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初、中级水平307名欧美、韩、日汉语学习者汉语阅读猜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由于汉字优势,不仅在猜策略使用总体上显著优于欧美、韩国学生,而且在初级阶段就能自如运用字形策略猜;相反,欧美、韩国学生对汉字字形策略的运用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大语境猜等以内容为导向猜策略的使用对二语水平要求较高。

  • 标签: 母语背景 二语水平 猜词策略 汉语阅读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与"合偶"和"嵌偶"(冯胜利,1997/2009)相关的几组用例,提出"韵律制约句法"的原则及相关规则的运用受限问题。文章认为,在"合偶""嵌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组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组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

  • 标签: 合偶词 嵌偶词 韵律限制 句法组配
  • 简介:“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yavat量化关系从句有关,以某种已知范围内全部事物的数量来说明未知事物的数量。“所有”的形成是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梵汉语言接触和借用引发的“结构缺位”填补。佛经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与佛经读者理解之间的错位是双重分析得以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所有 全称量化限定词 量化关系从句 《金刚经》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 简介:对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四个热和四种现象进行理性追问、辩证思考,提出'自由表达不囿,具体指导不松''现代创新不忘,传统模仿不丢''作前指导不亢,作后讲评不卑''作者意识不树,读者意识不立'的看法。

  • 标签: 具体指导 传统模仿 作后讲评 读者意识
  • 简介:内容简介:汉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走出国门,被其他民族和国家更广泛地学习和使用,形成了“汉语热”的现象。这种现象以20世纪80年代为开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兴期,20世纪90年代的升温期,21世纪以来的持续升温期,“汉语热”现象越演愈热,方兴未艾,大有演变为世界性语言的趋势。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世说新语》双音复合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类分李杏华《世说新语》中有双音复合1326条,从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看,复合可分为表象和表质两大类。表象复合内部形式所反映的对象,能诉诸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例如,声音、气味、状貌、外在行为...

  • 标签: 内部形式 《世说新语》 双音复合词 对象特征 结构项 行为特征
  • 简介:文化习得是词汇习得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了解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留学生对汉语文化习得的情况,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83个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经比较分析,发现:1.他们在文化习得总量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2.他们的文化接受性习得都好于产出性习得,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这两者差距更大;3.他们在文化习得深度上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同时,本调查结果也通过访谈数据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最后,建议加强对非汉字圈学生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

  • 标签: 汉字圈 非汉字圈 留学生 文化词 比较
  • 简介:<正>本文拟就《孟子》、《论衡》、《世说新语》中出现的例子来探讨这个问题。方位上古在方位结构中出现,其方位意义都是相对确定和比较实在的,这在《孟子》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孟子》中方位与名词、代词等的组合一律用来表明方位和处所,是出于语义上的需要而一定要用上的。例如:(1)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膝文公下)(2)有业屦于(?)上,馆人求之弗得。(尽心下)(3)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梁惠王上)

  • 标签: 方位词 《论衡》 世说新语 位结构 语言发展 量名词
  • 简介:(一)正当安于寂寞的中国语言学界被揭竿而起的青年学子们搅得不得安宁,令希望依旧凭借学问之外的本领维护旧学术规范的一统天下的人叫苦不迭之时,不料“屋漏偏遭连夜雨”,又有中年好事者徐德江君似乎比初生牛犊们走得更远,竟抛出了向中外语文学界奉为圭臬的普通语言学体系提出根本性挑战的檄文——《结构新探》(下文简称《新探》),自然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 标签: 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初生牛犊 江君 徐德
  • 简介:“V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复杂的多种用法,这是由“起来”自身语义、所处构式和作用层面等三个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趋向义“起来”可以用在事件构式、处置构式和遭受构式,直接作用在动词上随动词一起进入构式;体貌义“起来”只能用在事件构式,作用在句子上,是句子成型后另加的时态算子;方式义“起来”用在描写构式,不是后来加入构式的具体成分,而是构式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生义“起来”使用在判断构式,也是构式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标签: “V起来” “起来” 构式 意象图式
  • 简介:随着蒙古族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内蒙古赤峰市的旅游行业。而赤峰市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赤峰博物馆的公示语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通过译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赤峰博物馆公示语中的文化负载英译的准确度及可接受度,以保证其文化传播的意图,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最后对于博物馆公示语翻译提出新的展望。

  • 标签: 赤峰博物馆 公示语翻译 文化负载词 译者主体性
  • 简介:易混淆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曾于1997年、1998年分别举行过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专题讨论会。现在的状况似乎可以这样说:虽然还存在是不是、应该不应该重视汉字教学,即字重要还是重要这样的问题,而就加强汉字教学而言,应当说已经找到了症结所在,这就是: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 口语 汉语教材 领导小组 主编
  • 简介:文章指出通过分析占文字字形来探求同义相同义项上的细微差异,也是古汉语同义辨析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认为,古汉语同义辨析中的古文字字形主要是甲骨文、西周金文,但其中形声字的字形是无益于古汉语同义辨析的。利用古文字字形辨析同义,必须与文献用例相结合,此外,还应当与其他辨析方法相互配合,互相证明。

  • 标签: 古文字字形 古汉语同义词 辨析
  • 简介: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义相关教学与语义不相关教学的效果。共选取32个汉语名词,分别来自蔬菜、家电、动物和身体器官四个语义类别,每个语义类别各有8个词汇。在语义相关组中,学习材料为根据每个语义类别编写的4个故事。在语义不相关组中,从每个语义类别中各随机选取两个词汇,编写4个故事作为学习材料。两组学习者每学完一个学习材料,分别进行一次即时和延时后测,后测包括再认测试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和延时再认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回忆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在延时回忆测试上,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与语义相关组边缘显著。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语义不相关的词汇教学更能促进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

  • 标签: 词汇教学 语义相关 语义不相关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叠式“小小”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效进行考察,将“小小”界定为副词,进而从认知和主观化角度,对其副词化的历程和动因进行阐释。在双音化和主观化作用下,“小小”由构形重叠变为构词重叠,并历经从限定行为到限定性状程度,继而向程度副词逐渐演化;其产生与发展,与说话人表达心理情感时所采用的低调、含蓄以及谦虚的言说态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以“大大、小小、深深、浅浅”为例,考察三维空间形容重叠式的虚化情况,发现它们的虚化路径具有相似性,但内部虚化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小小” 副词化 主观化 低程度量 三维空间
  • 简介:随着篇章语法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视篇章中的动态时间关系。文章以时间推进为切入点,厘清其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叙述结构、前景、篇章表征理论等三个角度呈现英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态势,并结合汉语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最后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和建议。

  • 标签: 篇章时间结构 时间推进 叙述结构 前景 篇章表征理论
  • 简介:通过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部分对比,本文从新增、减少、改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收录的大于的词组、熟语、固定格式等“非成分”的变动。认为这种变动背后体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三种理念:大词汇小语法、重视语块收录、口语与书面语兼顾。文章最后对《等级划分》中“非成分”收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非词成分 词汇单位
  • 简介:<正>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从呼唤呐喊的第一阶段、经过理论草创的第二阶段,现在已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史有为先生的专著《异文化的使者——外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以下简称《外》)便是文化语言学的一项新收获,是第三阶段已经来到的又一个很好的标志。

  • 标签: 汉语外来词 文化语言学 新收获 异文化 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