,不能太靠近铁轨;平时也不能在高速铁路、公路旁玩耍等等。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地认同。物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内涵。只要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了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收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资料,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