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药物治疗管理变得越发重要。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多种疾病的并存以及多药并用,更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本综述旨在探讨老年人药物治疗管理中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治疗管理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副作用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当今,抗菌药物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11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全国的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由药学部牵头负责,包括制度拟定及落实、培训、考核等,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近几年,本院抗菌药物的管理进入瓶颈期,既往指标化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尤其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非常复杂、病原体多样,医师诊治水平不同等,均影响疑难复杂感染的诊疗结果。抗菌药物管理是系统工程,应该重新探索新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夯实内涵建设。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从以往粗放式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的管理势在必行。

  • 标签: 抗菌药物 科学化管理 模式规范 抗菌药物 配备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乡镇卫生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结果:8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20例患者应用头孢克洛干悬剂治疗,30例患者经静脉滴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2ml:0.15g)。其中应用罗红霉素患者的30例患者年龄段为41-70岁,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的20例患者年龄段为4-6岁,应用静脉注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的20例患者年龄段为32-83岁。结论:乡镇卫生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患者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为罗红霉素、头孢克洛干悬剂和克林霉素注射液,其中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的主要用药群体为4-6岁,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主要用药群体为成年人。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门急诊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能够通过研究了解并掌握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档案管理科对试验过程进行完整记录,也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新型药物审批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做好档案管理对于保证试验效果及作用有重要意义。此次将对当前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不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档案管理效果和质量。

  • 标签: 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 档案管理 不足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痛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收治70例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药物组采用药物流产,手术组采用无痛人工流产术。对两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完全流产率更高,出血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少,流产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与药物流产相比,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具有更高的完全流产率、更好的临床指标、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妊娠 无痛人工流产术 药物流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4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阿奇霉素加头孢类抗生素。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炎症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抗生素类药物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培哚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药学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于我院2023.01-2023.12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中排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DT组、PD组,40例/组,DT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PD组采用培哚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如下指标: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后PD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水平低于DT组,一氧化氮(NO)高于DT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疾病治疗中采取培哚普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功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培哚普利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实习生7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35例)与PBL教学的观察组(35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教学成绩高,实习生满意度高,P<0.05。结论:PBL教学用于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临床教学中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旨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和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决策支持。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药物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分析常见药物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的优化策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 (Hp) 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不良反应发生率 15.00% 低于对照组的 37.50%(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 (77.88±6.96)、(79.81±7.85)、 (86.94±6.88)、(86.58±6.77) 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14±6.19)、(65.18±7.22)、(73.19±5.33)、(75.20±6.41) 分 (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

  •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内科 药物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对于病情控制及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再住院率。结果:对照组心率平均值82次/分钟,标准差为7,而实验组心率平均为76次/分钟,标准差为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为65%,标准差为8更高,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60%,标准差为8;实验组NT-proBNP平均值为900pg/ml,标准差为300,对照组NT-proBNP平均值为1200pg/ml,标准差为400,实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实验组中,有8名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6个月内再次住院;而在对照组中,有18名患者再次住院。实验组的再住院率为13.3%,对照组的再住院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可有效缩短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心功能评分,降低再住院率,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缓解 心功能改善 再住院率
  • 作者: 张玮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01
  • 出处:《中国药学药品》2022年19期
  • 机构: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 海口 5701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到干预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干预组则采取高压氧联合药物综合治疗措施,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气导听阈差值和血液流变学的指标。结果 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参照组,气导听阈差值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对比中,干预前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但经过干预后,干预组的气导听阈差值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都要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中,高压氧联合药物的综合治疗措施有着良好效果,有助于患者听力尽快恢复。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 听力 气导听阈值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用降压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46例,均在2023年2月~2023年12月在我处进行高血压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3例参照组患者单独应用降压药物,23例实验组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用降压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降压药物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胃溃疡穿孔患者纳入研究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为60例,选用单双号分发法将这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分组,其中常规组由30例接受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组成,研究组由30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组成,并设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炎性因子水平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穿孔患者来说,应采用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这有助于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分析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 药物治疗 胃溃疡穿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效果。 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对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卫生院收治的8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筛选,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0例,采用常规基础性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加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方法,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疗效更较高,临床各项时间指标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较低,炎症因子水平更较低,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整体安全性较高,能够缓解炎症,在临床治疗方案中值得大范围推广与实施。

  • 标签: [] 抗生素类药物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丰富内涵的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药学专业教育的始终,能够在夯实药学理论基础、提高实操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精神,进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本文以《药物分析》这门课程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将 “工匠精神” 融入项目化教学的初探。

  • 标签: 工匠精神 药物分析 课程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研究设计,选取了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纳入了9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随机接受了9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数据收集包括认知综合评分、注意力、处理速度、执行功能等多个认知领域的表现。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药物前后的认知改善,并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平均差异和95%置信区间。结果:结果显示,鲁拉西酮和氨磺必利对认知综合得分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而氟哌啶醇在多个认知领域中表现最差。例如,在执行功能的改善中,奋乃静和舍吲哚表现最佳,氟哌啶醇和瑞莫必利的效果最差。荟萃分析的结果还指出,改善效果与药物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结论:研究表明,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的认知缺陷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具有严重认知损害的患者,推荐使用效果最佳的药物如鲁拉西酮或氨磺必利。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药物对特定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和长期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神经认知功能,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配中心药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方法:选择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静配中心工作的1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给予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数量错误、停药错误、外差、审方错误、加药错误、品项错误、上架错误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责任感、问题发现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药物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静配中心药物 临床护理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