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原创医学科普文章的撰写及发表对肝肿瘤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及外科共计六个病房的护士62名,2017年8月组织护士撰写、发表原创微信科普文章。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微信原创科普发表前后6个月其职业获益感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实施后6个月护士职业获益感五个维度评分、住院患者满意度和微言公众号覆盖面及影响力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原创医学科普文章的撰写与发表可以提高护士自身价值及职业获益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互动,从而稳定护士队伍,推动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微信原创科普 肝肿瘤科 职业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接受随访情况及与治疗的关系,为提高随访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利用χ2检验分析随访与治疗的关联。结果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共6 253例,其中6 011例接受随访,累积随访率96.13%,及时随访率94.51%。15~24岁、咨询检测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居住地在鲁东地区及经同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累积随访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较高,及时接受随访的HIV/AIDS的治疗率是不及时者的5.28倍(OR=5.28,95%CI:3.51~7.95),病毒载量(VL)抑制率是其4.30倍(OR=4.30,95%CI:2.89-6.40)。结论HIV/AIDS随访及时性与其诊断基线年龄、样本来源、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及传播途径有关联。及时随访可提高HIV/AIDS治疗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随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后病情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国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2014 - 2018年,每年在江西省芦溪、上栗县分别抽取3个固定监测村和5个非固定监测村,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监测灶使用情况和食用辣椒相关行为方式,并在固定监测村开展8 ~ 12岁儿童氟斑牙和尿氟监测。结果固定监测村各年度改良灶使用率、电炊具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改良灶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1.70、83.96、36.64,P均< 0.05),而改良灶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35,P > 0.05)。非固定监测村各年度改良灶使用率、电炊具等清洁能源使用率、改良灶合格率、改良灶正确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2.32、42.63、50.03、15.29,P均< 0.05)。固定监测村和非固定监测村各年度间食用辣椒正确干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4.068、3.436,P均> 0.05),食用辣椒正确保管率和加工前淘洗率均达到或接近100%。2014 - 2018年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从17.04%(106/622)下降至6.68%(90/1 347),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72.60,P < 0.01);各年度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77、0.74、0.71、0.74、0.72 mg/L,各年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4.142,P > 0.05)。结论江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标签: 监测 改炉改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为健康扶贫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2018年在四川省21个市(州)分别抽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场抽查儿童健康档案,采用电话核实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及儿童监护人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采用描述分析、配对t检验、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除儿童系统管理率外,贫困县反映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P<0.05);到2018年,各项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除儿童系统管理率外,贫困县反映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的指标均低于非贫困县,且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外,贫困县反映儿童健康管理现状的指标均高于深度贫困县,但大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儿童系统管理率外,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各指标间的差距率均呈减小趋势,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监护人的满意度与儿童真实管理率(r=0.947,P=0.015)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r=0.996,P<0.001)相关。结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取得一定成效,需制定更加有效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 标签: 儿童保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贫困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PsV)的相关性及其与HLA-C*06:02的交互作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379例蒙古族PsV患者及518例蒙古族健康对照。选择16个既往报道的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包含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HLA-C*06:02,利用二代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受试者进行基因分型。计算蒙古族PsV组及对照组16个变异位点及HLA-C*06:02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χ2检验比较两组各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蒙古族PsV患者中16个代谢综合征易感SNP位点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HLA-C*06:02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4.09 × 10-35,OR = 3.41)。HLA-C* 06:02阳性受试者中,252例PsV患者的rs7593730_T和rs6931514_G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与191例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OR = 0.64;P = 0.041,OR = 1.33);而在HLA-C*06:02阴性受试者中,两组间16个SNP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s7593730和rs6931514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相关,与HLA-C*06:02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疾病 多态性,单核苷酸 蒙古族 HLA-C*06:02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接种有效性的相关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和PPV23可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流感和肺炎感染风险,减少疾病的急性加重以及与之相关的住院,尤其是接种流感疫苗还可降低患者诱发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肺癌、痴呆和死亡的风险,二者联合接种保护作用更加显著。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均建议COPD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和PPV23。目前国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均偏低,且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知识普及和指南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COPD患者接种流感和PPV23的临床研究,尤其是联合接种的临床效益分析,以切实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现状和预后。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联合接种 流感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干预对去卵巢骨折大鼠内分泌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调控作用。方法45只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提供)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去卵巢骨折对照组(Sham)、去卵巢骨折模型组(OVX)和去卵巢骨折振动组(OVX-V),每组15只。OVX-V组大鼠骨折术后5 d实施频率为35 Hz,振动幅度为2 mm,加速度为0.5 g的全身振动,20 min/d,5天/周。Sham组和OVX组在术后5 d放在振动台上活动20 min,不进行振动。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折端FGF23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鼠骨折端FGF23蛋白的表达,OVX-V组骨折端FGF23蛋白表达在第2、4、6周(0.703±0.009、0.466±0.011、0.380±0.005)均显著低于OVX组(0.846±0.012、1.315±0.021、1.105±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下降趋势;OVX组骨折端FGF23蛋白表达在第2、4、6周(0.846±0.012、1.315±0.021、1.105±0.014)均高于Sham组(0.168±0.004、0.321±0.003、0.41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提示机械振动能降低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GF23表达量。结论机械振动可以降低骨组织中FGF23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调节骨矿化,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后骨折愈合。

  • 标签: 机械振动 骨质疏松 骨折 内分泌激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 作者: 李胜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创伤骨折患者的120前急救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因严重创伤骨折由我120指挥调度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用抽签法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前急救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前急救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关节肿胀情况、关节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度和关节活动度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休克和二次损伤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骨折患者的120前急救过程中施行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够促进患者关节肿胀情况的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的区间转交接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病房进行院区间转运的患者,分析患者转运质量、患者转运不良事件情况、护士使用满意度。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转运过程中未发生跌倒、管路滑脱、意外伤害等不良事件;转交接质量总均分为(6.47±0.68)分,转交接质量较好;护士对转运记录单使用满意度得分为(88.12+12.62)分,整体得分较高。结论基于SBAR模式的区间转交接记录单符合临床情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转交接质量及保证患者转交接安全。

  • 标签: SBAR模式 转运 转交接记录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的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发病24 h内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 ≥ 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定的有无大血管闭塞为参照标准,分为有大动脉闭塞组及无大动脉闭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史、用药史)、NIHSS的各单项评分、入院时的血压值,并将筛选出来的因素与一些常用的预测LVO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761例,均发病在24 h内,NIHSS评分 ≥ 8分;大血管闭塞组228例,非大血管闭塞组533例。两组中的房颤[比值比(OR)5.230,95%可信区间(95%CI)3.400~8.043,P < 0.001]、收缩压(SBP)≤ 170 mmHg(OR 5.181,95%CI 3.327~8.068,P < 0.001)的比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收缩压 ≤ 170 mmHg与LVO显著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颈内动脉 梗死,大脑中动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卒中 心房颤动 收缩压 急救医疗服务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新生儿前转运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危重症新生儿2 083例为观察对象,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立即出车接诊,为患儿实施急救与护理,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新生儿内科、外科两组。新生儿内科男613例、女420例,新生儿外科男637例、女413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转运结果、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中,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的性别、通气情况、转运新生儿类型、日龄、转运路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内科转运成功率为100.00%(1 033/1 033)、到后病死率为0.19%(2/1 033)、放弃治疗率为0.29%(3/1 033)、治愈/好转率为99.52%(1 028/1 033),新生儿外科转运成功率为100.00%(1 050/1 050)、到后病死率为0.10%(1/1 050)、放弃治疗率为0.57%(6/1 050)、治愈/好转率为99.33%(1 043/1 0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内科转运过程中意外拔管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与新生儿外科[6.87%(71/1 033)比6.19%(65/1 050)、3.19%(33/1 033)比2.86%(30/1 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危重症新生儿前转运过程中开展急救与护理有利于稳定患儿病情,使患儿得到安全转运,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改善预后。

  • 标签: 危重症新生儿 院前转运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中的深度、高效应用,是医院科研数据平台建设的一大挑战。作者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原有临床数据探索系统使用和数据有效利用方面存在的数据低价值密度、医学文本数据结构化难度大和临床科研思维与能力与基于大数据的科研模式不匹配等问题,总结了临床科研大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有效利用医疗数据的相关措施及相关思考,如"前结构化"和"后结构化"结合进行数据采集以控制数据质量;基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机器学习技术探索医学文本数据的深挖掘,完善临床科研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功能;加强人才培养以促进临床医生大数据利用能力提升;加强跨学科团队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期有效提高医疗大数据利用率与临床科研效率和质量。

  • 标签: 信息管理 大数据 临床科研 临床数据中心 数据利用
  • 简介:摘要加强预检分诊环节的数据收集和利用,提升病人分诊分流管理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效率,解决急诊患者的就诊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程序进行整合,将急诊科的服务范围扩展至前的线上终端;开发并研制急诊前登记辅助预检分诊信息管理系统;减少患者在急诊前台信息录入环节,加快急诊分诊变无序急诊为有序急诊;同时根据登记人数,为急诊管理者科学调度人力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急诊 院前登记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前急救工作可以降低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急救箱在前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临床使用的急救箱容易导致针剂破碎,且不方便在夜间使用。为此,我们设计了"猫头鹰"急救箱,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0727656.7)。该急救箱包括针剂收纳盖和药剂收纳箱。针剂收纳盖上设有若干针剂收纳板,用于卡接型号大小不同的针剂、查体笔、采血试管等,可有效防止针剂药品被挤压、脱落破碎;针剂收纳盖一侧有支撑杆,可提高用药效率,方便急救人员双手取药;药剂收纳箱内设有若干隔断,可以根据放置物品的大小和种类进行调节;底板上设有若干对称的弹性卡扣,用于卡接瓶装药剂,便于急救人员单手取药;针剂收纳盖边缘处设有照明灯,同时药剂收纳箱箱体内壁上还设有若干荧光条,方便医护人员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更加精准地取放抢救物品和药品,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和差错。"猫头鹰"急救箱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有效防止针剂破碎,方便操作,同时便于在夜间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夜间 急救箱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人体行为识别在新一代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从蒙特利尔跌倒视频数据集获取60份视频,按5∶1比例分为模型训练数据和评价测试数据。①数据模型训练:利用奇异值分解对图片进行清晰化处理,通过目标检测与傅里叶变换识别图片中人体的目标边界,将人体曲线描绘出来;利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软件库人体姿态估计将人体的重要部位(如臀部、膝盖)标出,计算重要部位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及检测框架的长宽比例,识别人体是否具有异常行为。②评价测试:从模型训练数据集中随机提取6个视频,每个视频抽取10个1帧,将每帧看成一张图片,对每帧进行CNN行为识别,计算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识别率。结果数据模型训练过程中,对每帧进行人为的标签化,训练CNN人体行为识别模型。评测结果显示,正常行为识别率为(90.33±3.03)%,异常行为识别率为(87.74±2.88)%。结论在路人发生危险行为时,通过CNN识别人体行为可判断其是否处于危急状态,并及时发出预警,对前急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人体行为识别 图像处理
  • 作者: 杜宏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急诊科,江苏 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观察面向急性胸痛病例基于风险管控开展前急救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2023年就治于我院的急性胸痛病例5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急性胸痛病例划归为25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对照组遵循急性胸痛常规式前急救法施护,试验组基于风险管控开展前急救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急性胸痛病例前急救时效性测评指标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向急性胸痛病例基于风险管控开展前急救护理,利于其前急救时效性与安全性的提升。

  • 标签: 急性胸痛;风险管控;院前急救
  • 作者: 张琼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阴市石庄卫生院,江苏江阴2144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卫生综合护理中予以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1~2023.1就诊于卫生的患者62例,随机方法分组分析,31例予以全科护理者纳入研究组,31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74.19%)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7%)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卫生综合护理中予以全科护理效果突出,可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建议推广。

  • 标签: 卫生院综合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