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致康胶囊辅助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后的疗效。 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我院接诊的 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择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致康胶囊,均连续治疗 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水肿消退程度、下肢静脉恢复程度,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住院时间,随访 3个月,记录下肢水肿复发、下肢血栓形成、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下肢水肿消退程度、下肢淤血恢复程度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 P< 0.05);观察组下肢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下肢淤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残留、血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术后应用致康胶囊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致康胶囊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目前常用的肿瘤化疗通路,虽然有效地减少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肿瘤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但有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风险,而且对血管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频繁更换敷贴及冲管,给患者造成不便。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静脉途径 置入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的53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16~69岁,平均36岁。病变位于右侧36例,左侧17例;合并肺结核3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标本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结核性脓胸。阐述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治愈49例(92.45%)。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1.89%),为术后胸腔出血致凝固性血胸,经延长胸腔引流时间,积血溶解排出后治愈。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49例(92.45%),中转开胸手术4例(7.55%)。手术100~370 min,平均(234.53±56.06)min。中出血量50~1 400 ml,中位出血量300(175.0,402.5)ml。胸腔引流管留置3~22天,中位时间8(6.00,11.25)天。结论在围手术期评估、治疗恰当和手术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可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脓胸,结核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对于伴有弥漫性肺大疱、长期保守治疗失败的顽固性气胸,传统的肺大疱切除加胸膜摩擦效果不佳,术后长期漏气和气胸复发的可能较高。我们针对1例该类型患者采用了不切除肺的胸腔镜单纯壁层胸膜剥脱,手术操作简便,术后1周内胸膜完全固定,漏气愈合。随访期间患者肺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颈动脉阻断后脑灌注状态的经验,探讨中转流指征。方法对23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病人行中SEP监测,采用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质SEP。将P40波幅下降50%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ms作为参考。结果P40分为Ⅰ型(波形无变化)142例,Ⅱ型(波形变化但逐渐恢复)81例,Ⅲ型(波形变化且无恢复)11例,Ⅳ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3例,Ⅴ型(波形消失)0例。对9例波幅下降〉50%且升高血压后无恢复的Ⅱ型病人及14例Ⅲ、Ⅳ型病人行转流。本组术后均未出现脑缺血性并发症。结论SEP监测十分敏感,可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了解是否需行转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中监测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中使用补片扩大成形和直接缝合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科200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结果差异。结果补片组364例(74%),直接缝合组128例(26%),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8%比3.9%,P=0.031),其余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7%比6.0%,P=0.001),而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直径<5 mm的病例,颈动脉内膜剥脱中使用补片成形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补片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慢性脓胸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对31例脓胸行改良两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做长约4cm操作口,紧贴壁层纤维板表面进行胸膜下钝性分离,从闭锁的胸膜之间形成扩大的间隙,随后做长约1.5cm观察孔,置入胸腔镜进行纤维板剥脱。结果27例在胸腔镜下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4例因病程较长,脏层纤维板与肺组织致密粘连中转为胸腔镜辅助下保留肌肉小切口开胸手术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时间120-185min,(145±42)min;中出血量(380±10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4-16d,(10±6)d。术后肺持续漏气〉7d1例,胸腔积液〉7d1例。术后住院时间(14.0±1.5)d。31例术后随访3-6个月,1例发生中等量胸腔积液,其余患者未发现脓胸复发。结论改良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慢性脓胸可行。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脓胸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慢性肺动脉高压行内膜剥脱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对于慢性肺动脉高压行内膜剥脱患者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术后预防出血和再栓塞,重点关注血液动力学变化,做好呼吸支持及气道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经过20天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 标签: 慢性肺动脉高压 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结果: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早期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救治慢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挑选院内2018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50例慢性脓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实施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参照组予以常规开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手术成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与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等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胸膜纤维剥脱手术可以充分救治慢性脓胸,不但有助于病症的痊愈,且安全性较为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纤维板剥脱术   慢性脓胸 
  • 简介: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取栓、溶栓及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围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下肢DVT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中麻醉护理、术后(溶栓、抗凝、肢体及并发症)护理。结果11例于术后14天患肢拆线后痊愈出院。2例术后第2天切口处有少量渗血约5ml,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术后无1例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结论对下肢DVT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取栓、溶栓及抗凝治疗,在围期进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滤器
  • 简介:摘要55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镜面右位心,胸腹腔脏器全反位;头颈部CT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近闭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2022年2月在全麻下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先患者先垫高右侧肩,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然后取平卧位,更换经口气管插管,正中开胸,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手术共计用时5.5 h,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毕返心外ICU,术后第2天转出ICU,术后9天痊愈出院。目前随访5个月,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一般体力活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0.8~2015.6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6.67%,均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不连 骨皮质剥脱术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oryarterybypassgrafe,CABG)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耐受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其中同期行CEA、CABG(观察组)与分期行CABG、CEA(对照组)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单支颈动脉阻断时间、桥血管血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颈动脉狭窄处内径、流速及LVEF,记录围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13.51±36.75)minvs(196.34±30.42)min,P〈0.01],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75)dvs(2.53±0.94)d,(24.16±6.57)dvs(36.24±12.53)d,P〈0.0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明显升高,流速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LVEF、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CEA、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疗效与分期手术相当,且前者只需进行1次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还可减少围期并发症发生率,然而其手术时间延长,需注意手术适应证。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心病 颈动脉狭窄 手术中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