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肺小动脉收缩和增生重构为病理改变,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右心功能不全及至死亡的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系统的"恶性肿瘤"之称。美国NIH报道PAH的自然中位生存期仅2.8年,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诊治手段的提高,PAH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 标签: 主题征文 肺动脉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突发呼吸急促、血氧下降为临床表现的肺动脉栓塞早产儿,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血流充盈不佳、肺动脉高压,后经动态监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提示临床医生应关注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间接征象,以指导临床及时诊疗。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婴儿,早产 床旁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42例肺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护理,40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动脉狭窄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过比较。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在肺动脉高压增粗影、肺内继发改变及胸膜病变征象方面CT图像均明显高于X线(P<0.05),螺旋CT检测显示1131支肺动脉,349支肺动脉显示栓塞(30.86%)。结论肺动脉栓塞中应用螺旋CT可较为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塞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CT 诊断
  • 简介:肺动脉发育异常是胎儿心脏畸形的一种,其异常形式复杂多样,目前国内外对胎儿肺循环的研究较少,产前超声报道的病例并不多。此文主要综述了胎儿肺动脉发育异常的胚胎发育、产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和预后等,期望为产前超声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 标签: 超声诊断 产前 胎儿 肺动脉 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肺动脉分流术临床疗效和转归,以期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92例患者接受体-肺动脉分流术,男、女各46例,年龄3个月~40岁(51.3±84.7 M);体质量3.5~60.0 kg。术前诊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 3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闭锁(PA)29例,室间隔完整的PA 3例,功能性单心室(SV)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 8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PS 8例,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PS 5例,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PA 3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CTGA)合并PA 2例,其他PS合并心内严重畸形双心室修复困难3例。合并动脉导管(PDA)30例。手术采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55例,中央分流术31例,墨尔本分流6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7例,占7.6%(7/92),死亡病例为PA/VSD 4例,PA/IVS 1例,功能性SV/PS 2例。术后24 h内分流失效9例(9.8%),其中TOF 2例,PA/VSD 4例,DORV/PS 1例,cCTGA/PA 1例,SV/PS 1例。2015年后早期分流失效1例。85例生存者持续随访,其中双心室矫治33例,单源化手术(右心室-肺动脉心外管道连接)6例,Fontan类手术9例,再次分流手术7例,其余30例继续观察。结论体-肺动脉分流手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术操作,只有明确其适应证,严格手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体-肺动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的疾病。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栓形成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1。随着人们对PAH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治疗措施的改进,必将进一步提高PAH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中医治疗 基因治疗
  • 简介: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为特征,以肺血管阻力病理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高压现有的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生存率,但不能阻止病情的恶化,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预后仍不尽人意。近年来,基于对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涌现,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将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肺性 血管重构 内皮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改良Blalock-TaussingShunt(B-T分流术)、球囊扩张术三种不同姑息手术在肺动脉闭锁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2000年1月—2013年1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姑息手术方式治疗肺动脉闭锁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28天-8岁,体重3.5-17kg(8.1±5.2kg),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的Nakata指数、血红蛋白值、血氧饱和度值、以及三种手术方式的根治率。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患者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78.12±66.23)小时,ICU平均住院时间为(3.11±5.61)天、术后Nakata指数增加41-70mm2/m2,血氧饱和度值增加10%-30%,血红蛋白值下降5.1-9.3g/L。成功行二次根治手术19例,其中的根治率分别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重建术55.00%(11/20)、B-T分流术33.33%(5/15)、球囊扩张术25.00%(3/12)。两次手术围手术期共死亡8例,出院患者均定期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者30例,Ⅱ级者9例。结论肺动脉闭锁患者姑息治疗行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后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而球囊扩张术比较适用于新生儿且肺动脉闭锁呈隔膜型的患者。

  • 标签: 肺动脉闭锁 姑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频谱分析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7.31—2010.5.29我院心脏超声科频谱分析有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病例156例,对其跟踪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按病因分为二组,A组为肺动脉器质性病变组;B组为肺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组,并对其进行组内结果分析,组内自身对照分析,以及组间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1.A组肺动脉器质性病变组肺动脉血流速度(4.21±0.91m/s)明显高于B组肺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组(1.93±0.32m/s)。2.A组及B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血流速度某些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医生对肺动脉峰值血流加速的病因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 标签: 峰值血流速度 肺动脉 加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 CT测量运用在高原低氧地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4月 -2017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高原疾病患者 65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 70例为对照组,均行 CT检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右肺动脉长径值较高,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但是两组的右肺动脉主干前后径、主肺动脉长径和宽径值比较无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汉藏组的 CT肺动脉测量结果对比无统计意义( P>0.05)。结论:高原低氧地区环境是诱发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行 CT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

  • 标签: CT检查 体层摄影 肺动脉 高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影像资料,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程度认识。方法:通过对我院2016-2020年间收治的6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69例患者经CTA检查,均明确肺动脉栓塞诊断:(1)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54例;(2)按肺动脉解剖部位统计共栓塞血管162支,包括,右肺动脉栓塞43支,左肺动脉栓塞39支,叶间动脉栓塞62支,段肺动脉栓塞18支;(3)左右肺动脉及各级分支动脉共发生栓塞病灶125处,依照病灶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18处,附壁偏心性107处。6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临床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69例患者均康复。结论:肺动脉CTA检查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及栓塞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引起肺动脉压力增加,肺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及平滑肌和内皮细胞恶性增殖,肺动脉闭塞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随着PAH基础和临床研究深入,近年来PAH药物治疗有了新进展,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对PAH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联合 综述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2.6%),D二聚体对急性PT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95.7%。溶栓、抗凝治疗均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肺栓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基因改变情况。方法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行肺动脉内膜剥除术病例60例,收集其中5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RNA测序方法分析肿瘤融合基因改变。结果肺动脉内膜肉瘤检出率为8.3%(5/60),中位年龄49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肿瘤由异型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出现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分化。肿瘤细胞可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及MDM2,并伴有MDM2、CDK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共扩增。RNA测序检出多种框内融合基因改变。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类罕见、高度异质性并伴有多基因复杂改变的低~未分化肉瘤,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 标签: 肺动脉 血管内膜 血管肉瘤 基因扩增 基因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