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研究改良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将患者病侧肩部垫高,进行改良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成功随访36人,均未出现骨不连现象,且28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良好,5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2例患者肩关节活动一般,肩关节活动良好率为91.67%。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改良切口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切口较小,患者局部软组织以及血液运动破坏程度较小,内固定较为坚固且微创理念较强等优点,患者进行治疗后可较早进行肩关节功能的康复锻炼,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临床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切口 闭合复位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与对照组20.0%(5/25)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后疗效十分显著,既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促使其快速康复,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手术技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形成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85~120min,平均(110±4)min,术中失血量105~170ml,平均(150±5)ml.创口及腹壁无剧烈灼痛等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术后5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本研究实践证明,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传统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0例),将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及远期随访。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复杂髋臼骨折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远期疗效。

  • 标签: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髋关节 复杂髋臼骨折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确诊甲状腺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分组后,对照组(n=42)行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n=38)行改良切口术式治疗。统计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率差异。结果:(1)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率:观察组术后2日、7日时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均显著,可在减少患者术中医源性损伤同时,维护甲状腺周边组织结构完整,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预后康复质量。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手术技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采用腹部纵切口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析并对比30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对照组)与32例采用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线状-平整疤痕率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的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方法有效降低了脂肪液化率、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率,提高了伤口甲级愈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皮内缝合 传统缝合 腹部纵切口 切口愈合情况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裂患者治疗中采用肛裂切除术或肛裂Y-V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肛裂Y-V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肛裂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7.1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为20.51%(P<0.05)。结论肛裂患者采取肛裂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肛裂Y-V成形术,前者有利于提升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肛裂Y-V成形术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4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治疗组采用肛裂缝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创缘疼痛、水肿、出血及小便困难、发热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陈旧性肛裂 肛裂缝切术 肛裂切除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的方法对陈旧性肛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00%。对照组治愈率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5/50(10.00%);对照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0/50(2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0~12d,平均11d;对照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4~18d,平均16d。结论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愈合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陈旧性肛裂 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50名患者展开研究,均为慢性肛裂患者,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分组后,有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前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后组给予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患者的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中,在保证治疗效果,提高肛管直径的同时,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更佳确切。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临床应用效果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创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且实验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指标要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创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炎性指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利于保障临床手术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因此,结合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价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关节清理扩创术 运动疗法 膝骨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研究情况,以120例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应用情况为基础,探讨改良钝性皮送鞘法应用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60例实施改良钝性皮送鞘法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余60例实施传统刀片皮送鞘法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皮下出血率以及穿刺操作用时。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皮下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呈(P<0.05),且观察组穿刺操作用时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儿童白血病PICC置管处理过程中,为患儿实施改良钝性皮送鞘法效果显著,可以减少置管后的出血,减少维护的费用和患儿的痛苦。

  • 标签: 改良钝性扩皮送鞘法 儿童白血病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120例行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5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0.5~0.9者69例,0.3~0.4者26例。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切口炎症反应等,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改良手法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手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瘤采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瘤6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各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分别为(82.5±15.2)min、(4.1±0.5)cm、(18.2±6.9)ml、(4.5±0.8)d;对照组分别为(110.2±18.5)min、(8.1±1.2)cm、(35.4±8.3)ml、(6.1±1.2)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效果显著,减少患者的创伤,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甲状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