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PH、改良肛裂切口创术联合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肛裂的效果。方法将2016.03.01日至2017.08.0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环状混合痔合并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成两个小组,一个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痔环切术+肛裂切除术,另一个为观察组,采取PPH+改良肛裂切口创术,每组都有31例患者。将两组的术后疼痛症状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环状混合痔合并肛裂患者术后第二天的疼痛评分(2.30±0.62分)、术后第三天的疼痛评分(1.13±0.41分)以及术后肛门狭窄的发生率(3.23%)、肛门水肿的发生率(3.23%)、肛门坠胀的发生率(6.45%)都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PPH、改良肛裂切口创术相互配合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肛裂效果确切。

  • 标签: PPH 改良肛裂切口扩创术 环状混合痔 肛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后方肛裂切除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改良后方肛裂切除治疗陈旧性肛裂的1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为14.25±3.55min,手术中出血量为2.33±1.25ml,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2.94±6.84d。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采取改良后方肛裂切除术来治疗陈旧性肛裂,所获疗效安全且显著,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治疗 陈旧性肛裂 切除 改良后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中患者41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深度推广普及。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慢性肛裂时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1 月 ~ 2017 年 1 月治疗的 98 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 肛裂切除 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且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病率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应用于慢性肛裂治疗中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的优点,具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创术以及传统清创术在肢体开放性创伤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肢体开放性外伤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清创术进行治疗,改良组患者在受伤后8h以内清创,采用改良创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I期伤口愈合率、感染率以及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患者伤口I期愈合率为95.8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08%,明显低于传统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创术可以显著的有利于肢体开放性创伤伤口患者的I期愈合,降低感染率,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大力的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清创术 传统清创术 肢体开放性伤口 I期愈合 感染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产妇采用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分娩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患者,观察组的新生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产妇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明显优于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式纵切口 改良腹式横切口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应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采用剖宫产的患者10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改良腹式横切口 纵切口子宫下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小切口 甲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裂切除松解术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肛裂切除术,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松解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远高于对照组的95.32%;并发症发生率4.65%远低于对照组的16.28%;1年后的复发率4.65%远低于对照组的18.6%。结论肛裂切除松解术治疗肛裂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裂切除松解术 肛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括约肌切断肛术(侧位开放式)在陈旧性肛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5例采用内括约肌切断肛术(侧位开放式)实施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肛裂后位肛术治疗,回顾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应的效果。结果在创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陈旧性肛裂采用内括约肌切断肛术(侧位开放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 侧位开放式 陈旧性肛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应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腺瘤患者8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40)与改良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如操作时间、切开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应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创伤小,可明显加快康复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可防范复发事件。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腺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白内障患者中采取改良手法小切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白内障患者,采取计算机表法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为33例,将实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改良手法小切口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06%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4.24%,P<0.0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改良手法小切口术应用在白内障治疗中存在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耳后隐蔽切口改良S切口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改良S切口,观察组采取耳后隐蔽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96.9%与对照组的71.4%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改良S切口相比,在良性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耳后隐蔽切口同样安全可靠,且该切口对外观的影响更小,更易获得患者认可。

  • 标签: 良性腮腺肿瘤 耳后隐蔽切口 改良S切口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皮方法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患者257例分为3组。穿刺成功后:A组采用横切(20°)皮法;B组采用纵切(90°)皮法;C组采用纵切(0°)皮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患者疼痛度、送鞘成功率。结果C组患者皮后即刻、置管后24h及72h出血量、疼痛度低于A组和B组(P〈0.01);C组一次送鞘成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皮时采用纵切(O°)皮法可有效减少皮后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一次送鞘成功率高。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扩皮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与对照组20.0%(5/25)相比显著较低,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后疗效十分显著,既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促使其快速康复,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手术技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改良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裂分别采取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裂患者76例,分为38例肛裂切除术组,38例纵切横缝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肛裂切除术组的切口疼痛(4.1±0.9)、术中出血(45.6±11.2)等均要优于纵切横缝术组切口疼痛(4.5±1.2)、术中出血(54.4±1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裂切除术和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均有各自的优势,两种手术总体疗效无明显区别,临床宜根据个体差异确定手术方式。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肛裂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