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春风来自面前的大草原,来自安静吃草的羊群,来自年轻的牧羊姑娘……吹拂僵硬的情感。我感觉到了心动。贫瘠的内心突然变得肥沃。柔软,慈爱。眼眸中有了牛羊的温顺,能看见美好。正在内心生长。因为喜爱,我纵容泛滥。心也变得无比的宽广。

  • 标签: 草原 牧羊 内心 牛羊
  • 简介:明、周立波、马加、蔡天心、师田手、罗丹、文菲、思基、申蔚、江帆、田家、于铁、闻功、范程、迟松年,不论是对于辽宁文学还是东北文学甚至中国文学来说,这些名字都如同明亮的辰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他们有的位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东北作家群,与萧红、萧军、舒群等作家一起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他们第一次把作家的心声与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大众相结合,写出了生活在侵略者铁蹄下的人民的不屈不挠,写出了茂与高粱、白山与黑水的神秘与广阔,以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为中国文学增加了一抹苍凉悲壮的亮色。有的从革命战争的硝烟战火中走向新中国,用他们独特的文学精神,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对文学意义的独特思考,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历史,成为一个时期辽宁、东北甚至全国文学的领军人物。他们有的是新时期全国著名作家、编辑家,不仅在创作上成就令人瞩目,而且倾尽毕生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

  • 标签: 主编回顾 回顾草明 老主编
  • 简介:端午节的“水剑”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有些地区还有这样一种风俗:在门上悬挂一种叫做“水剑”的东西,据说挂这种东西可以“斩千邪”,让各种妖魔鬼怪不敢靠近,保一方平安。仔细看看这所谓的“水剑”——绿色,——边缘有点像刀剑的刃,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剑,而是一种植物的叶片,因为生在水边,所以叫“水剑”。

  • 标签: 初等教育 自然常识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简介:文山是誉满全球的名贵药材三七的原产地。走在文山市的大街小巷,浓郁的三七芳香,扑面而来,令人神爽心怡,更不用说那三七如山似河的国际交易市场了。周身都是药宝的文山三七,含有丰富的药物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人们的口碑中有"参中之王"、"南国神"、"中药瑰宝"、"金不换"的美誉。闻名中外的云南白药,三七是其主要成份。

  • 标签: 神草 三七花 文山三七 誉满全球 名贵药材 红豆杉
  • 简介:在当代后种族主义文化语境之下,种族问题往往包含着性别隐喻。赵健秀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加丁之路》一以贯之将性别身份作为种族和政治抗议的手段。在小说中,赵健秀探讨了华裔美国男性在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语域中面对的性属焦虑,进而运用性别政治式的文学抗争手段:安排华裔男性成为在场、设置独特的男性空间、设计阳刚十足的男性充当故事的主要动作者和叙述者等,以此打破亚裔男性被长期消音和扭曲的历史。本文借鉴修辞性叙事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作家凸显华裔美国男性气质和以性别身份强化政治抗议的叙事目的、文本的叙事手段和读者所感知的叙事效果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

  • 标签: 《甘加丁之路》 华裔美国男性气质 修辞性叙事 性别政治
  • 简介:她是香港大学的"荣誉学士",可她却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院士";她没进过学堂没上过大学,几乎目不识丁,但受到了无数饱学之士的敬仰。44年来,她只知道捧着自己的一颗心为学生做饭、扫地,却未曾想到自己竟成了学生心中的"灵魂人物"。她叫袁苏妹,"港大"师生们则亲切地称她为"三嫂"。袁苏妹原籍广东东莞,出生于1927年。由于母亲早逝,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操持家务。二战时,为躲避战乱,她和家人逃难到了香港。1957年,她随当厨师的丈夫进入"港大",开始负责料理住宿生的一日三餐,因为丈夫在家排行老三,她便被人称为"三嫂"。

  • 标签: 香港大学 1927年 广东东莞 住宿生 学生 丈夫
  • 简介:辽东边墙是明朝廷为了有效控制和抵御东北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骚扰攻侵,应付瓦刺和鞑靼的掳掠寇抄而修筑的.它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同时也是汉人和女真等民族居住区域的界限.元被明灭亡以后,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壬午,"诏置辽东卫都指挥使司"辽阳,七月辛亥,正式设置.八年(1375年)十一月癸丑,升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辽东都司"总辖辽东诸卫",成为当时明朝廷设在东北的最高军政机构,接替元在东北的统治.是时,辽东西起山海关,南抵旅顺口,东南至朝鲜半岛东北部,东至长白山东日本海,北至黑龙江流域左岸下亨滚河口对岸的奴儿干广大地区.永乐九年(1411年),明朝廷又在奴儿干设置了奴儿千都司,这时,辽东都司北至开原,两个都司统辖整个明代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中下游地域的广大地区).

  • 标签: 东宁卫 卫草河 草河千户所
  • 简介:我不知道一个草原有多少株,但我是最孱弱最瘦小的一株。在墙角,在路畔,在残砖烂瓦和垃圾堆放点。每当春风吹来时,我禁不住内心的激动,跳跃欢呼。我以绿色招摇自己的姓氏,我属于那片浩淼的绿色海洋,我属于天风回荡、白云飞驰、骏马奔驰的草原。那是我理想的天国,那是我灵魂的故乡。

  • 标签: 草原 绿色 八十年代 垃圾堆 中国诗 信仰
  • 简介:也许是缘分吧,继2008年组编《百年欧阳山》纪念丛书5年后的今天,我又有幸接到了欧阳家族长女欧阳代娜、三女吴纳嘉老师交待的重任,编校为纪念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奠基者、开拓者——女作家明诞辰一百周年而创作的《明评传》一书。说实在话,我对明的最初了解仅始于2008年编校《百年欧阳山》纪念丛书(六卷本)的时候,而且只是在欧阳山身影背后若隐若现地出现过。真正了解明的生活及其文学创作成就,当属此次编校《明评传》一书的过程当中。

  • 标签: 草明 著名作家 2008年 工业题材小说 诞辰一百周年 创作成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访人回忆八十年代(本文所指年代皆为二十世纪),如今似乎是个热点。三联书店出版了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引起广泛关注,最近世纪出版集团又再版了您在八十年代末主编的《八十年代文化意识》。您觉得人们现在回忆八十年代的原因何在,具体价值何在?

  • 标签: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现代性批判 知识分子 海德格尔 现代社会
  • 简介:也许是与顾乐真先生较早相识并曾受他教导或共过事,抑或也因为偶尔搞点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原因,我对他的这本戏剧论著《甘苦集》读后感慨尤深,掩卷辛难尽。《甘苦集》是继他的专著《戏剧漫谈》、《广西戏剧史散论集》和《戏曲唱词浅淡》之后又一部经心血浇铸而成的戏剧文论集,也是他从事戏剧研究工作几十年艰辛备尝而烙下的坎坷足印。所以我才挚切推崇地认为,顾乐真的《甘苦集》是给广西戏剧界奉献的一支深沉的心曲。

  • 标签: 戏曲创作 文艺理论 散论 创作思想 骆越神韵 西欧戏剧理论
  • 简介: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境内寺店之中都刻挂有楹联。这些悬挂于寺庙的楹联通过对景观内蕴的概括和彰显,以精炼、巧妙、对仗的特点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充分体现出其熏陶、感染以及教化、弘道的作用。

  • 标签: 佛教思想 楹联 寺观 甘肃省 甘谷县 对仗
  • 简介:蒲松龄在西铺毕家坐馆达30年之久,结交了不少毕氏族人,其中毕世持与蒲松龄交往颇密。毕世持是康熙十七年(1678)山东乡试解元,39岁而卒。身后蒲松龄将其诗作辑存为《困佣家》,但此书从未刊刻,故流传极少。《山东文献书目》、《清人别集总目》等书目均未著录。山东省图书馆藏民国十三年(1924)毕先敩钞本《毕氏两世遗诗》二卷,其中有蒲松龄所辑毕世持诗集。今据《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整理刊布,以广其传。

  • 标签: 蒲松龄 毕世持 困佣家草 山东文献集成
  • 简介:今天走过广场的时候突然听见/那些路旁的在叫我,有些胆怯/而又十分肯定。他们的头一律/朝向我的背影,暗哑的嗓音/一定和昨夜的微霜有关//我敢肯定他们是在很多背影中/轻易就把我认出的,我的心里一酸/这些年我尽量走得轻松,但还是被/他们看出我微驼的背/一定落满城市的灰尘。读翟营文的诗,最初的印象是惊诧于诗人的长句式表达,尔后是难以脱身的诗人连贯呵成的气场效应,进而感动于诗人作品土地众多意象的能量。

  • 标签: 微霜 现代诗歌 诗歌创作 萧红 诗歌作品 诗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