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对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选取白细胞数值(WBC)减少患者50例,WBC正常患者50例、WBC增高组50例分别定为ABC三组,每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检测白细胞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两者的相关性良好(r>0.900)。ABC三组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手工镜检法结果数据明显高于分析仪结果(P<0.01);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手工镜检法结果明显低于分析仪结果(P<0.01)。结论分析仪对白细胞有良好的筛选功能,可灵敏、准确、快速的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但异常细胞检测能力存在不足,需要与手工镜检法结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手工镜检 白细胞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化疗和CIK治疗联合化疗两种方案的治疗,通过比对生存曲线,对患者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CIK治疗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化疗组。

  • 标签: CIK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脐血中的干细胞有造血干细胞(Haemopoieticstemcells,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两种。脐血MSCs具有和骨髓源MSCs相似的免疫表型,免疫调节功能相似。MSCs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为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提供信号,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细胞免疫水平 脐血 CELLS MSCS 功能相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04月,对我院收治的5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展开分析,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单用神经刺激仪操作)、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操作),两组各25例。结果研究组阻滞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可以大大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清除淋巴结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可有效的降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乳腺癌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患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以及智能障碍等。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因此,该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护理措施,既能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愈率,又能调节患者心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鉴于此,下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背景下,就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护理措施提出自己一些简单认识,以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后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及功能保留率,以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9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疗效,分别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组(实验组)及未监测组(对照组)的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及面神经的功能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者19例(73.1%),而实验组23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6例(61.5%),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8例(69.2%)。实验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1例(91.3%),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2例(95.7%),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运用不仅可实时反馈术中面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面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腰硬联合组(A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确切。U组麻醉前后各时点血压和心率平稳;A组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波动大,两组差异显著(P<0.01vs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 腰硬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老年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实施上肢和前臂老年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传统方法对照组(C组)。记录各组患者完成阻滞所需要的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并发症。结果US组在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上短于(C组)(P<0.05);US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臂丛神经阻滞中。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与重要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2例,全切率为80%,面神经解剖保留13例,功能保留7例,保留听神经2例,死亡0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吞咽困难2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对于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保护面神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乙状窦 听神经瘤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指引体系 护理质量评估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实验组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56)。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针灸 面神经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型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两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院诊治的27例妊娠期首次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诊断按照产妇临床表现,予以实验室检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例,Evan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2)治疗予以产妇支持疗法,保证输血充足;(3)妊娠结局5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期糖尿病。22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4)预后随访半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产妇为轻度贫血;Evan综合征产妇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产妇复发死亡;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血常规检查正常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妇部分正常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产妇正常。结论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部分患者予以支持疗法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但病因差异导致预后亦不同。

  • 标签: 妊娠期 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作者: 杨立清徐隽刘立(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亿,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疾病,其中大部分在亚洲地区,目前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肝细胞内辅助性T细胞(helpTcell,Th)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以及细胞因子的应用性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热点。Th细胞是分泌产生细胞因子(cytokines)的主要细胞之一,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近年来研究发现,Th1和Th2平衡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必需的。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失衡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因此研究HBV感染时Th1和Th2状态对认识乙型肝炎发病、发展、预后和观察治疗效果均有积极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