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根据对比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乡镇卫生院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卫生院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选择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200例基层卫生院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由系统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单组内随机挑选100名患者,系统随机对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情绪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存在不同的满意度,而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更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基层卫生院患者进行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助于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控制,将其应用于基层卫生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预检分诊 护理方式 引导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间关系。方法:选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本院医护人员59名,调查其手卫生依从性后予以针对性干预,评价干预前后的手部样本细菌检验结果、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手部样本细菌检查合格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的医院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对比有差异(P<0.05)。干预后的手卫生知识掌握度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医护人员实行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可以保证手部清洁度,提升手卫生依从性,尽量减少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程建设过程的持续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很多地区为了发展区域经济而毁坏自然生态环境,以致国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遭到毁坏。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保持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得到扼制和有效解决。所以,相关部门需要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环境建设工程,持续提升和改进目前的生态条件,推动国内自然环境的不断健康发展。

  • 标签: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经济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主要针对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进入我院进行疾病治疗

  • 标签: 急诊护士 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心理资本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在儿童接种水痘疫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1月-12月公共卫生事件中儿童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公共卫生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儿童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预防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要尽早接种水痘疫苗以外,还要从传染病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 标签: 公共卫生护理干预 儿童 水痘疫苗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乡村卫生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与培训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通过对乡村卫生院护理人员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其继续教育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 标签: 乡村卫生院 护理人员 继续教育 培训模式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根据卫健委《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对重症医学科21名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操作时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观察。结果:医务人员手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重要性。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医务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两组均实施口服式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实施临床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营养指标评分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获得营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脑卒中 临床护理模式
  • 作者: 聂淑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临床疾病诊断中,护理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是较长应用的一种辅助诊疗方法,其检验的结果不仅仅能够显示患者血液细胞形态改变,还可以从结果中分析得到细胞数值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照作用。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中,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在采集过程中,血标本易受护理人员、采集方法、保存手段和运输方式等因素影响,致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影响,会不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现根据长期的护理实践经验,总结静脉采血中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控制静脉采血的质量方法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检验;控制方法
  • 简介:护理科研论文中,分析计量资料最常用、最简单的假设检验是t检验。随着护理人员受教育层次提高和SPSS统计软件使用普及,t检验应用逐渐规范。SPSS软件(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是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SPSSforWindows操作简单,分析结果清晰、直观、易学易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

  • 标签: SPSS软件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意义。方法:选择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05 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 105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血液检验,比较最后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 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 MCV 以及 MCH 、 MCH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同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 RDW 、 MCV 水平均高于地中海性贫血患者,而 MCH 、 MCHC 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血液检测能为贫血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病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同时挑选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乙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对比甲乙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的不同。结果:检验结束后,甲组TBil、ALP、ALT、DBIL、γ-GT、AST等指标显著高于乙组,另CHE、ALB、TP指标均低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硬化疾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对于血液检验的影响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针对本医院当中血液检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100例入组,采用单双号方式实施分组,每小组50例,分析组均采取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误差率及误差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组误差率低于参照组(P<0.05),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空腹时间、采血时间、采集部位、体位因素。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及体位护理,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率。

  • 标签: 标本采集 血液检验 护理干预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贫血的诊断鉴别当中应用血常规检验,探究其实际价值。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邀请25名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A组)、50名缺铁性贫血患者(B组)、50名健康人员参与本次实验,三组人员均接受血常规检验,通过对比结果当中的RDW、MCV、Hb、RBC、MCH、RBC/MCV对血常规价值进行判定。结果:A组的RBC/MCV和Hb数值最低,为3.49±1.18和86.20±7.84。B组的RBC、MCV和MCH数值最低,为3.18±0.37(×1012)、70.02±6.54、24.12±3.39。对照组的RDW最低,为14.20±1.34。结论:血常规可以有效诊断贫血并鉴定部分贫血类型。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数据准确性提供保证。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L市某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同年龄段临床确认的健康人群54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肘部静脉血与指端末梢血,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静脉血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标本(p<0.05);立即送检的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放置超过3h的血液样本(p<0.05);当放置温度不同时,室温放置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值同样高于冷藏放置的血液样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样本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放置温度会影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值,推荐静脉采血后在室温下立即送检,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疾病是人类体质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在人类与疾病不断做斗争的过程中,我国医疗水平与医学技术优劣重大发展与进步,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正是医疗领域发展进步的真实体现,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前提,是药物必须具备应有效用和保证药物正确使用,但是要想明确药物品质,就需要开展高水平的药物质量检验,基于此下文针对核医学放射性药物基本构成与主要类别,及其质量检测和具体使用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核医学 放射性药物 检验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科和护理人员沟通应用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检验检验标本24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月,并且分成沟通组与非沟通组,沟通组为采取检验科和护理人员沟通方法,非沟通组为没有采取检验科和护理人员沟通方法,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沟通组和非沟通组标本合格率中,沟通组合格率是99.16%,非沟通组合格率是94.16%,(x2=5.128,p=0.039),结果有差异。结论: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采取检验科和护士沟通方法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科 护士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