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使用塑料开发一种廉价的芯片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型,首批塑料芯片将有望于2001上市。有学者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导致一场处理器革命。这种塑料芯片的最大优势在于极低的制造成本,其成本仅几美分,而目前一家半导体制造厂的建设和启动成本高达20亿美元,这使得芯片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达数美元一块。这项技术可以用于新一代的低成

  • 标签: 塑料芯片 硅芯片 制造成本 聚噻吩
  • 简介:<正>据路透社援引俄罗斯当地报纸的一则报道称,俄罗斯一家名为Sistema的公司最近呼吁俄罗斯当局禁止其对手厂商生产的同类IC芯片产品进口到俄罗斯市场。Sistema目前与意法半导体公司有合作关系,双方正在合作生产90nm制程的电视,GPS,手机,电子护照等产品用的IC芯片。这家公司的国企背景深厚,着名的俄罗斯国有半导体企业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便是这家公司的大后台

  • 标签: 芯片产品 意法半导体 半导体企业 公司旗 电子护照 纳米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4个耳聋家系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的筛查,为家系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系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并对可疑基因变异采用Sanger双向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确定可疑致病变异后,对3个家系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100C>T(p.R34X)和c.642+4A>C复合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582G>A(p.W194X)和c.589G>A(p.G197R)复合杂合变异,家系3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1396_1398delAAC和c.1571T>C(p.F524S)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先证者检测到TMC1基因c.2050G>C(p.D684H)纯合变异,4个家系先证者父母均为携带者,其中c.642+4A>C、c.1571T>C(p.F524S)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道;产前诊断结果显示3个家系胎儿均不是患者,出生后随访至2019年9月,听力未见异常。结论TMC1基因变异是4个耳聋家系的可能致病原因,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增加了对TMC1基因功能的认识并丰富了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耳聋 二代测序 TMC1基因 产前诊断
  • 简介:耳聋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疾病,病因复杂、发生率高、治疗闲难。对耳聋的病因、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耳聋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Connexin蛋白因在遗传性耳聋中的作用而被广泛研究。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N蛋白 分子生物学技术 系统疾病 致病机制 发生率
  • 简介:虽然听不清楚,可却总有些似乎不该出现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响起。像这样为耳聋和耳鸣烦恼的人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0-30多岁的女性当中较为突出的是急性低音耳聋。一丝不苟正在拼命工作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吗?

  • 标签: 美容 化妆品 护肤品 品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圆盘式(CD)微流控芯片的CALR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初步评价其用于脑梗死患者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个用于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同步检测的CD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并验证该平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CD微流控芯片法检测抗凝外周全血样本中的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情况,每块芯片同时检测4个样本,同步检测每个样本的3个指标,等温扩增40 min后读取结果。同时采用测序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比较2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采用CD微流控芯片平台,无需热循环,40 min即可完成样本中3个指标的同步扩增,样本的整个检测过程在60 min内完成。对核酸靶标浓度较高的样本,扩增10 min即可出现阳性信号,收到样本后30 min内报告检测结果。CD微流控芯片法针对CALR-1和CALR-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和0.5%突变负荷浓度,对于其非靶标的核酸样本均未发生任何非特异性扩增,特异性良好,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的符合率均为100%(20/20)。在脑梗死组中发现2例CALR基因突变,且均为CALR-1突变(L367fs*46),对照组中未发现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CD微流控芯片法与测序法结果一致率为100%(204/204)。结论CD微流控芯片法用于检测脑梗死患者样本中CALR-1和CALR-2突变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和检测通量高等优势,有助于明确脑梗死患者的病因。

  • 标签: 脑梗死 钙网蛋白 基因 微流控芯片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运用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产妇为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时间段内收集的产妇,首先对所有产妇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然后在胎儿分娩出48小时后进行听力筛查,观察检测及筛查情况。结果:在400例产妇中含有2.50%(10例)经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后结果为阳性;400例新生儿经听力筛查后发现含有1.50%(6例)听力筛查不通过并伴有耳聋基因突变,并含有1.00%(4例)新生儿在随访确诊与听力学诊断联合筛查时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含有0.50%(2例)新生儿为GJB2299-300de1AT突变、SLC26A4919-2A>G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儿、GJB2235delC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儿。结论: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更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弥补了临床单一运用听力筛查的不足,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建议推广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听力筛查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新生儿筛查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4月收诊的1200例新生儿为对象,对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探究。结果:耳聋基因筛查中,耳聋基因筛查中基因突变为95例,突变率为7.92%。性别、胎龄、分娩方式、体质量比较,基因变化患者的数据对比,没有差异,(P>0.05)。耳聋基因突变与无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15%(3/95)和0.90%(10/1105),有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中采取基因筛查方法能够观察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情况,新生儿听力障碍与性别、胎龄、分娩方式等没有关系,发生基因突变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概率更高。

  • 标签: 分析 遗传性耳聋 基因筛查 应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个罕见的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一个听力障碍合并前庭导水管扩大的耳聋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用Sanger测序法对侯选变异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弟弟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2个与常染色体隐性耳聋4型伴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的FOXI1基因c.748dupG(p.Asp250Glyfs*30Asn)(致病,PVS1+PM2+PP4,尚未见报道)杂合变异和c.879C>A(p.Ser293Arg)(疑似致病,PM2+PM3+PP1+PP4,首次报道)杂合变异,先证者父母听力正常,分别为FOXI1基因c.748dupG杂合变异和c.879C>A杂合变异携带者。先证者弟弟听力正常,携带FOXI1基因c.748dupG杂合变异。结论该家系为一个罕见的FOXI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耳聋4型伴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家系,FOXI1基因c.748dupG和c.879C>A为新发现的变异,是该家系耳聋发生的遗传学病因,可以根据上述发现对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和再发风险评估。

  • 标签: FOXI1基因 前庭导水管扩大 耳聋 基因诊断
  • 简介: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3、任天堂公司的Wii和微软的Xbox360都使用了IBM提供的芯片。最近,IBM公司的一项新技术方案的发布,将会极大提高这些消费电子产品的性能。

  • 标签: 提高芯片 芯片速度
  • 简介:摘要IGBT(Insulate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芯片测试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可通过对标准芯片Vgth的测试,对芯片在高温测试条件下温度的校准。

  • 标签: Vgth 校准
  • 简介:在波诡云谲的竟购硝烟散去后,财务泥淖中的东芝开启了重生之门,而日本仍手握东芝存储芯片业务的控制权.

  • 标签: 存储芯片 东芝 控制权
  • 简介: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2018年4月19日,针对中兴被美国“封杀”的问题,商务部表示,中方密切关注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20日,中兴通讯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

  • 标签: 美国商务部 芯片 中兴通讯 企业合法权益 美国企业 美国政府
  • 简介: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是石油进口额的两倍,这一关系国家信息安全的命脉产业形势严峻。显然,这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面对的现实。由于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巨大、高端人才稀缺,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与世界巨头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我们看到,变化正在发生。随着政策层面的重视,各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积极推进,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 标签: 国产芯片 集成电路企业 国家信息安全 战略性产业 半导体产业 产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