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分析

任建英

北京市仁和医院 检验科 邮编 102600


【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对于血液检验的影响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针对本医院当中血液检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100例入组,采用单双号方式实施分组,每小组50例,分析组均采取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误差率及误差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组误差率低于参照组(P<0.05),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空腹时间、采血时间、采集部位、体位因素。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及体位护理,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率。

【关键词】标本采集;血液检验;护理干预;影响因素

血液体检一般为利用血液标本分析及检测,针对机体异常的情况进行有效确定重要方式。检验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见。同时,帮助患者实施治疗方案选择,对于确定病情的治疗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追踪。因此可见,诊疗过程中血液检验至关重要。因此,应注重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患者的血液检验准确性,本次针对我院患者的检验误差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7-2021.7时间段内医院血液检验患者进行分析,选择100例。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者精神障碍,无法接受采集治疗;为患者实现单双号方式分组,参照组年龄在25-75岁,平均为40.84±0.06岁,男患者、女患者为20例、为30例;分析组年龄在25-74岁,平均为40.79±0.11岁,男患者、女患者为21例、为29例,针对患者常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实施患者资料分析对比,对于患者实施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则为分组成立。

1.2方法

参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分析组应用护理干预:血液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实施注意事项讲解,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并积极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提高依从性,采血过程中应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送检期间预防产生撞击以及过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通过一人一针的方法进行采集,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连接采样管儿,血流出即松开止血带,扎止血带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并在完成各类采取操作后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指标:两组误差率、误差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标本采集对于血液检验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研讨数据均应用SPSS22.0计算,n,%表示两组误差率、误差影响因素,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指标,P<0.05,则对比有意义。

2.结果

心理因素、采血时间、采集部位、空腹时间、体位因素均为诱发误差产生的重要因素,分析组检验误差发生率相比参照组更低,对比优势明显(P<0.05),见表1所示:

1分析组、参照组误差影响因素及发生率对比n,%

组别

心理因素

采血时间

空腹时间

采集部位

体位因素

误差率

分析组(n=50)

0(0)

1(2.00)

0(0)

1(2.00)

1(2.00)

3(6.00)

参照组(n=50)

5(10.00)

2(4.00)

2(4.00)

3(6.00)

3(6.00)

15(30.00)

X2

-

-

-

-

-

9.7561

P

-

-

-

-

-

0.0018

  1. 讨论

近几年,伴随医疗技术逐步发展,检验科室当中较多自动化分析仪得到广泛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检验的可靠及准确性。血液采集分析为采集中的主要环节,此环节的工作质量会对于分析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1]。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传统体位为坐位,成人通常选择头静脉及肘正中静脉,采血过程中会产生静脉直径以及体位不适宜现象,应避免选择过细静脉,其伴随压迫增加其局部组织会产生缺氧现象,不利于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同时,采集过程中避免采用输液测同测采血,预防血液成分稀释,对其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针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心理支持及鼓励,使患者减轻压力及心理负担,提高总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预防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产生。

本文研究显示,分析组误差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更低,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分析发现,心理因素、采集部位、采血时间,体位因素为引发标本检验误差的重要原因。采血部位以及体位不同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同时,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不能够对于患者的静脉输液同侧进行穿刺采集。血液本采集后,如放置时间较长会使其血液标本中的血糖浓度降低,对其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由于患者情绪紧张、焦虑会对于其心率、呼吸造成影响,使者机体酸碱浓度降低,并影响其血清钙的检查结果,护理人员在对于患者进行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对于上述影响因素进一步控制,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为患者获得理想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提升整体检测质量[3]

综述,心理因素、采集部位、体位因素、空腹时间、采取时间等均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应用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误差率降低,有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冰. 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411-412.

[2]邵志霞. 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与护理干预方式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269-270.

[3]李晓彦. 体检中心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与护理干预方式的研究[J]. 循证护理,2018,4(09):84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