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急诊急性创伤患者的有效急诊护理措施作为研究中心,剖析急诊综合护理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纳选时间限定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期间,入选患者共计 108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归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 54例,分别接受急诊常规护理及急诊综合护理,评价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在救治过程中接受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经过干预,共计 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 94.44%( 51/54),接受手术时间为( 56.12±26.23) min,送至医院时间为( 15.28±1.27) min;对照组患者接受在救治过程中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经过干预,共计 7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 87.03%( 47/54),接受手术时间为( 98.89±26.65) min,送至医院时间为( 19.21±2.54) min;组间数据输入统计学分析可见 p< 0.05。结论:急诊综合护理被证实为急诊急性创伤患者救治时的理想化护理模式,不仅可帮助患者缩短接受手术时间与送至医院时间,对保障急性创伤的救治效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综合护理 急诊科 急性创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施行PDCA循环模式,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急诊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急救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PDCA循环模式,就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及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2%;从护理质量各指标来看,A组的护理水平较高,与B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所体现出的临床价值极高,不仅能够使护理质量飞速上升,同时还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一步促进护患关系友好发展,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急诊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柏拉图在肿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治疗的80名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并采用柏拉图分析患者对护理不满意的原因,对此进行整改,并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治疗的80名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分析护理不满意的原因。结果:整改后患者不满意的情况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柏拉图分析法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护理积极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柏拉图 肿瘤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我院内分泌收治的糖尿病化合78例。随机分为2组,即研究组、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基于普通护理上实施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糖尿病病因、用药方法、健康饮食、并发症预防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皮肤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的有效性及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皮肤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9例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39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针对试验组40例患者实施柔性管理,比较两组皮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皮肤患者护理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患者遵医嘱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柔性管理应用于皮肤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皮肤科 柔性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分诊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超声接诊的病人(n=100)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科 分诊 护士 优质护理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风险分级管理对康复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效果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康复接受康复治疗并护理的8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组在患者发生跌倒事件方面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风险分级管理应用于康复患者护理中,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此方法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康复科 风险分级管理 跌倒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分诊护士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超声接诊的病人(n=100)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科 分诊 护士 优质护理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SAS、SDS的指标评分。结果: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其负面情绪的数据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分析,实验组患者的评分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构建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急诊救治的有效率,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

  • 标签: 急诊科 老年患者 急性胸痛 临床护理 路径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全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DL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全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脑梗塞患者 全科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内分泌,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不能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用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前后观察不到位等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内分泌护理给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内分泌护理给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希望可以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内分泌 护理 给药安全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是指为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传统的感染护理管理形式单一,主要关注感染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忽视对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的培养,降低了护理人员长期在繁琐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下的主观能动性,护理质量无法提高。精细化管理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强化规范性的安全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熟练掌握感染患者的特点以及护理内容,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感染患者二次感染的风险。

  • 标签: 感染科 住院患儿 护理安全 隐患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是指为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传统的感染护理管理形式单一,主要关注感染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忽视对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的培养,降低了护理人员长期在繁琐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下的主观能动性,护理质量无法提高。精细化管理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强化规范性的安全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熟练掌握感染患者的特点以及护理内容,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感染患者二次感染的风险。

  • 标签: 感染科 住院患儿 护理安全 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所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家长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40例开展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中,有35例患儿家属出现长期疲倦状况、29例患儿家长出现焦虑状况,22例患儿家长对人际关系异常敏感,19例患儿家长精神状况不佳,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65%。观察组中,有19例患儿家属出现长期疲倦状况、15例患儿家长出现焦虑状况,13例患儿家长对人际关系异常敏感,11例患儿家长精神状况不佳,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降低患儿家长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家长” “精神状态”
  • 简介: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治疗方法不适,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精神病人并发急腹症时,由于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对躯体不当述说不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又有明显镇痛、镇静、镇吐作用而掩盖症状,所以精神病人伴急腹症时诊断困难,

  • 标签: 精神病人 急腹症 护理干预 临床特点 伴发 抗精神病药物
  • 作者: 周小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周小艳摘要: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使精神卫生服务更加的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并且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实施,在2018年被修改。本文此次主要讨论《精神卫生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主要讲述了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之后在各个医院或者精神病院中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简介:木僵状态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综合症。轻者言语和动作明显减少或缓慢、迟钝,又称为亚木僵状态;重者全身肌张力增高,随意运动完全抑制,出现蜡样屈曲、面无表情、不吃不喝、对外界刺激均无反应。木僵状态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可无任何原因的转入紧张性兴奋状态。木僵状态患者全身肌能严重抑制,

  • 标签: 木僵状态 全身 护理 精神病患者 抑制 肌张力增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当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不断増加,导致各类精神疾病频发,其中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随着医学技术进步,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多样,并且治疗效果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康复护理当中,护理的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从患者的组织、管理、社会技能训练与心理干预等方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当前康复护理的研究进行进行总结分析。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总结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