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酮类抗菌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的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对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对策.结果随着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结论临床用药一定要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程度,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用药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途径、类别、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其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诺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44%,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依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最少依沙星。临床以变态反应最多主要为荨麻疹、皮肤瘙痒、红斑等。结论酮类抗菌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要规范,加强监管,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对氟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更好的指导氟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20名患者对氟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药物的临床给药方式,分析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的高发系统范围。结果患者在41-50岁年龄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在药物使用中主要不良反应系统范围为皮肤系统及神经系统。患者在静脉给药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药物口服高。结论若要对氟酮类药物将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需要对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关键字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氟酮类药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抗菌种类多,抗菌活性强,在对应用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治疗及呼吸道肠道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存在着使用方法不合理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氟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过敏、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等部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药物治理效果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不良反应加深患者的痛苦。故我院对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级临床用药方法进行探究,旨在对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研究如何合理用药,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共计120名患者纳入研究,共计男58例,女6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2.5±7.2)岁,使用的氟酮类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患者对研究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在使用氟酮类药物的临床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范围、药物使用状况、用药方法等数据进行分析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药物类型,使用人群比例;记录患者药物使用类型对应的不良反应类型;2结果2.1人群占比在12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多,且41-50年龄段发生概率较高。如下表1表1.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分布年龄性别占比男女20-3011916.6631-4010815.0041-50201529.1651-6091318.3361-709814.1671+547.502.2不良反应表现范围例数氟酮类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类型中国,皮肤过敏反应较其他系统更多。见下表2.表2.不良反应系统范围及临床表现统计系统反应类型例数占比皮肤皮疹、瘙痒、潮红6251.66神经系统头痛眩晕1512.50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1915.83心血管系统胸闷、静脉炎1310.83呼吸系统鼻塞54.16全身性发热65.003讨论氟药物抗菌谱广且体内分布广泛,氟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使用中,由于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反应症状较轻而受医者用药青睐,但如用药不合理或未针对病症用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的依赖性,主要有头晕、噩梦、困乏等症状,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则应立即停止治疗。胃肠系统与肝胆系统环丙沙星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症状,胃肠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循环系统在左氧氟沙星河环丙沙星使用中,有心悸、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血液系统长期或大量服用氟酮类药物的患者,血液系统会有白细胞与血细胞减少的情况,有乏力、低热,严重的有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运动系统氟酮类药物会对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产生损害,影响患者发育,故严禁18岁以下儿童使用。皮肤反应氟酮类药物使用后有光毒性皮疹出现,此反应春季为高发、女性患者多发,多在用药后几周内,症状在停药后症状消失。皮肤过敏主要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但可以通过口服其他药物治愈症状。经研究发现2,静脉给药的用药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药物快速融入血液,加快疗效,但在此种用药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所以医者必须尽量使用口服用药方式,减少静脉注射方式使用次数。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必须进行停药观察,并判断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本次研究中,虽然加替沙星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但结合目前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是要对加替沙星持有谨慎的态度3。综上所述,氟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途中,需要医者对各类药物的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严格把握,认真分析患者过往病史,谨慎进行药物使用的选择,准确调整剂量,合理的临床用药,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叶月华,许伟杰.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261-262.2黄塘娟.120例氟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0)269-271.3冯亚奇.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28-29.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结核病患者时使用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结核病患者共 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酮类药物,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 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用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药学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使用的120例酮类药物使用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处方用药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耐药性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生的酮类药物使用原则知晓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酮类药物使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不但能够有效的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对临床医生的药物知晓率进行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发药交代的重要性。方法将80例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实验。结果对照组40例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2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40例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3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在发药时进行耐性细致的交代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发药 交代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从开发出来就由于其具有的抗菌谱广泛、活性较强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药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紊乱、皮肤和神经系统反应等,多数不良反应是比较轻微且可以被治愈的。但是有的药物在上市后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退出了市场,需要人们进行重视。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后,对服用该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临床合理性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静脉给药,观察组的23例患者进行口服用药,并且对酮类药物进行发药交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发药交代前与发药交代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药交代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观察组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口服酮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发药交代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发药交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使用酮类药物治疗疾病的480例病例临床资料,归纳患者使用药物种类、疾病类型及治疗情况,就使用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480例患者中124例使用诺氟沙星、210例使用氧氟沙星、70例使用环丙沙星、76例使用氟罗沙星;480例患者中218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60例胃肠疾病、102例呼吸道疾病。480例患者中治愈364例、有效94例、无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95.42%。治疗过程中18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9例存在中枢反应、3例出现结晶尿、2例肾损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结论酮类药物能够用于治疗因革兰阴性菌感染导致的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但该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实际使用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用药时间给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肾损害
  • 简介:摘要: 目的 掌握氟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安全、合理、正确的使用此类药物。方法 对本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本类药物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把握适应证,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就能更好地发挥本类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结论 只要掌握对不良反应的鉴别判断能力及合理用药原则,其对人类的伤害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开出处方和收治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开出的处方和收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药物治疗,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观察两组处方中使用情况和患者耐药性情况。结果对照组酮类药处方所占比例28.94%(367/1268)、不合理使用酮类药比例12.81%(47/367)、耐药性比例33.79%(124/367);观察组酮类药处方所占比例11.07%(128/1156)、不合理使用酮类药比例4.69%(6/128)、耐药性比例19.53%(25/128)。结论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酮类药物效果显著,是改善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良好措施,具有临床管理推广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氟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阅读文献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结果及结论随着该类药物的不断使用,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合理使用氟酮类药物也变得非常重要。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氟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反应;涉及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为主。结论氟酮类药物可致多种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氟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左氧氟沙星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在促进酮类药物合理使用过程中的临床病理作用。方法采取药学干预方法进行酮类药物的处方使用研究评估,并对我院在使用此药物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了药学干预后,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剂量得到了控制,其使用量有一定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药物的利用指数逐渐趋于合理,对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于耐药性分析的结果来看,药学干预后,常用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也有所下降。结论药学干预的处方化评定办法,在应用临床治疗和使用中,能够更好的促进临床治疗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结核病患者时使用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酮类药物,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用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氟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我院100例采取氟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50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比50.00%。比较管理前后两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前用药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60.00%;管理后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1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加强对氟酮类药物服用的管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护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应用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类型、不良反应表现、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种类包括左氧氟沙星(34.0%)、培氟沙星(5.3%)、依沙星(14.0%)、加替沙星(20.0%)、诺氟沙星(6.0%)等。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口服给药,P<0.05;受累系统最多的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静脉炎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临床上应对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药师发药时要做好发药交代,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发药交代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酮类药物应用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原则加以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某友邻医院发生的87例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独给药、静脉给药患者出现ADR的发生率更高,而在药物应用方面,则以左氧氟沙星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达47.13%;且年龄段在18~36岁间的患者,其ADR发生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其它年龄段患者(P<0.05);累及器官则以消化系统最多,达41.38%。结论在应用氟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症,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临床用药原则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