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层螺旋CT,l.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O~25秒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O~180秒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1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径测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并分别与CT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大血管短轴切面测得的肺动脉内径与CT测值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长轴切面与CT测值相关性好。结论: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大血管短轴切面。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径 大血管短轴切面 肺动脉长轴切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经增强螺旋CT或放射性肺灌注通气扫描等检查方法,对22例肺栓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病人,20例症状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栓塞发病率并不低,误诊率高,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确诊的肺栓塞病人应及早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高压时如果进行治疗,是可以控制症状和保护心脏。当供给肺部的动脉变厚变硬时,则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部的血压升高,心脏右侧必须更加费力才能将血液泵出输送给肺部。由于该疾病的症状跟其它常见疾病相似,往往在疾病较晚期才能确诊。随着心脏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心脏右侧功能逐渐衰退。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危害 常见疾病 控制症状 血压升高 超负荷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按照医嘱给予氧气疗法,并且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报告呼吸困难的征象,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如果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要通知医师。如果患者有肺动脉导管,要按医嘱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并报告改变。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临床特征及基层医院PE的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E患者的一般情况、内科治疗及转归。结果治愈3例,好转7例,无变化1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66.7%。结论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PE的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仔细、全面地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充分利用有限的检查手段,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挽救PE患者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特征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测量先天性肺动态瓣狭窄病人的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判断肺动脉瓣狭窄程度。方法对78例先天性肺动态瓣狭窄患者,取肺动脉长轴切面观察肺动脉内血流颜色,用连续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与手术所见的肺动脉瓣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对照发现肺动脉内血流速度越快肺动脉瓣狭窄越严重,右室壁、室间隔明厚越明显。结论通过测量肺动脉的血流速度,能较准确估计肺动脉瓣狭窄程度。

  • 标签: 彩超 肺动态瓣狭窄 血流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经皮介入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例大动脉炎患者,年龄17~48(36.2±9.1)岁,均有肺动脉显著狭窄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5例伴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受累,5例系单纯性肺动脉受累。评估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10例患者的共13处病变成功行介入治疗,其中9处行单纯球囊扩张术,4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肺动脉狭窄程度变轻、病变处血管直径变宽、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降低,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2例患者术中出现咯血,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随访5~34(20.4±10.)个月,肺动脉收缩压从(92.4±17.2)mmHg降至(62.7±14.5)mmHg,肺动脉平均压从(45.4±9.2)mmHg降至(27.1±8.3)mmHg,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随访动脉血氧饱和度从(92.3±3.)%升至(96.8±1.7,亦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经皮介入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肺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和再狭窄需进一步调查。

  • 标签: 经皮介入治疗 肺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介入术病人运用常规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与肺动脉高压患者桡动脉穿刺术后特殊护理的恢复效果,得出结论采用肺动脉高压患者桡动脉穿刺术后特殊护理优于常规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桡动脉 右心导管 介入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65例超声心动图确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氧分压,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氧分压,心功能分级改善,肺动脉压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显著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地尔 肺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中国居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与PE发病的关联。方法对检索并入选的34篇有关肺动脉栓塞猝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纳入分析的文献共34篇,总病例数90例。2.年龄在2-80岁,平均为(41.7±13.9)岁,男女=2.751。3.围手术期55例(61.1%),恶性肿瘤9例(10%),心血管疾病19例(21.1%),感染4例(4.4%),包括下肢及臀部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伤寒及头部外伤血肿感染,下肢深静脉病变2例(2.2%),使用氯丙嗪2例(2.2%),肾病综合症1例(1.1%)。4.发病急促,常于5-60分钟经抢救无效死亡。5.血栓类型包括混合性血栓84例(93.3%),白色血栓2例(2.22%),癌栓4例(4.44%),空气栓塞、羊水栓塞各1例(1.11%)。结论1.围手术期、心脏病、恶性肿瘤、感染、肾病综合征及服用氯丙嗪均是PE猝死的危险因素。2.发病凶险,死亡率高,需积极预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的检查结果为主肺动脉栓塞9例(11.4%),第2级左右肺动脉栓塞21例(26.6%),第3级肺叶动脉栓塞18例(22.8%),第4级肺段动脉栓塞19例(24.1%),第5级亚段肺动脉12例(15.1%)。结论在肺动脉栓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赛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PE患者1例,应用TOSHIBAAquilion64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和传统胸X线片观察,并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直观可靠,明显优于普通X线光片。结论应用螺旋CT进行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避免漏诊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