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加三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g,每天3次,治疗组经结肠途径治疗系统清洗肠道加用三氧疗法,治疗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94.29%(P〈0.05)。结论三氧疗法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途径治疗系统 三氧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结肠组织中MTA1的表达水平及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定位情况,分析其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结肠组织芯片(30例肠癌组织、10例转移组织、8例正常组织)中检测MTA1与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情况,统计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ox2与MT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MTA1细胞质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肠癌组织与转移组织间MTA1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②MTA1在细胞质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生存时间〈5年的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质内MTA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的患者组织(P=0.007);③Sox2在肠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的表达均与MTA1细胞质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MTA1细胞质过表达提示结肠癌预后不良,这可能与Sox2的过表达相关。

  • 标签: 结肠癌 MTA1 SOX2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并发症
  • 简介:蓬勃兴起的各类青年自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同时,因其发展的低水平以及管理的混乱无序,也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由此引发了对青年自组织开展自组织管理的思考。以青年自组织为研究对象,在对自组织管理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自组织管理和他组织管理进行比较,以论述自组织管理的内在优势,进而指出从他组织管理走向自组织管理是走出当前青年自组织管理困境的必由之路。最后就如何实现青年自组织由“他组织管理”向“自组织管理”的过渡,以引导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 标签: 青年自组织 自组织管理 他组织管理 社会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临床资料我院于1995~2010年于242例结肠癌中,发现20例结肠癌伴发穿孔患者,全部经手术探查,术前确诊者6例。其中肿瘤切除Ⅰ期吻合9例,Hartmann术6例,缝合穿孔、近端结肠造瘘、Ⅱ期切除3例,缝合穿孔、姑息性造瘘2例。结论结肠癌伴发穿孔容易误诊。防止误诊和提高确诊率的关键在于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地体格检查和主观上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手术治疗,首先按急性腹膜炎处理,腹腔污染严重者行腹腔冲洗引流、闭合穿孔或引流脓肿和结肠造瘘术,有条件者可行Ⅰ期切除肿瘤。若情况许可则尽可能Ⅱ期切除肿瘤,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癌 穿孔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给很多人的带来的许多的精神压力,在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心理压力的双重影响下,现代人患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日渐增多,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此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腹痛和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及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学研究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息肉癌变。据报道,50岁以上人群中息肉的发病率约为50%,癌变率为3%~10%。结肠病变筛查是结肠癌的一级预防措施,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结肠息肉。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癌 医学研究 息肉癌变 一级预防 结肠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病。讨论结肠息肉(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腺瘤为癌前期病变,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为腺瘤性息肉的主要病因,APC基因发生突变可致腺瘤癌变。内镜下切除息肉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肠息肉(病)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造瘘口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我院服务的65例结肠造瘘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各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瘘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结肠造口 观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02-02摘要目的讨论结肠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结肠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腹腔的感染。影响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结果的因素有①有无休克及其程度;②腹腔粪便污染的严重程度;③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④伤后距手术的时间长短;⑤年龄等。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早期手术治疗。

  • 标签: 结肠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共39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术后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本组39例经过积极地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经经肠道内造影证实吻合口漏均完全愈合。结论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老年 结肠癌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中药灌肠联合西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观察其疗效。方法用中药灌肠联合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42例,并与单用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42例作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总有效率95.2%,中西药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疗效好。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左半结肠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保留灌肠
  • 简介: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的条件下,企业的生存方式已经从机会生存方式,进入到战略生存方式;成长动力已经从个体驱动方式,进入到组织驱动方式:增长方式已经从以资源、机会、关系为主的增长方式.进入到以战略与执行为主的增长方式。

  • 标签: 执行能力 组织 执行系统 驱动方式 市场经济 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乙状结肠冗长症便秘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门诊和住院经钡剂灌肠结肠造影和结肠转输时间测定确诊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病历。结果7例男,6例女,发生便秘时的中位年龄6岁,(范围,2~4岁),便秘病程中位时间2.8年(范围,3个月~14年),其中13例粪便嵌塞引起腹胀、腹痛而住院。11例非手术治疗,指导家长给患儿调理饮食、训练排便习惯以及适当服用缓泻剂,其中9例治愈,2例仍有便秘;另2例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结论儿童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便秘,做好便秘的护理十分重要,多数患儿可治愈。粪便嵌塞急性结肠梗阻的患儿需要做好大便管理的护理,尤其要尽快清除结直肠的积粪。

  • 标签: 乙状结肠冗长症 急性结肠梗阻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