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常规开放性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采取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对结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若患者证型和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对其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

  • 标签: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 临床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结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结肠癌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主要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给予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癌 手术治疗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结肠镜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9,采用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59,实施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对比两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最终数据表明,实验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肠息肉 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06-2022.06为研究时间,共选取此时院内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62例进行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例数均等(n=31)。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术,实践组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治疗后的康复时间、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的数据相比,实践组治疗后的康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与传统组的数据相比,实践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结论: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实施在研究疾病患者治疗中,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拔管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出院,建议参考使用。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康复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0例均是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治疗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共计70例,以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5例,实施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0例均是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参与研究,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实施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结肠系膜切除术。之后对比例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右半结肠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较为彻底地清扫淋巴结,且手术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康复速度快。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接诊结肠癌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手术前,就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患者结肠癌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3月、6月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月转移复发率为9.30%,术后并发症率4.65%,较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现有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内镜评分评估UC患者肠道黏膜状态,并探讨UC内镜评分与临床疾病活动度及组织学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的152例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使用梅奥内镜子评分(Mayo endoscopic score,MES)、改良Baron评分(modified Baron score,MBS)、内镜活动指数(endoscopic activity index,EAI)、Sutherland指数(Sutherland index,DAI)、Rachmilewitz内镜指数(Rachmilewitz endoscopic index,REI)、Lemann内镜指数(Lemann endoscopic index,LEI)、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严重度指数(ulcerative colitis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UCEIS)这7种UC内镜评分进行评分,并计算各内镜评分与部分Mayo评分和Truelove-Witts疾病严重分级2种临床活动度评分及Nancy指数、Robarts组织病理学指数、Geboes评分这3种组织学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并比较各内镜评分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除DAI与Truelove-Witts分级相关性较弱(r=0.469,P<0.001)外,其余内镜评分与临床活动度评分均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P<0.001),但各内镜评分与3种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均较弱(P<0.001)。除MBS在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外,MES、DAI、LEI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差,UCEIS、EAI、REI观察者间一致性更差(P<0.001)。结论各内镜评分与UC的临床评分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与组织学评分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弱相关,但内镜下达缓解的患者其黏膜组织学炎症可能持续存在,故在黏膜愈合的基础上尚需关注组织学愈合。7种内镜评分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较低,重复性欠佳。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内窥镜检查 评分 临床活动度 组织学活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摘除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AT1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在A549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CCAT1敲降稳定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命名为CCAT1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测定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CCAT1水平(1.26±0.28)比较,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AT1水平(3.47±0.3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与对照组A549细胞CCAT1表达水平(1.09±0.15)比较,CCAT1 KD组细胞CCAT1表达水平(0.37±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0,P<0.05)。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84±0.26)比较,CCAT1 KD组细胞A值(0.98±0.14)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P<0.05)。与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70.26±8.92)%]比较,CCAT1 KD组细胞EdU阳性率[(30.41±5.8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5)。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28.44±9.17)个]比较,CCAT1 KD组细胞迁移数量[(59.19±8.01)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5)。与对照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水平(1.18±0.16、1.21±0.20、1.08±0.19)比较,CCAT1 KD组细胞Ki-67、PCNA和FAK表达水平(0.25±0.14、0.38±0.09、0.31±0.1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7、3.801、3.510,P<0.05)。结论C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率以及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更多(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2年存活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其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 标签: 结肠癌 手术治疗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法应用效果。方法:将结肠癌手术作为观察样本,2019.07-2020.07入院者中随机取样58例,双盲法分为研究组(n=29,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参照组(n=29,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比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参照组术中出血量(142.71±8.68)ml,比研究组(103.83±9.26)ml多,对比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更优,同时,参照组并发症率31.03%,比研究组3.45%高,总有效率72.41%,比研究组96.55%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术前结肠癌与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8月本院接诊的结肠癌病患7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检查。综合分析两次检查的结果,总结CT诊断在结肠癌中的意义。结果本组70例病患术前CT诊断的准确率为95.71%,与术后病理诊断的1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病理分析26例疾病复发,CT诊断24例疾病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结肠癌术前诊断中应用CT检查法可获得准确率比较高的诊断结果,并能为患者病情与复发风险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CT诊断 术后复发 结肠癌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