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科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影响静脉穿刺成败有外界和内界的因素。外界因素有环境、患者、物品;内界的因素是护士的因素,主要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操作方法。要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关键在于护士要尽量改善和克服外界的不良影因素,充分发挥内部的积极因素。

  • 标签: 儿科 静脉穿刺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自制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VVB)装置的性能。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为8头巴马小型猪,在阻断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后,行肝门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的转流,根据应用的转流装置不同将动物分为两组,A组(n=5)使用自制静脉转流装置,B组(n=3)使用进口静脉转流装置。比较两组动物在血管阻断前、血管阻断时、VVB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和血管开放后30 min共6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动物的血液相容性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及内环境指标在各时点的变化情况。两组间非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种装置在转流期间,静脉引流均较充分,主要表现为巴马小型猪的肠管颜色红润、蠕动正常,尿量正常。两组间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损伤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内环境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A组和B组转流结束肝血管开放后30 min各项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为(71.0±7.7)mmHg(1 mmHg=0.133 kPa)和(74.0±8.7)mmHg,中心静脉压为(7.0±1.4)cmH2O(1 cmH2O=0.098 kPa)和(7.7±0.6)cmH2O,心率为(131±10)次/min和(132±8)次/min;红细胞计数为(6.43±0.89)×1012/L和(6.32±0.58)×1012/L,血红蛋白为(108.4±5.9)g/L和(110.0±3.5)g/L,游离血红蛋白为(78.28±3.96)mg/L和(78.08±4.54)mg/L;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为(2.27±0.49)μg/L和(2.40±0.78)μg/L;肌酐为(68.30±9.77)μmol/L和(79.90±26.91)μmol/L,尿素氮为(3.94±1.39)mmol/L和(3.45±0.65)mmol/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为(4.02±0.53)μg/L 和(3.86±0.23)μg/L;pH值为7.27±0.04和7.23±0.03,乳酸为(6.18±2.62)mmol/L和(4.30±0.50)mmol/L,Na+为(136.3±3.0)mmol/L和(137.6±1.6)mmol/L,K+为(3.89±0.42)mmol/L和(3.98±0.17)mmol/L,Ca2+为(1.40±0.03)mmol/L和(1.40±0.04)mmol/L;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自制便携式静脉转流装置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巴马小型猪的VVB,且可达到与进口装置相似的性能。

  • 标签: 肝移植 动物,实验 静脉转流装置 临床前试验 性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的CT检查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4例,女49例;中位年龄为47岁,年龄范围为22~71岁。观察指标:(1)术前CT检查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手术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前CT检查情况: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CT检查显示率为52.60%(91/173)。173例患者中,82例未显示食管旁静脉,91例显示存在食管旁静脉。91例显示存在食管旁静脉的患者中,食管旁静脉曲张46例,粗食管旁静脉24例,细食管旁静脉21例。91例显示存在食管旁静脉的患者中,无食管静脉曲张(EV)8例,合并EV 83例。83例合并EV患者中,食管旁静脉单独汇入奇静脉或半奇静脉44例,膈肌上形成食管旁静脉曲张并与EV 汇合后共同汇入奇静脉39例。(2)手术情况:17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纯脾切除术8例,脾切除联合改良彻底断流术86例,脾切除联合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断流术35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断流术41例,脾切除联合食管旁静脉环缩术3例。17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67例发生并发症(3例单纯脾切除术、29例脾切除联合改良彻底断流术、11例脾切除联合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断流术、23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断流术、1例脾切除联合食管旁静脉环缩术)。(3)随访情况:173例患者中,1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7例单纯脾切除术获得随访患者中,无EV 6例,EV复发1例。79例脾切除联合改良彻底断流术获得随访患者中,无EV 5例,EV轻、中度残留67例,EV重度残留5例,EV复发1例,EV复发破裂出血1例。34例脾切除联合重建自发性胃肾分流断流术获得随访患者中,无EV 7例,EV轻、中度残留27例。36例脾切除联合保留食管旁静脉断流术患者中,无EV 4例,EV轻、中度残留21例,EV重度残留5例,EV 复发4例,EV复发破裂出血2例。3例脾切除联合食管旁静脉环缩术获得随访患者中,EV轻、中度残留2例,EV重度残留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旁静脉CT检查显示率>50%,血管内径及走行方式不同;食管旁静脉的CT检查解剖特征可以为制订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旁静脉 穿静脉 食管静脉曲张 改良彻底断流术 环缩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线静脉置管对行静脉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11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静脉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针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形式):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39~75岁;中线组(采用中线静脉置管形式):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36~72岁。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情况、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情况、使用成本、患者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及穿刺次数、使用成本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并发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用率(%)表示,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留置针组比较,中线组一次性成功率[91.52%(54/59)]较高(χ2=5.081,P<0.05),导管/留置针滑脱[5.09%(3/59)]、意外拔管率[1.70%(1/59)]均较低(χ2=4.236、11.670,均P<0.05);中线组留置时间长于留置针组,穿刺次数短于留置针组(t=133.261、50.935,均P<0.05);中线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9%(2/59),低于留置针组[20.34%(12/59)],患者满意度为96.61%(57/59),高于留置针组[79.66%(47/59)];使用成本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05)。结论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中线静脉置管可增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增加使用成本。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颅内感染 中线静脉置管
  • 作者: 杨乔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0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 简介: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经胭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组后,实验组患者采用经胭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优质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经胭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经胭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治疗时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影响因素。方法:在肿瘤科选择110例静脉治疗患者,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诊断分期、静脉治疗周期、付费方式、经济条件、医生建议、选择则的输液装置等项目。结果:110例肿瘤患者中,75例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35例选择外周静脉输液装置,在输液装置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建议、经济情况、付费方式、诊断分期和血管条件等。结论:实验数据表明,更多人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对于低收入人群,国家应该加大医疗报销比例,增加报销范围,让患者能选择更适合至深的治疗方式。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理解治疗原理,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

  • 标签: 静脉治疗 肿瘤 静脉输液装置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择120位患有肿瘤的病患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PICC,而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两组各项参数;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病患手术采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0月期间诊治的12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常规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选择高位结扎抽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几率进行比率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几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选择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能够提高病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改善手术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腔内激光手术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在急危重症患者开展深静脉置管的课题研究中,探究不同部位深静脉静脉置管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75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置管部位将患者均等分为三组,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A组、颈内静脉置管的B组、股静脉置管的C组,每组患者各位2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置管成功率:三组患者指标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留置时间:C组患者显著低于A组、B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患者指标数值远在B组、C组之下(P<0.05)。结论 急危重症患者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处开展深静脉置管工作的成功率具有一致性,但是相较而言,股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更短,且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更低,具体应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针对性的部位开展深静脉置管。

  • 标签: 静脉置管 深静脉置管 不同部位 急危重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治疗中,循证护理应用对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中抽取104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2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经护理静脉炎发生率为3.85%<对照组17.31%,护理满意度96.15%>对照组80.77%,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成效显著,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七叶皂引起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4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静脉输液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下腔静脉滤网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纳入的72例研究对象都来自本院骨关节中心2020年1月 ~2021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36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接受了下腔静脉滤植术.术中手术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经术后随访,14例患者静脉血栓缩小,6例消失,6例未见明显变化。滤网周围均未见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网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结论术前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应用于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降低术中、术后肺栓塞发生的机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

  • 标签: 静脉滤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患者进行肿瘤护理时采取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79例,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状况。结果:从数据来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满意度调查中打出了较高分数。结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借鉴。

  • 标签: 肿瘤疾病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隐静脉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在2020.1~2022.1中选出76例,再按治疗方案分组,得到对照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大隐静脉射频消融闭合术),各38例,观其手术基本情况,比较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出血量与切口数较少、术后下床与出院时间更短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V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大隐静脉射频消融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患者于术后可迅速恢复,症状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大隐静脉射频消融闭合术 大隐静脉曲张 症状改善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科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后,探究其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入医院感染科的患者70例为研究范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35例,连续组患者开展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干预,常规组患者开展常护理干预。记录并探究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连续组并发症占比高于常规组;续组中护士的各项考核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 感染科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肿瘤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结合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护理肿瘤疾病患者时有效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模式,并且在全过程体现应有的护理操作,这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护理成效,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