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MOT),探讨物体颜色特征对视觉追踪的影响,同时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探讨追踪过程中颜色特征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在物体颜色特征条件下,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在对物体颜色特征的加工中,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相互影响。

  • 标签: 多目标视觉追踪 物体特征 眼动模式.
  • 简介: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enhancementeffect)以及目标词效价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词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词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词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思维压制 即刻激活效应
  • 简介:本文从简述青少年犯罪前后经受种种挫折、冲突的人生旅程和心理——行为演化脉络入手。揭示对青少年犯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种种特点,进而论述: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在了解青少年犯的人生旅程和犯罪前后心理——行为演化脉络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安排不同的咨询目标;因为狱内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供犯人"发气"、"泄愤"、以求心理平衡,或"反映情况"的。而是要做到心理疏导和健康的心理建设,这一总目标又不可能靠求助者自发地实现,也不是咨询者"长篇大论"、"强迫灌输"所能凑效的,故必须通过咨询者耐心地、以不同技术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渐次实现其不同的功能,以求最终帮助求询者达到"建造新自我"、"重新做人"的目的。文中第二部分着重剖析了整个心理咨询工作中各层级目标面对的问题、工作的侧重点和功能,可供狱内从事实际心理咨询工作者参考。最后,为此项工作的长期、正常进行,健康发展,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 标签: 心理咨询工作 求询者 行方式 青少年犯 犯人 侧重点
  • 简介: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 标签: 成就动机 成就目标 学业冒险行为 中等冒险水平 反馈
  • 简介: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理支撑,明确所有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原则和保障,关系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法性。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工具对当前我国所有制改革问题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本质由具体的历史现实决定,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应该由我国经济基础决定,其性质必然是实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分工和个别单位内部分工的历史形成,指出不合理的分工蕴含着剥削关系是导致人异化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更高水平的分工创造条件;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激励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一价值追求启示我们,在推进混合制改革中必须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作为目标;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私有制有密切联系,私法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律的批判,制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法律,为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 标签: 混合所有制改革 性质 目标 原则 保障
  • 简介: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伴随并引领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所有重要理论中的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中,应当将人的发展理论置于重要的地位,确立并建构人的发展基本原理,将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全面地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人的发展基本原理的建构,应当遵循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的发展价值取向 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发展基本原理
  • 简介:经典马克思主义提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工具性国家和自主性国家两种国家观,新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第三世界”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国家及其国家自主性;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回归国家学派”批判性地提出了国家潜在自主性的概念,并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派等一起进一步论述了不同时空中的国家自主性。国家自主性理论兼具描述性和分析性,是一个观察与理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范式”。

  • 标签: 国家自主性 民族国家 发展型国家 国家建构范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的办刊历程的回顾,倡导在新的时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学术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专业性学术期刊应担负起历史使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学术共同体 建构
  • 简介:冯友兰遗言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在近些年大陆儒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义如何登场,成为学术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陈来教授的新著《仁学本体论》是对两千多年来仁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以儒家式的、中国式的哲学建构,回应了当代儒学以及中国哲学理论建构的时代问题。本书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奠基之作。

  • 标签: 当代理论 儒学价值 仁学思想 本体论 教授 陈来
  • 简介: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二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 标签: 不二论 社会生态学 社会环境 生存环境 佛法 天人合一论
  • 简介:大约在最近的一百年里,主导着《诗篇》的学术研究是奠基于衮克尔(H.Gunkel)和莫文克(S.Mowinckel)的早期作品之上的称为形式考证(FormCriticism)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把《诗篇》当作一篇篇的作品,并且试图把类似形式的诗歌(如颂赞诗、诉苦诗和感恩诗等)分别划入它们可能归属的界定范畴之内。这种方法同时也注意到每一首诗歌最初写作时特殊的“生活处境”(settinginlife)或场合促使了写作。

  • 标签: 《诗篇》 灵性 神学 早期作品 学术研究 生活处境
  • 简介:按照通常流行的观点,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水岭。实际上能否科学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分水岭。

  • 标签: 哲学基本问题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义 分水岭 唯心主义
  • 简介:“忠”德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从忠于民众发展成为规范所有社会成员关系的道德规范,并以“忠于职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对“忠”德内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疏理,并与现实相结合,提出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我党建立之后,不仅汲取了“忠”的精华,而且对其进行了有力的发展和理论升华。

  • 标签: “忠”德 忠于职守 公务员
  • 简介:宗教文化,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和亚洲国家,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基督教文化也有一定的传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基督教文化在我国也比较广泛,了解《圣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知道,《圣经》包含旧约新约两部分,《旧约圣经》叙述从雅威如何创世开始,记述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及传说。《旧约圣经》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写成。《新约圣经》描述了耶稣的一生,和他门徒的传教经历。犹太教的《圣经》是旧约部分。基督宗教的《圣经》,包括新约和旧约。基督宗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圣经》十诫,是旧约《圣经》中的内容。“十诫”对人们提出了十项要求,是人类道德和法律的早期文献,对人类法律道德的建设,特别是在犹太、基督宗教信仰的地区和人群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强调法律建设和精神文明,重新研究《圣经》十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圣经》 积极意义 《旧约圣经》 《新约圣经》 基督教文化 宗教文化
  • 简介:在"道法自然"的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的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的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的神圣空间,是修道者最终的归宿和"家园";其次,园林对山居的重构突显出山居环境保真养性、自然天放的审美价值,反映了好道者的环境审美理想与人生境界;第三,道教以一种"介入"的审美方式使山居的生态美学维度从生态平等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美学追求。

  • 标签: 道教 山居模式 环境美学
  • 简介:"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是"全方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开设美育课程及进行美育实践,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 标签: 高校 美育 大学生 价值
  • 简介:虽然断辞在《周易》本经文本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文献语言现象,但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分析,能够发现其具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文献语言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断辞自身系统的分类即亨字、利字组与吉凶辞三类系统,它们各自具有预测、规范及直接判断的语义内涵。断辞在本经文本整体语义和思想表述中,以价值判断的形式承担了凝聚价值指向、在境遇中决断可能时机的语言角色。深入把握断辞的语义特征及其意义问题,能够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研究提供诸多新的线索和可能路径。

  • 标签: 《周易》 断辞 文本 语义 价值判断
  • 简介:追求人类自身内部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佛教平等观念特别是其中体现出的包容精神,对于人类和谐观念的确立富于启发意义。文章论述了佛教平等观的包容精神,分析了佛教包容精神形成的理论原因,并探讨了这种包容精神对当今时代人们和谐观念的正面意义

  • 标签: 佛教平等 观包容精神 缘起论 伦理意义
  • 简介:基督新教在翻译圣经时就God等一些译名发生过旷日持久的激烈辩论。本文在对这一争执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它的文化意义加以探讨。笔者以为译名不仅是一个语言与翻译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基督教如何借用中国文化资源的问题。

  • 标签: 新教 译名 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