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韩国香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龙门办事处东关小学253100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是所有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后期体育兴趣的过渡阶段。体育教学能缓解学生因学习紧张而引起的过度疲劳,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劳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从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进行研究,旨在转变传统、枯燥的体育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疏导

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进行体育锻炼的一门学科。它是我国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兴趣为基础,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而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向丰富化、多样化形式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国民素质。

一、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特点

一般来讲,小学生都天真活泼,而且比较好动。初次接触体育,他们对体育活动着有广泛的兴趣,并充满了好奇心理。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很高兴,并且兴致勃勃、不知疲倦。而人的体育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游戏,因为技术比较简单、富有趣味性;四年级喜欢球类者明显增多,体育兴趣有明显变化;五至六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可以看出整个小学阶段的体育兴趣不够稳定。

二、对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造成很多小学对体育教学不重视。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学场,体育设备落后,教育资源缺乏,体育教师素质低下,教学方式落后,缺乏创新,因此很不利于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实现。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应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学也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应把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使素质教育观念真正深入人心,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需求。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1.改变教学观念。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目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体育教学也一样,体育教师应该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理念,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自身要加快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更新观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案和授课方法,建立以兴趣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所谓兴趣是教学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丰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新鲜感,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从而促进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爱好的习惯。

2.以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教学还处于教学的基础阶段。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多用激励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学生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教师要表扬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鼓励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劳逸结合,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

3.确保适当的运动量。由于小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超负荷的给学生安排运动量,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给学生安排运动量。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和承受能力不一样,体育教师要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在兼顾全体、突出个人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4.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如果师生感情融洽,学生会很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在授课中教师要用热情、亲切的语气向学生讲述每一个动作要领,并及时地鼓励和改正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形成亲切、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反之,如果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持爱理不理的态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以知教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积极响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实现小学体育授课方式的全面改革,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育兴趣的建立,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下一代,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