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与针灸疗法联合作用与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92例,均患有神经型颈椎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46例,前者为西药治疗方案,后者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方案,对比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加味桃红四物汤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9例新鲜骨折患者病例,其中女13例,男16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21例;年龄均为19-38岁的青壮年。结果通过带锁髓内针的治疗,根据Joher-Wruh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最终评定优19例,良10例。结论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值得继续推广。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带锁髓内针 治疗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髋臼后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K-L入路,观察组使用直接后方入路,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50±9.1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0±38.54)ml、手术切口为(10.10±2.15)cm,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分别为(64.20±7.15)、(76.40±6.95)、(84.50±10.22),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髋臼后部骨折治疗中利用直接后方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短,且可以更佳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 髋臼后部骨折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1-12月收治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创下内固定术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预后时间短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助力其收获更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下内固定术 手术指标 上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定期口腔护理运用于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该院口腔科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定期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菌斑清理指数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两组并发症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菌斑清理指数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菌斑清理指数改善情况更好,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接受定期口腔护理干预后可减少其他并发症产生,提升菌斑清理指数的同时,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整体效果理想,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定期口腔护理 并发症 菌斑清理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制婴幼儿斜颈矫形护颈固定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及居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断斜颈婴幼儿70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n=35)与常规组(n=35)。常规组使用物理治疗联合传统固定颈托实施常规的院内护理和居家护理,观察组使用物理治疗联合婴幼儿斜颈矫形护颈固定枕实施院内护理和居家护理。对比患儿斜颈矫形效果、家长操作依从性、患儿的接受程度,并参照卫生部调查问卷完成患儿家长满意度综合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7.14%) 高于对照组 (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家长综合满意度 (97.14%) 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家长能正确使用婴幼儿斜颈矫形护颈固定枕,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前瞻性,值得推广,尤其适合居家使用。

  • 标签: 斜颈 护颈颈围 头固定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8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 a对照组( 34例)与观察组( 34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则行微创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骨折治疗优良率 70.59%低于观察组 91.18%( P< 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38.24%高于观察组 17.65%( P< 0.05)。结论: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时,采用微创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但适应症相对狭窄在甄别筛选病例中要慎重。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微创下内固定术 单纯钢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疼痛、早期下地活动情况等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研究,尚无从术后康复角度评价机器人辅助手术对患者护理模式的改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仍沿用传统开放腰椎内固定手术护理模式,为术后 1~ 7d不等。传统术后下地时间已不适用于创伤小、恢复快的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增加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本研究将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腰椎内固定术的置钉精准性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下地时间的效果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内固定术对于传统开放术式护理模式的改善。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护理 腰椎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引流管的观察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较为常见,而且不同的固定方法对非计划拔管率及患者的疼痛感、舒适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因此引流管的妥善固定也引起了普外科护理工作者的重点关注,以下是对腹腔引流管的不同固定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普外科 腹腔引流管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内,外分步联合固定术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今哈尔滨高新医院入院治疗的43例肢体再植严重患者的内,外联合逐步固定治疗方法。结果成功移植43例(其中下肢29例,上肢14例),术后12天再植存活42例,多发伤肢体坏死及截肢1例。1例术后5天出现血管危象,经皮瓣修复手术探查后存活。植骨后7至15天用皮瓣修复6例骨和腱暴露。继发皮肤移植创面23例。38例1.0至13. 5cm之间的短肢再植,平均5.3cm;对于18例下肢和1例上肢,再植缩短超过2.5cm的患者,通过Ilizarov技术延长了肢体,并延长了时间。1. 7〜5.3个月,平均3.1个月,当患肢的长度与对侧肢体的长度相同时,停止加长。X射线复查显示,第二阶段后1.5至3.0个月,截骨端骨化。延长器停止后,延长器部件被锁定,延长后的平均搁置时间为3到8个月,并且逐渐恢复了骨愈合。外部固定框架,直到将其完全卸下。在19例中,有17例伸长的骨call生长良好,2例的骨call生长稍差,其中1例是由半针在伸长的骨段刺激。骨骼矿化在3个月时良好,骨折的末端已愈合。残端植骨后治愈1例。移除外部固定器1至6个月后,所有病例均用支架保护。随访时间为1到9年,平均3.8年。外观及运动功能良好42例。根据陈仲伟截肢再植的评估标准:优11例;无症状。良好19例;公平的12例;差1例。结论内外结合逐步结合固定法修复断肢再植可以充分发挥组合外固定器的优点,便于手术,加快手术速度,缩短了切断肢体的缺血时间。,并保证了再植的成活率。有利于以后的功能康复,结合伊里扎洛夫第二阶段微创肢体加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严重肢体损伤的再植效果。

  • 标签: 断肢再植 内部和外部固定 逐步固定外固定 肢体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颈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患者,全部患者都在我院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臂丛联合颈浅从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之下颈深丛联合颈浅从神经阻滞,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获取的麻醉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处理15分钟、100分钟以后平均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几项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可以使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其平均舒张压几项指标获取较为显著的改善,使用麻醉药物剂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率低,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可以获取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骨折内固定 颈丛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创伤骨科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根据患者各项情况了解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2年8月的120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时间进行小组划分,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外石膏固定后改内固定这一方式,实验组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外固定这一方式。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开放性骨折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分别采用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22年4月期间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患者58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活动、限制行为、管理行为、状态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骨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 100 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时间开始于 2018 年 11月,结束于 2019年 11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其中 50 例患者纳入对比组,接受胸部 X片诊断;另外 50 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使用 16排螺旋 CT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并进行 CT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96.0 %,对比组的诊断准确率 72.0 %,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 P<0.05)。进一步进行 CT影像学分析,根据观察,实验组中,病灶位于左肺 23例,右肺 27例,孤立结节影 26例,不规则片状影 24例;病灶结构:空泡征 11例,细支气管征 12例,毛玻璃病灶 8例,病灶内有空洞 10例,病灶有钙化 9例,根据 CT增强扫描的结果,实验组 50 例患者中, CT值呈现均匀强化的情况,增强值最高可达 40 HU。结论:运用 CT的增强动态扫描来对早期的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可以大幅度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可以在临床应用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