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对于戏剧,向来有“综合艺术”的说法。对于中国戏曲,论者更把“综合性”视为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怎样理解这个“综合性”的意义呢?近人熊佛西的一段话很有启发性:“根据韩美尔敦(ClaytonHamilton)与马修士(BranderMatthews)这类的定义,后来似乎又有人加了许多别的成分,改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Syntheicart)。因为近代戏剧是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综合而成的一种艺术。但是近来很有人误会‘综合’的意义。他们以为‘综’就是‘总起来’,‘合’就是‘合拢去’。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因为各种艺术既有

  • 标签: 中国戏曲艺术 总体性 戏剧形式 中国戏剧 艺术特征 艺术精神
  • 简介:《樱桃园》是契诃夫的绝笔,1904年初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首演成功。一直以来,《樱桃园》被看作契诃夫的最后巅峰,不断地被人们搬上舞台。在中国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契诃夫的《樱桃园》也被'中国化'地接受和阐释着,发出耀眼的经典艺术的光芒。本文从被译介的《樱桃园》、意识形态化的《樱桃园》、贴近还是疏离的《樱桃园》和被娱乐化的《樱桃园》四个层面,来看一百年来《樱桃园》这一经典剧作在中国接受和阐释的命运。

  • 标签: 《樱桃园》 接受 意识形态 娱乐 阐释
  • 简介:洛地在《社会科学研究》(2000.3)刊载同题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戏剧研究开创于本世纪,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论作多高评价都不过分,然而,在蔚为大观的戏剧研究之中,缺憾也在所难免。

  • 标签: 戏剧研究 中国传统 成就 文章 缺憾 开创
  • 简介: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有幸被邀请观看了此次歌剧《楚霸王》的首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该剧的视觉效果非常好——舞美、服装、灯光非常美,整个场面恢宏而不失精致,绚烂而不失典雅,如果制作成本也不是很大的话,还是值得提倡,因这符合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国观众的口味。

  • 标签: 歌剧 中国 出国 原创 期待 视觉效果
  • 作者: 郝伟智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它们可能会转化为今天开发利用的资源。同样,中国钢琴艺术的历史经验,也值得认真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以此作为今天钢琴艺术繁荣发展的财富和资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元素"作为现代设计艺术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大量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陆续问世。本文首先解释了"中国元素"的文化艺术内涵,接着探讨了"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表现特征,分析了"中国元素"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及其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相应要求,最后研究了"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融合的内在机制及对于现代设计艺术工作者的要求。

  • 标签: 中国元素 现代设计艺术 融合
  • 作者: 王运成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艺术之间互相吸收互相借鉴,呈多向交叉的大趋势。话剧艺术已不单单是“说话的戏剧”,也不单单是以台词和动作(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它已经吸收了歌舞、音乐剧、戏曲、曲艺等各种艺术的营养成分,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全新的话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落下了辉煌的大幕。戏,已经演出完毕;它的影响,却深深地渗进了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大规模地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这是破天荒第一遭。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北京、上海,喜气洋洋,争相观赏,议论风生。我在上海看戏,无论是在剧场里,还是在剧场外,听到人们谈论最热门的话题,是“莎味”和“中国化”。有的人强调,中国人在中国上演

  • 标签: 中国化 莎剧 莎士比亚戏剧 人文主义理想 对应关系 第二层面
  • 作者: 郑会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中国古代,严格来讲并没有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音乐家,除了宫廷乐手可以算是专职的音乐工作者外,从事音乐创作、演奏最多的就是文人和民间艺人了。正如我们现在所知,所谓的“文人音乐家”并不是真的音乐家。事实上,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们对音乐并没有特殊的兴趣,“琴、棋、书、画”于他们而言,与其说是兴趣,不如说是修养的体现。音乐之于文人,更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而非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的是一种技能和才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清华传统”,涉及问题有二:第一,为何如此众多的戏剧人才皆出自清华?大学的校园文艺活动、课程设置目标、专业教育理念和学术研究取向等都能为某一种文艺的持续发展提供“生产性”力量。这种“生产性”力量能够积淀为一种传统,也必然意味着在一定历史时间内,一所大学的教育方式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延续性。二者相辅相成、“同生共死”。第二,这些戏剧人才在戏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正所谓传统由人而立,因人而传。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则能够明晰“清华传统”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这一“传统”大体上是由四个部分所组成,具体可以表述为:“话剧史论上的现代建构、话剧内涵上的人性探求、话剧资源上的欧美取向、话剧教育上的专业本位。”

  • 标签: 清华大学 话剧 现代性
  • 简介:中国山水实景演出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演出样式,具有形式壮观、互动性强和通俗流行等特点。它是很成功的商业演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文章结合各种实景演出的特点和实景演出中灯光设计的一般规律,对不同演出场所、不同演出环境下的灯光创作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演出的内部规律,以期提供给人们一些实际创作的经验。

  • 标签: 时空 色彩 唯一性 独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话剧界基本处于萎缩的状态,作为话剧界的主体--院团尤其见证了这一过程,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包括艺术主创和幕后人员)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情绪.那是在观众一次次对话剧所抱的陌生表情中慢慢泛起和生成的悲凉,既而又在一部部叫好却不叫座的作品前得以加剧.台前幕后话剧从业人的心态之多重是鲜有人能体会的,没有哪个行业内部的差异会像一个话剧院团内部这样大,行政坐班人员的朴素与演员的奢华之比照,演出创作人员的风光与评论宣传人的寂寥之反差,即便同是在备受瞩目的创作人员内部,焦点也总是对准导演和因影视成名的明星,编剧和功力深厚的舞台剧演员难以赢得媒体的青睐而退为半边缘角色,心中难免不回荡着一丝苦涩.在这样一种参差心态的笼罩下,我们去一个话剧院团时很难感受到集体的热情,创作极易演变成某一两个人(或是导演或是影视明星)的事情,其他众多的参与者则在一次次既乏经济利益又乏艺术成就感的过程中越来越提不起兴致.国营话剧院团就是在这样一种艰难的状态中维持着它的生存.

  • 标签: 中国话剧 观众 艺术 感受 作品 状态
  • 简介:<正>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发展和人们心态的不断变化,戏剧创作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在发生着变异和革新。固有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遭到冲击,传统的戏剧观念受到挑战。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变化构成了当前戏剧创作的基本态势。本文拟从近年戏剧舞台上活跃的演出实践中,撷取例子,展开对戏剧态势主要倾向的把握和探讨。

  • 标签: 戏剧创作 戏剧观念 中国戏剧 当代意识 剧作家 戏剧作品
  • 作者: 权丽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小提琴是洋乐器。然而,同所有的洋乐器一样,一旦引进到中国,便要面对一个极为重要的民族化问题。早在“五四”运动不久的1920年——1923年,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就提出了音乐民族化的主张:“必须创造出一种新作风,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特色而与其他各民族音乐有分别。”(《关于国民音乐会的谈话》,转引自蓝丁:《办学方针肺骰缆贩抗日救亡歌曲——关于现代音乐史上的几个具体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第23页)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更加明确地指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人民日报》1979年9月9日第1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史研究在对象与方法上长期存在严重的缺陷。现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无视本土戏剧的存在、成就和影响,使中国戏剧史出现一条巨大裂痕。本文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为例,指出国剧在20世纪戏剧与文学史中遭遇的“有意识的忽视”,其理论根源在于将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片面理解成话剧的引进与发展的过程,把剧种的分野当成现代性的分野,将本土戏剧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方法论层面上解决三个问题:不能以新文学史代替现代文学史、不能以剧种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文学史观念应该有民族视野。这样才能使20世纪中国戏剧史在对象上更为完整、在方法上更为科学。

  • 标签: 戏剧史 文学史观念 新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 本土 现当代文学
  • 简介:10月16日,四幕中国歌剧《一江春水》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由此,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序幕。本届艺术节参演剧(节)目45台,包括境外25台,境内20台。同时,艺术节还举办了"青年艺术创想周"、交易会和各种论坛活动。戏剧作为艺术的一项重要门类,在历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活动中占据着重要比例。本届艺术节中,我们会发现艺术节期间上演的剧目风格多样,视野广阔,既让人们见识到了众多国外的一流剧目,也为中国剧目搭建了展现自身魅力的平台。

  • 标签: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戏剧作品 舞台 世界 综述 《一江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