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开颅术中脑出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65例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脑出的病人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3个月GCS评分,良好15例,中残17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出病因常见的为弥漫性脑肿胀、继发性颅内血肿等,只要术前结合临床和CT正确判断、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手术减压,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致死率、致残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膨出 发病原因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腔镜手术宫液致应激反应预防中应用综合保温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72例宫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表法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应激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应激指标(定肾上腺素 (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保温护理 宫腔镜手术 膨宫液 应激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耐高温体型高分子材料研发及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原位交联一步法,分别选择聚乙烯醇和丙烯酰胺为材料,研发新型耐高温体型高分子材料。结果:采用Nicolet750红外光谱仪和Vegaiilsu电子图像显微分析仪,确定了该新型耐高温体型高分子材料的稳定性、体性和耐温性都相对良好。聚乙烯醇材料在1200cm时为吸收峰值,交联后单键吸收峰值明显;丙烯酰胺在3500cm时为吸收峰值,交联后1550时有明显双键振动峰,1300cm时为单键振动峰,两种材料在交联后聚合反应强烈;材料最长可拉伸至30cm不出现裂纹;材料放置90d观测未发生变化,材料稳定性强;材料浸泡30min,体倍数1.46倍,浸泡80min,体倍数为1.62倍,浸泡130min,体倍数为1.69倍;材料浸泡90℃体积缩小1.57%,浸泡120℃体积缩小3.24%,浸泡140℃体积缩小6.82倍,且6.82倍为最高峰值。结论:该新型耐高温体型高分子材料可用轻工工程领域。

  • 标签: 耐高温材料 体膨型材料 高分子材料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以微膨化苦荞碎米和大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两步法酿造苦荞醋。分析微膨化苦荞碎米的添加量对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总酸及总黄酮的影响,结果发现原料中微膨化苦荞碎米与大米的适宜比例为8:2。结果将为微苦荞碎米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微膨苦荞碎米,苦荞醋,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  总结了1例新生儿先天性脐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及准备、术后呼吸道管理、疼痛管理、伤口护理等。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儿于住院20天好转出院。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脐膨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自式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恶性狭窄或食管气管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在X线电视监视下置入自式带膜支架,其中食管恶性狭窄24例,食管气管(支气管)瘘5例。结果:均一次置放成功,全部病例术后吞咽功能立即得到改善,并发食管气管瘘呛咳消失。患者术后能进软食或普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自式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效提高生存期。

  • 标签: 支架 食管狭窄 食管-气管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植入国产自式瓣膜Venus-P在治疗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肺动脉瓣重度返流中的中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应用Venus-P成功为13例患者实施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瓣膜型号为(31.9±3.1) mm。13例均为TOF术后合并肺动脉瓣重度返流患者,先前均采用跨环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为(17.8±4.7)岁,体质量为(50.2±12.3) kg。13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2个月的随访,对术后随访信息,如并发症发生情况,瓣膜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和瓣膜相关的再干预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术前和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PVI,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心脏磁共振检查示患者RVEDVi由术前(145.7±9.6) mL/m2降至(100.2±12.2) 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肺动脉瓣中度返流,超声心动图未见赘生物,血培养亦为阴性,6例患者术后肺动脉瓣无返流,其余6例肺动脉瓣均为轻度以下返流。1例患者术后第6天突发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同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除1例术后7个月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外,无瓣膜相关再干预病例。随访时间(22.8±8.0)个月,瓣膜支架结构完整,无移位、瓣周漏和支架断裂等,无血栓和冠脉受压等并发症。结论自式Venus-P PPVI对于TOF术后肺动脉瓣重度返流患者安全、有效,中期临床结果满意,但尚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临床研究。

  • 标签: 经皮植入 自膨式肺动脉瓣 肺动脉瓣返流 法洛四联症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Avaulta网片经阴道前入路悬吊修补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出的适应症、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收治的老年女性膀胱出患者(POP-QⅢ-Ⅳ期)行Avaulta网片经阴道前入路悬吊修补术病例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手术资料,出院后电话和门诊定期随访,测量患者POP-Q各指示点位置,评价治愈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老年女性膀胱出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均无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55min(45~70min),其中1例膀胱出患者术前尿动力学诊断合并隐匿压力性尿失禁,单纯行膀胱出悬吊修补术后咳嗽、大笑时仍有明显尿失禁发生,二期行TVT治愈。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1~24个月),所有膀胱出患者均完全修复,无膀胱出复发、网片侵蚀和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vaulta网片经阴道前入路悬吊修补术治疗老年女性中重度膀胱出患者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长期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资料进一步循证。

  • 标签: 膀胱膨出 压力性尿失禁 外科网片 盆底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对冲伤,术中急性脑出时,术中复查头颅CT对处理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8例术中急性脑出病例行术中CT复查,对CT结果、处理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复查CT能快速明确诊断并改善预后,受力侧若有颅骨骨折,则对侧的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成为急性脑出主要原因。结论术中发生急性脑出时若条件允许应尽快复查CT明确诊断,术前受力侧骨折与否对术中判断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对冲伤 急性脑膨出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完全重复肾合并梗阻性异位输尿管末端出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单侧完全重复肾合并梗阻性异位输尿管末端出患儿共74例。74例患儿中13例患儿被排除。61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8例,女53例,分为2组,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组)23例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无并发症组)38例。本研究患儿纳入标准:单侧完全重复肾合并梗阻性异位输尿管末端出的患儿,术后随访时间半年以上,患儿年龄≤14岁。本研究患儿排除标准:术前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重复肾下肾发育异常,重复肾对侧肾脏发育异常。所有患儿术前1个月内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以及利尿肾图检查(造影剂为DTPA或EC)。如患儿术前出现尿线细,排尿无力或排尿滴沥,则术前需要完善尿流动力学检查。异位出的确定由术前VCUG及术前膀胱镜检查确定。当术前上肾分肾功能<10%,可行上位肾切除术、输尿管末端出电切或穿刺术以及输尿管膀胱移植术,但是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由手术医生及患儿家长共同决定。当术前上肾分肾功能≥10%,行输尿管末端出电切/穿刺或输尿管膀胱移植手术,术式选择由手术医生及家长共同决定。结果61例患儿中首次行经尿道输尿管末端出电切或穿刺35例,行腹腔镜上位肾切除23例,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3例。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21例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膀胱出口梗阻,1例日间尿失禁。61例患儿中5例行二次手术治愈,再手术率为8.2%(5/61)。21例出现术后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中,12例出现同侧上肾反流,7例同侧下肾反流,2例对侧反流;9例自行缓解,8例为无症状持续Ⅰ~Ⅱ度反流,4例出现Ⅳ度反流合并突破性泌尿系统感染,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后治愈。1例上肾切除术后出现输尿管末端出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再次行出电切后治愈;1例出现日间尿失禁。所有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54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28~90个月。其中女性多见86.9%(53/61),患侧以左侧多见54.1%(33/61),平均手术年龄为15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6.5~34.0个月,其中<1岁手术治疗的患儿占39.3%(24/61)。62.3%(38/61)的患儿第一次术前存在发热性泌尿系统感染,术前上肾平均分肾功能为5.5%,术前下位肾平均分肾功能为37.1%,术前输尿管末端出最大径平均值为24.1 mm。术后37.7%(23/61)出现并发症,8.2%(5/61)需要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分级Clavien-Dino Ⅰ级29.5%(18/61),Clavien-Dino Ⅲ级8.2%(5/61)。经尿道输尿管末端出电切或穿刺术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7,P=0.002)。结论行输尿管末端出电切或穿刺术治疗的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行上肾切除术或输尿管膀胱移植术高。故常规将经内镜输尿管末端出电切或穿刺术作为一线治疗应该谨慎。

  • 标签: 儿童 重复肾 输尿管膨出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吸痰法用于术后病人肺不张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ICU,2015-2016年收治的体外循环术后52例肺不张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肺吸痰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肺复张时间(天)、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复张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吸痰法能缩短肺复张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膨肺吸痰法 体外循环 肺不张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入路治疗经蝶脑膜脑出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例经蝶脑膜脑出经颅入路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蝶骨缺损被成功修复,梗阻性呼吸困难消失,无外科相关并发症。结论经颅入路仍是治疗经蝶脑出一个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蝶骨缺损大而需要进行颅底重建,以及鼻腔狭小的婴、幼儿患者。

  • 标签: 脑膜脑膨出 经蝶脑膨出 经颅入路 颅底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CT平扫诊断颈椎间盘或突出症的限度.方法收集75例做颈椎间盘平扫的病例,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平扫诊断颈椎间盘或突出症阳性率仅为8%(6/75),诊断骨质增生45.33%(34/75).结论当CT平扫异常或诊断与临床表现不符时,CTM也许会提高正确诊断率.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造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罹患缩窄性心包炎,心尖从心包薄弱处出,形成类似憩室结构。行心包剥脱术,术后予以强心及利尿治疗1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55,顺利出院。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蝶窦脑膜脑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4例蝶窦脑膜脑出病人的临床资料。表现为视力下降合并生长迟缓、多饮、多尿1例,视野缺损1例,脑脊液鼻漏1例,轻微头痛1例。采用内镜经鼻小柱-鼻中隔-蝶窦手术1例,经鼻-蝶窦手术1例,随访2例。结果手术病人分别随访6、30个月,临床症状均好转,脑脊液鼻漏无复发;未手术病人分别门诊随访16、20个月,症状无变化。结论对合并脑脊液鼻漏及明显视力下降、内分泌障碍的蝶窦脑膜脑出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内镜经鼻手术是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无明显症状者可不予手术治疗。

  • 标签: 脑膜膨出 蝶窦 手术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术中发生急性脑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总结脑出形成原因。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36例患者中死亡12例;存活24例,其中恢复良好6例,中残7例,重残1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长时间脑疝、低血压、脑缺氧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出的主要原因。结论结合临床和CT扫描可判定术中脑出发生的可能性,对各种原因所致术中急性脑出及时采取相应综合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重型 脑膜膨出 原因
  • 简介:背景:直肠前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巨大脑膜脑出新生儿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在为临床护理此类患儿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脑膜脑出患儿的病例,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以及护理要点。结果  本例患儿因“发现枕后包块1天”入院。入院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头颅大小正常,头围34cm,前囟平软,枕后可见一大小约13cm×13cm×3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触之波动感明显,包块表面可见部分皮肤发白、部分皮肤发红破溃、部分破溃已结痂。于2021年9月17日在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巨大脑膜脑出修补术、脑积液漏修补、开颅颅内减压术,术后患儿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恢复良好,一般情况可,术后住院6天后好转出院。结论  巨大脑膜脑出的患儿,其诊治及护理难度非常大,术前应小心谨慎处理包块,防止受压以及摩擦损伤,警惕因囊壁破裂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包块表面部分破溃处应注意预防感染;术后需做好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及护理、基础护理、切口护理、体位护理、管路护理、预防感染、预防癫痫等。

  • 标签: 神经管缺陷 脑膜脑膨出 新生儿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