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地区教育创新主体心智模式形成的构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基于民族地区教育创新主体心智模式形成的构想

蔡春亭

蔡春亭(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西藏山南856000)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个民族要想发展,永立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而创新驱动得以顺利推进的一个先决性的前提条件就是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创新主体。民族地区的广大教师作为教育创新主体,在创新教育机制下应该具有怎样的心智模式呢?本文从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两方面作了初步的构想。

关键词:民族地区;创新主体;心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72-01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它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心智模式,作为教育创新主体的教师当然也有其特殊的心智模式,他们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心智模式下产生创意的冲动和行为,从而完成教育的创新。那么,创新教育机制下的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心智模式呢?

一、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奋发向上的思维品质

与时俱进的理念与远见卓识的头脑集中反映了教育创新主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使教育创新主体对某个问题有超越一般人的看法,而这恰恰是产生创意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教育创新主体心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

1、随时掌握最新的教学科研动态和前沿科研成果。准确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学科研知识,前沿的科研成果,最新文化发展态势,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加工处理”,融会贯通,这是对某一问题产生超常人看法或认识的基础。前沿知识和信息本身就是对传统旧知识体系的一种冲击和发展,可使人对过去久思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从中受到无限启迪。随时掌握前沿知识的“控制权”,是保证创新主体具有较高思维起点的关键,也是形成良好心智模式的主要途径。

2、形成系统的综合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曾经历过从辩证思维到相对思维,再到系统思维,直至决定性思维。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越来越强烈,学科间严格有序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学科本身的有些复杂问题单靠学科知识已无法解决,出现了新型的交叉学科,即前沿性的综合学科。为此,人的思维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作为教育创新主体的教师就应该超越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原因地思考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面面俱到,要多想想与思考对象相关联的方方面面,这样往往能产生新鲜的创意。

3、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我们不敢武断地说作为教育创新主体的教师其价值取向绝对要超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下的整体价值取向,甚至与之格格不入,但我们敢肯定地说,教育创新主体有其特殊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那就是永不停止地追求事业成功和永不满足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的心境和态度,他们去攀登创新的高峰,才会有无限的精神动力,他们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主体。

二、知己知彼,自信理智,宽容刚毅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又称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点。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作为教育创新主体,其心智模式的构成中就有心理健全的要求,教育创新主体最起码应具备以下心理品质:

1、自知与自信。自知即自知自明,善于自知是教育创新主体的重要心理特征,因为只有时时自知,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没有自知的人即使有创意的产生,也不能将其有效地付诸实践。当然,自知并不是自卑,自知是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自信是始终对自己抱有充分信心和保持足够勇气的态度,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创新,除了没有创意之外,便是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一个优秀的创新型教师往往既有自知自明,又有十足的自信。自知使其能够把握自己,自信使其有持之以恒的动力,这对于教育创新主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情感和情绪。情感是人对现实中的事物或现象的态度体验。是主观的,因而它会随着个人的观念、爱好、习惯和需要而转移,由此产生诸如愉快、忧愁、憎恶、激愤、欢乐等不同形式的情感。情感有时可能以鲜明勃发的形式表现为外在的情绪。因此情感和情绪是两种有区别而又难以划分的主观体验,有感于内,情流于外,内外有别而又出于一端。教育创新主体应有良好的情感和情绪,主要表现为:成熟的理智感,即创新主体在智力活动和追求真理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高尚的道德感,即创新主体根据一定的行为规范,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雅致的美感,即创新主体的审美快感。只有追求美好的东西才会促进人产生新的创意,从而去创造美好的东西。

3、意志和胆识。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立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和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创新主体的意志具体表现为坚定性和果断性,顽强与自制,独立与勇敢,恪守纪律,以及坚持原则。有“非从众主义”的特征和较强的个性,不迷惘,不随波逐流。胆识是创新主体在作出决断时的胆略与气魄。教学创新本身就是一件具有较大风险的冒险型事业,其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创新主体缺乏应有的胆识,是很难让自己投身于教育创新这一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的。因此,胆识和意志是保证教育创新主体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而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民族地区有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创新的主体,他们的一切教育行为事关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事关民族创新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为此,我们认为,民族地区教育创新主体健全心智模式的建立与形成已是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沈世德,《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东南大学,2001

【2】龚春燕,《创新学习方式的革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

【3】周军,《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