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yavat量化关系从句有关,以某种已知范围内全部事物的数量来说明未知事物的数量。“所有”的形成是经由佛经翻译导致的汉语言接触和借用引发的“结构缺位”填补。佛经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与佛经读者理解之间的错位是双重分析得以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所有 全称量化限定词 量化关系从句 《金刚经》 梵汉对勘 同经异译
  • 简介:音与中古音研究储泰松一、音研究小史运用传统的方法、材料研究汉语音韵学,到清儒那儿已臻极致。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拓宽研究视野、方法,挖掘新的材料。正因为这种时代要求,1923年北大《国学季刊》发刊词提出“用梵文原本来对照汉文译音的文字,很可...

  • 标签: 梵汉对音 中古音 语言研究 唐五代 鸠摩罗什 《史语所集刊》
  • 简介:汉译佛经文体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四字格的大量使用,即四字一顿,组成一个大节拍,每个大节拍又以二字为一个小节。这种文体特点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注意。玄奘是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一,他的译经有着强烈的追求四字格的倾向。本文运用方法,将《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文原典与玄奘的译本逐句逐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玄奘译经中四言文体的构成方法:添字、复陈、省译、互文,以及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 标签: 玄奘 译经 四言 《阿毗达磨俱舍论》 梵汉对勘 文体
  • 简介:中国和印度都是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印度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中国文化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早在公元148年就开始翻译佛经,其中曾经出现几次世界翻译史上少见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大量梵文汉译出现在中国文字典籍之中,其中一些被以音译的形式照搬入汉文字之中,成为汉文化十分宝贵的组成

  • 标签: 佛教文化 梵文 汉语 音译
  • 简介: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禾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简介:本文阐述了音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汉语音韵传统研究方法在音韵分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分析了传统方法在研究声、韵音值方面的局限。然后讨论了音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汉语古音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 标签: 梵汉对音 汉语语音史 汪荣宝 罗常培 俞敏
  • 简介:一、何为呗?呗,梵语为bhāsā,或译为婆师、婆陟,略称呗。其义为:以音乐曲调赞叹、歌颂佛德,诵咏佛经。所以又称为声呗、赞呗、经呗,也称曲。在佛教“五明”中属声明所摄。

  • 标签: 梵呗 梵语 佛经 佛教
  • 简介:本文以北京、五台山、承德三地藏佛寺为核心,明清时期地佛寺彩画中,作为重要元素的十种常用兰札体字纹饰进行解读和分析。总结出其构成规律、宗教含义、施用范围、设计方法等内容,为明清佛教艺术中宗教文字的运用及其保护与传承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佛寺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探索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兰札体 梵文 彩画 曼荼罗 真言
  • 简介:<正>《旧唐书》卷三八至四一《地理志》一至四所载各道州府户口,有几种情况:(一)有两个时期的数字,即“旧”(贞观十三年)户口数和“天宝”户口数;(二)只有一个时期的数字,有的是“旧”,有的是“天宝”,有的不说年代(笼统地说“领”)。《新唐书》卷三七至四三下《地理志》一至七下所载各道府州户口,除京兆府说明是“天宝元年”数字外,其他府州则年代从略。

  • 标签: 旧志 天宝元年 户口数 府州 中华本 两《唐书》
  • 简介:<正>音,又称华音,是梵音的汉字记录,包括梵语字母“圆明字轮”、“四十九根本字”的音译和梵语词的音译。汉译佛经浩如烟海,音材料无比丰富,是研究音韵的非常宝贵的材料。通过音去探讨古汉语语音音值、音类的本来面目,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本文仅就来纽字译梵语ttdd的现象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梵汉对音 佛学研究 音韵 再探 梵语 罗常培
  • 简介:藏文《大藏经》工作纪实扎西尼玛《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又称藏文《大藏经》,其工作从1987年9月开始,至今已近7个春秋。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是我国藏学界、佛学界一大盛事,也确立和提高我国在国际藏学界的地位和威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整...

  • 标签: 《大藏经》 对勘 中华大藏经 丹珠尔 佛教经典 藏族人民
  • 简介:王国维所撰的《人间词话》有三种文本,即125则的手稿本、64则的《国粹学报》本和31则的《盛京时报》本。手稿本中保留了大量不同的表述文本,目前尚未得到人们的彻底整理,笔者全面比了这些不同的文本,对手稿本的价值作出了更细致的表述。《盛京时报》本为1915年发表,笔者从文字角度发现此时的王国维在坚持境界说理论的同时,似有向传统词学回归的痕迹,并呈现出由注重理论阐发到逐渐感兴趣于学术考辨的趋向。

  • 标签: 王国维 《人间词话》版本 手稿本 《国粹学报》本 《盛京时报》本
  • 简介: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公元1763年)六月的一个早晨,大清皇城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和煦的阳光中,《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像》长卷册页安静地躺在一尊宽敞雅致的龙案上。清高宗乾隆大帝独自端坐案前,轻轻打开册页,小心翼翼,从右至左,缓缓摊开画卷,一幅一幅又一幅诞生于大理国的像画,带着八百年前的金色光辉,神秘而又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

  • 标签: 《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 乾清宫 清高宗 乾隆 册页
  • 简介: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之后,另一种压制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正在隐秘地侵袭个人自由。密尔试图以“自我保护”为原则给个人自由划定一条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边界。伯林面对20世纪人类自己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理性一元论”所形成的“观念的压迫”是其根本原因。他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以“消极自由’’对抗“观念的压迫”,提醒人们警惕“积极自由”的变异。伯林的自由观是在继承、批判和发展密尔自由观基础之上形成的。

  • 标签: 密尔 伯林 自由 划界 观念
  • 简介:  一个法师与一座"空中阁"有什么关系呢?谁会料到一个普通乡村法师在四十年的时间里,靠自己的双手开山凿壁,修建起一座寺庙呢?……

  • 标签: 梵阁 空中梵
  • 简介:中国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和松桃三县交界处,北纬27°49′59″至28°1′30″,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是地球同一纬度上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原始生态地带。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

  • 标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神韵 生物圈保护区 铜仁地区 贵州省 梵净山
  • 简介:男,原名黄帆。1963年5月生于甘肃兰州,湖北黄冈人,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艺文部文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作品有诗集《南京哀歌》,长篇小说《第十一诫》、《等待青春消失》,小说集《女校先生》等。诗歌民刊《南京评论》创办人。2011年受邀访台,参加“两岸作家交流计划”。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韩语、法语、日语等文字。

  • 标签: 诗集 南京理工大学 长篇小说 意大利语 副教授 教研室
  • 简介:内容题要:呗是佛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呗的产生、特性、宗教功能、发展历程等基本概况出发,这一人类宗教艺术瑰宝作了初步的整理与总结.

  • 标签: 梵呗 佛教仪式 佛教音乐 民间文化
  • 简介: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一天,曾祖拿出一个古匣,他说,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我得到它们的时候,一生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半,剩下的时间不够我做完它。现在,我交给你的是一件半成品,不如让你从头开始。

  • 标签: 初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