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的精神科20例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分析导致猝死的可能因素。结果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发生猝死的时刻、心电图的异常等都与猝死发生有关。结论对于临床精神患者的日常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特殊时间加强护理,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猝死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回顾分析 精神病 住院患者 猝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新一轮医改以来,各级公立医院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工作越来越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药占比”这一指标含义的分析以及与标杆医院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这一控费中主要指标能够管控的范围逐渐有限,如果仅着力于这一指标控费工作必然会存在一些盲点。因此从信息系统、病案管理、绩效管理几点简要分析了控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基于以上分析对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从顶层设计、指标体系以及成本管控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精神专科医院 控费 药占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开展老年人疾病的相关研究已变得相当重要,其中老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本文对老年精神患者抗精神药使用情况进行了文献调研,文献显示老年精神患者抗精神的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其中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对抗精神药的机制进行了简述。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精神住院患者抗精神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药比典型抗精神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药为主;(3)抗精神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 标签: 老年精神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 处方 调查
  • 简介:摘要:据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提示,我们国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精神始终被人们忽视,但其带给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通常状况下,精神可伴随各种心理异常活动。于病态心理的作用下,甚至出现伤害、攻击他人及自杀行为。所以,对老年精神的有关研究日益重要。抗精神药物主要包含两类,即典型与非典型。对此,文章对老年精神患者使用抗精神药的具体状况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科学用药做出正确指导,具体如下。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使用情况
  • 简介:清代初年,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思凡》和《下山》两出戏,在保存原有的唱词后,还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并且流传至今。《思凡》中只有一位角色进行演出,而就是因为这一位演员的演绎,表现出角色丰富的情感以及心理和精神的变化。笔者将以昆曲《思凡》色空这一角色为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 标签: 《思凡》 色空 精神分析
  • 简介:(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5)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涉案特征,有效预防犯罪。方法对近三年以来有关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鉴定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45岁者共72例,占67.94%;小学文化及文盲95例,占89,62%;农民及无业者93例,占87.74%;涉案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盗窃居多,被性侵害有40例(占总案例的37.74%)、盗窃4例;男性涉案者以盗窃及强奸居多。盗窃案男性27例(占总案例的25.47%),强奸7例。结论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精神发育迟滞者构成了司法精神学鉴定的主体,其中以被性侵害案占首位,盗窃案居第二位。提示全社会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要齐抓共管,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以减少违法犯罪及防止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司法精神病学 预防犯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因为抗精神药物的应用而引起的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方法:从我院抗精神药物治疗中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群体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论。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得知,绝大多数患者在4周至8周左右的时间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且这些患者所服用药物主要以高效价含氟药为主,在抗菌药治疗与对症处理中,患者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状态。结论:在服用抗精神药物中,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规范服药,以减少药源性精神障碍病例的发生。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选择 用药分析 抗菌药治疗 实际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药物对精神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及白细胞计数(WBC)影响,为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使用常用抗精神治疗方案治疗精神患者225例作为观察对象,每2周开展1次全面检查,分析ALT、WBC变化。结果发生不良反应105例,32例患者ALT显著升高,其中第6周末检出20例,19例患者WBC显著下降,第8周末及以后检出13例;8周后ALT高于4周后,4周后高于2周后,2周后高于治疗前,8周后WBC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抗精神药物应用方案中,氯丙嗪ALT显著上升比重最高为19.05%,其次为氯丙嗪+利培酮15.0%,氯氮平WBC显著下降比重最高为10.81%,其次为利培酮8.07%。结论抗精神药物可影响精神患者ALT、WBC水平,存在潜在的伤害;应规范不良反应管理,做好定期复查、复检,掌握药物禁忌症、适应证;选择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 标签: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谷丙转氨酶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首发精神患者和健康对照在情绪识别过程中的耗时和准确率的特征。方法2015~2017年经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syndromes,SIPS)临床访谈后入组临床高危人群50例,经定式临床访谈诊断表(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5,SCID)诊断入组首发未服药的精神患者50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50例。以情绪的眼神图片为线索,结合认知功能变量,自编基于电脑化的评估和时间记录系统,比较三组间情绪识别准确率及其耗时性特征。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样本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被试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高危人群组[(65.1±10.4)%]、健康对照组[(72.5±6.6)%]和首发患者[(50.3±21.6)%]在眼神阅读准确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和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低于高危人群(均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26.0)%,(92.7±3.7)%,(91.8±4.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P<0.05)。(2)高危人群组[(12.4 ±11.2)s]、健康对照组[(6.9 ±1.7)s]和首发组[(10.3 ±6.0)s]在眼神阅读耗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眼神阅读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耗时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s,(0.8±0.2)s,(1.6 ±1.2)s](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P<0.05)。(3)高危人群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负相关(r=-0.175,P=0.225),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正相关(r=0.503,P<0.01),健康对照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不相关(r=-0.104,P=0.471)。结论情绪识别能力在精神发作过程中表现出时效降低的特征,高级复杂认知测评需要引入时间维度的测量。

  • 标签: 早期精神病 社会认知 情绪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精神患者的用药情况,指导其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0年在我院住院治疗一周以上的≥60岁的精神患者112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一般情况、住院期间使用药物名称、用药日剂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阿尔茨海默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使用最多,其次为利培酮。结论应针对老年精神患者自身特点合理用药。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调查分析
  • 简介:推定同意是作为阻却违法(正当化事由)的权利人同意的一个特殊方面。由于我国相关理论以及立法的不足,造成了我国相关司法实践的困惑——屡有发生的奸淫精神妇女案即为典型。在推定同意的问题上,作为性行为对象的精神妇女和幼女理应有所分别。基于对推定同意理论基本要义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精神妇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存在可以推定同意的特殊情形。我国相关立法应当对此予以完善,在刑法总则中规定权利人同意的正当化事由,在刑法分则中增加关于与精神妇女发生性关系的特殊规定。

  • 标签: 精神病妇女 强奸罪 推定同意 理论要义 立法完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所致精神性障碍患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的精神性障碍患者共54例,以及5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集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健康组对比,患者组的GGT、ALT、AST、ALP4种酶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TP、ALB、HDL-C等指标降低(P<0.05);CK、CKMB合成增多(P<0.05);糖代谢、胰岛素途径、肌酐等异常。结论酒精所致精神性障碍的患者其肝细胞、心肌细胞均受损,且糖代谢紊乱,需采取有效措施。

  • 标签: 酒精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 患者 生化指标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