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IgA肾病属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类型,为了缓解病症、控制疾病,常运用免疫抑制治疗,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药物种类较多,因此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IgA肾病 免疫抑制剂 进展
  • 简介:摘要本专家共识通过临床研究证据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阐述了脓毒症免疫障碍机制、监测评估以及免疫增强的药物治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认识脓毒症诱导的免疫抑制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资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定量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反映脓毒症患者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免疫增强治疗包括增强天然免疫的药物、提高获得性免疫的药物和免疫增强联合抗炎治疗等措施。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监测 免疫调理
  • 简介:摘要脓毒症目前仍然是全世界ICU入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免疫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及其不良的预后导致了人们对免疫治疗越来越感兴趣。最近的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反应存在异质性,部分表现为免疫抑制。目前能帮助机体在脓毒症期间恢复体内平衡的新型免疫调节治疗药物及方法可能是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目前脓毒症出现免疫抑制时的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脓毒症 免疫抑制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全球暴发COVID-19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从COVID-19免疫相关发病机制出发,分析病毒感染机体引起的免疫系统变化、淋巴细胞减少及细胞炎症因子风暴等,并对目前免疫抑制剂在COVID-19治疗上使用的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探讨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抑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及外院转入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6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应用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关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入环孢菌素 A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具有慢性发展、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炎症性肠病目前尚无有根治作用的药物,且其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近 20年来,免疫抑制剂已开始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可对疾病的自然病程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免疫抑制剂是一组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药物,能减少机体免疫反应。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免疫抑制剂 应用
  • 简介:摘要肝移植受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但免疫抑制过度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成功将免疫抑制剂减量到最小甚至停用的病例,然而停药很可能使移植肝出现纤维化等组织学异常,进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诱导免疫耐受、检测外周血中能够反映免疫耐受的生物标志物,或运用某些临床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提前评估移植受者成功停药的概率,均有助于筛选出可以安全减停免疫抑制剂的潜在候选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免疫抑制剂减停 肝移植 免疫耐受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CsA)的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89例获得性AA并应用IST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对患儿初诊时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获得性AA患儿中极重型AA(vSAA) 27例、重型AA(SAA)48例、输血依赖性非重型AA(NSAA) 14例。中位年龄7岁。vSAA、SAA和输血依赖性NSAA患儿在不同随访时间节点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AA患儿的复发率为4.49%(4/89例),复发中位时间为18个月。获得性AA患儿的克隆演变率为2.24%(2/89例)。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IST 6个月时,初诊患儿CD4+/CD8+比值越高、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提示患儿对IST治疗反应好。结论rATG联合CsA的IST对儿童获得性A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D4+/CD8+比值高和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是IST 6个月治疗反应良好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 随访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单纯大鼠喂药模型及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观察卡培他滨(CAP)的免疫抑制效应。方法建立单纯大鼠喂药模型,选取18只成年清洁级雄性BN大鼠,数字随机分为CON组、CAP节拍剂量组(MET组)和CAP足量剂量组(MTD组)。于喂药前、喂药后第7 d、14 d和21 d,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ELISA检测IL-2和IFN-γ浓度。建立20对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数字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他克莫司单药组(B组)、他克莫司+节拍剂量CAP组(C组)和他克莫司+足量剂量CAP组(D组)。术后7 d处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ELISA检测IL-2和IFN-γ浓度,HE染色观察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单纯大鼠喂药模型中,与CON组相比,在14 d、21 d时,MET组和MTD组中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和IFN-γ于给药7 d、14 d和21 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排斥模型中,与A、B组相比,术后7 d时,C组和D组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均降低,RAI指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可降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T细胞数目,并抑制IL-2和IFN-γ的分泌,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卡培他滨联用他克莫司可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强度,预示卡培他滨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抑制剂,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标签: 肝移植 卡培他滨 免疫抑制效应 T淋巴细胞 实验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睡眠剥夺对术后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72只,体重23~25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手术组(O组,n=18)、术前睡眠剥夺组(SR组,n=18)、伪无菌小鼠生理盐水组(GF+V组,n=12)、伪无菌小鼠给予O组小鼠粪菌滤液移植组(GF+O组,n=12)和伪无菌小鼠给予SR组小鼠术前粪菌滤液移植组(GF+SR组,n=12)。O组和SR组腹腔探查和肝叶部分切除术前7 d开始每天20 h的睡眠剥夺,连续7 d。术前2周开始连续14 d在小鼠饮水中添加光谱抗生素制备伪无菌小鼠模型,伪无菌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或O组、SR组术后24 h小鼠的粪便滤液(200 μl),间隔24 h,连续14 d。术后24 h时收集小鼠粪便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术后或粪菌移植后24 h时测量脾脏长径并称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T细胞、CD8+ 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结果与O组比较,SR组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低,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GF+V组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P<0.05);与GF+V组比较,GF+O组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增加,Treg细胞百分比减少,脾脏长径和重量升高(P<0.05);与GF+O组比较,GF+SR组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减少,Treg细胞百分比增加,脾脏长径和重量减少(P<0.05)。结论术前睡眠剥夺加重小鼠术后免疫抑制的机制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 标签: 睡眠剥夺 免疫耐受 胃肠道微生物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与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发生SAP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误吸及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有关,后者是在卒中发生后通过复杂的循环性和神经性通路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而诱发。

  • 标签: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卒中诱导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复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二次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IST难治或复发SAA患者应用二次IST[包括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环孢素A或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方案]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共2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1例,女12例,进行二次IST时的年龄为21(11~62)岁。难治SAA共10例,两次IST间隔时间为7(6~12)月。复发SAA患者13例,初次IST至复发时间为36(9~50)个月,复发至二次IST时间为1(0.5~24)个月,两次IST间隔时间为39(14~51)个月。6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为69.5%(16/23);二次IST开始1周内早期死亡2例,均为两次IST应用相同剂型ATG/ALG患者。分组疗效:难治SAA 60%(6/10),复发SAA 77%(10/13);二次IST药物选择ATG/ALG组64%(7/11),HD-CTX组75%(9/12)。获得血液学反应的患者中2例患者再次复发,均为复发组患者,第三次应用IST后再次获得治疗反应。结论二次IST是难治与复发SAA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相同剂型ATG/ALG进行二次IST时应注意早期血清病反应,更换ATG/ALG剂型或换用其他IST方案可减少相关风险;二次复发患者应用第三次IST仍有机会获得治疗反应。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难治 复发 免疫抑制治疗 挽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科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接诊的 78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9例。对照组接受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对两组治疗护理后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2.31%高于对照组 69.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接受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造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三联免疫抑制剂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风湿免疫病是导致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等妊娠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免疫抑制剂在RSA合并风湿免疫病患者的防治方面疗效肯定,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过度治疗、超适应证使用等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进一步规范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风湿免疫学、妇产科学、生殖免疫学及生殖医学专家共同讨论,根据RSA合并常见风湿免疫病的防治现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证据和进展,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复发性流产 风湿免疫病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