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患者中选取70例再次妊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和抗凝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抗磷脂综合征所致病态妊娠有较好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推荐使用。

  • 标签: 免疫抑制 抗凝 抗磷脂综合征 病态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疗效。方法选取AAV患者30例,其中15例患者单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归为对照组,另15例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NCA、Scr水平及B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NCA、Scr水平及B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仍需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血浆置换治疗AAV的疗效优于单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激素免疫抑制剂 血浆置换 ANCV相关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LEN)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2018.6-2020.6收入的84例SLEN患者,按随机分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参照组:环磷酰胺+泼尼松,观察组:来氟米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初始时间为2020年8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选择此时间段内在我院确诊,并确认接收治疗的82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实验组(n=41);对照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疗程后(90天)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90天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时使用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辨证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对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将72例膜性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激素甲泼尼龙的单一治疗,研究组36例予以激素甲泼尼龙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的协同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成效。结果:研究组在肾功能指标Scr、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IL-13、hs-CRP方面的表现更优(P<0.05)。结论: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协同治疗,对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膜性肾病 激素 免疫抑制剂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ATG的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重点,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治疗有效。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深入性分析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等分的形式分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即参照组、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即研究组,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等数据。结果 总结治疗相关数据,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治疗相关指标,ESR、CRP、RF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ESR、CRP、RF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较参照组发生率低(P<0.05)。结论 经研究,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助于治疗有效率提升,优化患者身体指标,并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 免疫抑制剂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摘要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为一群异质性细胞的统称,其中包括有处于各种分化状态的未成熟粒细胞、骨髓祖细胞、树突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该细胞具备参与免疫逃逸、免疫耐受以及抑制T细胞应答等功能。调节性T细胞(Treg)主要来源是胸腺CD4+细胞亚群,可于移植排斥反应控制以及自身免疫稳态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MDSC Treg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给人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尽管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以轻型患者多见,但考虑到危重型患者具有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对此部分患者的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以"细胞因子风暴"为特征的免疫失衡是导致危重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肺外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免疫抑制剂干预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对免疫抑制剂在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后续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细胞因子风暴 免疫抑制剂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阐述创伤后免疫抑制效应的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在胸外科术后恢复阶段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胸外科确诊并手术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12,P<0.05)结论针刺在术后的恢复阶段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针刺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免疫抑制法测非心肌损伤患者CK-MB>CK的原因。方法用抗CK-M亚基抗体抑制血清中CK-M亚单位的活力,测定B亚基酶活力,即免疫抑制法。结果检测56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中,CK活力相对较低,CK-MB>CK,CK-MB升高。结论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时,如果CK-MB>CK,可能是血清中CK-BB,CK-MM增高以及巨CK的存在,造成CK-MB的升高。

  • 标签: 免疫抑制法 CK CK-MB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测定大肠癌患者32例、胃癌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30例血清(IAP)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IAP为(690±108)×10³µg/L,胃癌患者血清IAP为(642±112)×10³µg/L,与对照组血清IAP为(321±128)×10³µg/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组低期与高期、胃癌组低期与高期之间IAP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IA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病情进展IAP升高更加明显。结论IAP可作为评估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大肠癌 胃癌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 简介:卒中急性期,损伤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触发炎性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随后卒中可诱导免疫抑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其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在卒中后增加,进一步促进卒中后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卒中后免疫抑制相关通路可对Th细胞亚群进行调节,反馈作用于Th17细胞。

  • 标签: 卒中 免疫抑制法 TH17细胞 综述
  • 简介:摘要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是诱发肾移植术后胃肠道症状的主要免疫抑制剂,其机制可能与药物暴露增加以及二者对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抑制作用相关。他克莫司暴露受细胞色素P450 3A4、3A5和P-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以及胃肠道功能和肠道内菌群丰度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克莫司高暴露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和霉酚酸类药物吸收。霉酚酸类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与其抗胃肠道上皮细胞增殖特性有关。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腹泻 他克莫司 P-糖蛋白 霉酚酸 胃肠道并发症
  • 简介:摘要外泌体(exos)作为一种直径在40~150 nm之间的细胞外囊泡,在介导细胞间通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exos(TEXs)可通过传递微小RNAs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行驯化,使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从而为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提供有利支持。本综述旨在对TEXs微小RNAs在介导肿瘤免疫抑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而为深入理解肿瘤微环境中TEXs介导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crosstalk"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行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观察组相关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治疗中,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红斑狼疮 肾炎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方法治疗。结果2例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对患儿做好密切观察及积极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CLS是一组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外渗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IST治疗SAA过程中可发生CLS,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 标签: 重型再障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护理模式及其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3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2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为75.00%,显著比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60.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低。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后实施综合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使护理工作人性化、全面化,切实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正确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激素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免疫抑制治疗对重症监护室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成PCI组(n=5)与免疫抑制组(n=5),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心功能的增强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PCI组与免疫抑制组患者LVEF、LVESVI、LVEDVI、LVMI及RW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后LVEF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患者,而LVESVI、LVEDVI、LVMI及RWMI均明显低于免疫抑制组患者(均P<0.05);PCI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免疫抑制组(P<0.05)。结论无论是PCI还是免疫抑制治疗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脏移植患者的心功能,但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比免疫抑制治疗更佳,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免疫抑制治疗 心脏移植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