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CsA)的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89例获得性AA并应用IST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对患儿初诊时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疗效预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获得性AA患儿中极重型AA(vSAA) 27例、重型AA(SAA)48例、输血依赖性非重型AA(NSAA) 14例。中位年龄7岁。vSAA、SAA和输血依赖性NSAA患儿在不同随访时间节点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性AA患儿的复发率为4.49%(4/89例),复发中位时间为18个月。获得性AA患儿的克隆演变率为2.24%(2/89例)。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IST 6个月时,初诊患儿CD4+/CD8+比值越高、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提示患儿对IST治疗反应好。结论rATG联合CsA的IST对儿童获得性A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D4+/CD8+比值高和G-CSF早期治疗有反应均是IST 6个月治疗反应良好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 随访 儿童
  • 简介: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肿瘤.38%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而皮质激素是治疗此病的主要药物,但此药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缺乏前瞻性研究报道。该文旨在评价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时药物对患者的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免疫抑制作用 激素治疗 皮质激素 血管瘤 患者 积极治疗
  • 简介:摘要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异质性、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未成熟髓样细胞。常在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中被提及,除此之外,MDSCs还参与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等疾病的免疫调节。最近研究发现,MDSCs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与脓毒症幸存者相比,非幸存者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在脓毒症发病早期,MDSCs被招募到炎症部位,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然而,如果MDSCs数量增多及其组织浸润持续存在,可导致显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淋巴细胞减少、宿主免疫抑制免疫瘫痪),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甚至愈后恶化。由此可见,MDSCs为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提供了新的见解,现已成为脓毒症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并可能为脓毒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MD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标签: 髓源性抑制细胞 脓毒症 免疫抑制 靶向治疗
  • 简介:免疫抑制剂(immtmosuppressor)是指能够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它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免疫抑制剂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趋于成熟的阶段。然而,随着移植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抑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够在防治排斥反应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毒副作用,达到高效、安全、稳定的目的。于是,对免疫抑制剂的新一轮研究又开展起来。在对现有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新型分子途径被人们发现,新型治疗方案被人们确定,新型药物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些成果将为免疫抑制剂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新的指导和依据。现对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移植 免疫抑制方案 新型药物 细胞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单纯大鼠喂药模型及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观察卡培他滨(CAP)的免疫抑制效应。方法建立单纯大鼠喂药模型,选取18只成年清洁级雄性BN大鼠,数字随机分为CON组、CAP节拍剂量组(MET组)和CAP足量剂量组(MTD组)。于喂药前、喂药后第7 d、14 d和21 d,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ELISA检测IL-2和IFN-γ浓度。建立20对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数字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他克莫司单药组(B组)、他克莫司+节拍剂量CAP组(C组)和他克莫司+足量剂量CAP组(D组)。术后7 d处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ELISA检测IL-2和IFN-γ浓度,HE染色观察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单纯大鼠喂药模型中,与CON组相比,在14 d、21 d时,MET组和MTD组中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和IFN-γ于给药7 d、14 d和21 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排斥模型中,与A、B组相比,术后7 d时,C组和D组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目均降低,RAI指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可降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T细胞数目,并抑制IL-2和IFN-γ的分泌,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卡培他滨联用他克莫司可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强度,预示卡培他滨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抑制剂,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标签: 肝移植 卡培他滨 免疫抑制效应 T淋巴细胞 实验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行肾移植术患者共20例,按照病床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10例,术后仅应用免疫抑制剂,研究组患者10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加强免疫抑制剂的监测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为70%,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更有优势,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有6例,通过药物监测和护理,不良反应均有效缓解,缓解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例,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缓解概率为80%,研究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用药监测与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及时处理缓解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狼疮肾炎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的一类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继发性肾病,同时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本病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发病机制复杂,属于免疫性病变,狼疮肾炎的发生除却增加临床诊疗难度外,也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目前狼疮肾炎的临床治疗免疫抑制剂、多靶点治疗、肾脏替代疗法、激素等常见,本文主要介绍免疫抑制剂在狼疮肾炎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 标签: 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剂 临床诊疗
  • 简介:FK506结合蛋白12(FK506bindingprotein12,FKBP12)是FK506结合蛋白的重要成员,目前对其参与免疫抑制剂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研究较多他克莫司(FK506,tacrolimus)、雷帕霉素(rapamycin)和子囊霉素(ascomycin)是FKBP12的三个天然存在的大环内酯类配体,除了免疫抑制外还具有其他生理功能.这三个配体的衍生物也对FKBP12有一定的亲和力,且有些已经作为药物被应用于临床上.本文针对FKBP12的配体及其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FKBP12 配体 他克莫司 雷帕霉素 子囊霉素
  • 简介:本实验首次研究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型小鼠B淋巴细胞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的影响,提示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功能低下者的B淋巴细胞功能有增强作用通过进一步观察砂生槐水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砂生槐水提取物3个剂量组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P<

  • 标签: 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型 功能影响
  • 简介:摘要在儿童疾病预防中,疫苗属于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方法,通过疫苗接种可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生率、病死率。近年来,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通过免疫抑制治疗的慢性病、器官移植、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生存率有明显提高。然而同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疫苗诱导儿童接种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分析免疫抑制剂在儿童疫苗诱导中,对免疫保护性所造成的影响,以期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儿童疫苗接种时疫苗的剂型、接种时间的选择进行指导。

  • 标签: 儿童 疫苗诱导 免疫抑制剂 免疫保护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疫抑制治疗对儿童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接种后免疫不应答的发生情况,随后30d内对照组患儿不予任何干预,而观察组患儿则停用免疫抑制剂。30d后再次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首次接种常规乙肝疫苗后,两组患儿免疫应答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应答率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其自身免疫水平较低,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免疫应答率,对儿童疫苗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性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儿童 疫苗诱导 免疫保护性 影响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曲泊帕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初诊为SAA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无同胞全合供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接受IST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对照组32例接受IST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感染、显著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总缓解(OR)率、完全缓解(CR)率;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量、红细胞平均输注量、血小板平均输注量;2组生存率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儿2年总生存(OS)率及无失败生存(FFS)率。结果观察组3个月、6个月的OR率分别为61.29%(19/31例)、80.64%(25/31例),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12/32例)、59.38%(19/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7、43.81,均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CR率分别为32.26%(10/31例)、45.16%(14/31例),均高于对照组的15.62%(5/32例)、28.13%(9/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48.35,均P<0.05);观察组12个月的OR率为83.87%(26/31例)、CR率为64.52%(20/31例),与对照组12个月的OR率81.25%(26/32例)、CR率59.38%(19/32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总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平均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3.58±4.28)支比(23.24±6.68)支、(5.48±1.67) U比(10.58±3.67) U、(4.15±2.47)袋比(9.15±3.87)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1、2.040、2.744,均P<0.05);观察组患儿感染率、显著出血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16.13%比43.75%、16.13%比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44.52,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2年OS率分别为93.55%(29/31例)、87.50%(2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 3);观察组与对照组2年FFS率分别为87.10%、7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 6)。结论对于无同胞全相合供者的SAA患儿,IST联合艾曲泊帕治疗可明显提高SAA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率,并能减少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量,降低感染、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儿童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艾曲泊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等,其中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可实现患者病情的长期缓解。但是随着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明显。本次研究重点分析IBD以及临床治疗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IBD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导致淋巴瘤的相关机制,希望能够为免疫抑制治疗IBD的剂量等有一定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免疫抑制剂 淋巴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