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膜透析滤出液(PDE)泌体微RNA(microRNA,miR)-503在不同腹膜转运特性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并预测miR-503的靶基因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为其在腹膜转运特性方面的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数据。方法选取24例稳定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分为高转运(高/高平均转运组,n=12)和低转运(低/低平均转运组,n=12)两组。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 500 ml,利用超滤杯进行浓缩后,超速离心法提取泌体,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Western印迹和荧光染色鉴定泌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提取PDE泌体mi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PDE泌体miR-50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503的相对表达量与PET值和24 h超滤量的相关性。使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miR-503的靶基因,运用富集分析工具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PDE中提取到的泌体透射电镜下呈杯状,直径100 nm左右,表达特异性表面标志CD63、CD8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被间皮细胞内化吞噬。与低转运组相比,高转运组PDE泌体miR-503的相对表达量较高(P=0.002),且PDE泌体miR-503的相对表达量与PET值呈正相关(r=0.547,P=0.006),但与24 h超滤量无相关性(r=-0.297,P=0.159)。miR-503共有156个靶基因可通过2个不同数据库同时预测出,156个靶基因的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与蛋白激酶结合、调节蛋白修饰和代谢过程以及调控上皮细胞增殖方面。KEGG通路则富集了许多肿瘤相关和经典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也是miR-503的直接靶基因,与许多纤维化机制中的蛋白相关。结论PDE泌体miR-503在高转运组中明显升高,并与PET值呈正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其可能通过靶向VEGFA调控腹膜血管新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外泌体 微RNAs 滤出液 腹膜转运状态 miR-5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间隙空间建立与细分的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疝修补术(TE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120例行TEP的成人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四空间组、传统组各60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开放疝修补手术。四空间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四空间组腹膜破损、血清肿、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疝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TEP中,应用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建立与细分腹膜外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腹膜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全腹膜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全腹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创伤小、恢复快,但手术要求高,操作更加复杂,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中线位镜推法是目前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最常用的方法,膜解剖理论对其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纳筋膜"圆筒壁"、"多层次"、"筋膜间平面"、"联合筋膜平面"、"平面转换"等概念和理论,来阐述TEP术中空间建立、疝囊分离以及补片平展等关键步骤。镜推法沿腹直肌后鞘前行,首先进入肌后间隙,位于腹直肌和腹横筋膜(TF)之间,内有腹壁下血管及其分支,应避免过度分离。然后向下穿过TF,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被腹膜前筋膜(PPF)分为壁平面和脏平面,膀胱、精索成分均位于脏平面。中央区域应在壁平面即"外科间隙"分离,以保护膀胱。壁平面是TEP的"神圣"平面。斜疝区域应在脏平面即"解剖间隙"分离,以保护精索成分不被离断。直疝分离可理解为TF和PPF的分离,相对容易。斜疝分离则为腹膜和精索成分的分离,有一定难度。壁、脏平面转换中,应切开PPF(腹膜前环),充分完成壁化,以展平补片。

  • 标签: 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膜解剖 间隙 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剖宫产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60?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60例横切口腹膜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口腹膜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Apgar评分情况好;横切口腹膜剖宫产术相对于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短、伤口愈合美观,两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较为理想术式;横切口腹膜剖宫产术损伤小、恢复快,应用广泛。

  • 标签: 腹膜外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讨论了完全腹膜腹腔镜下行补片疝修补术手术配合的护理经验,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9、2010两年中5例在完全腹膜腹腔镜下行补片疝修补术手术配合的护理经验和要点,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约40分钟,出血量5-10ml左右,4-5天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配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腹膜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CT及临床特点,加强对pNT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6例腹膜后pNT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母细胞瘤(NB)2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8例、节细胞神经瘤(GN)3例。3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pNT不同亚型的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32例单发,4例多发,29例位于肾上腺,7例位于脊柱旁,肿瘤长径21.6~98.5 mm。NB与GNB形态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可伴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GN形态规则,密度较均匀。3种亚型钙化均多见。增强扫描NB与GNB强化特点相近,GN强化较前两者均匀。肿瘤分期L1期4例,L2期22例,M期10例;36例患儿临床实施手术、化疗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术后NB短期预后要差于GNB及GN。结论儿童腹膜后pNT好发于肾上腺,多为伴钙化的单发病灶,肿瘤大小对良恶性判断可能无提示意义。NB与GNB为恶性肿瘤,两者影像学表现有较多重叠之处,NB发病年龄低,恶性程度高于GNB,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GN为良性肿瘤,术后不易复发,预后良好。在治疗前可采用国际NB危险因素组织分期系统尝试对肿瘤进行分期,有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腹膜后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我院于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腹股沟疝患者90例参与本次实验,9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复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手术后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较低,采取常规修复术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两组患者相比P〈0.05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与常规修补术患者相比差异较大,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取腹膜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提高预后的同时也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 标签: 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腹腔镜完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以疼痛轻、康复快、创伤小等优点,成为目前主要的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其术后的优质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护理情况作一报导。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 TEP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横切口腹膜单层缝合的患者进行观察,寻找较适用于阑尾炎行切除术的切口缝合法。方法将2011年1月-12月的47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将2010年1月-12月的3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横切口腹膜单层缝合法;对照组使用常规分层缝合法。以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疼痛情况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相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切口感染率较低,疼痛较轻。结论横切口腹膜单层缝合法,对阑尾行切除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切口缝合方法。

  • 标签: 横切口 腹膜外单层缝合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 简介:摘要总结26例腹腔镜下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以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主要通过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手术相关知识介绍、洗手和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方法的形式,认为护士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充分的物品准备,提高手术配合熟练度是手术顺利进行,医生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与技术保障。

  • 标签: 腹腔镜 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完全腹膜疝修补术(laparoscopictotally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采用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P术式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嵌顿疝自内环口处行小切口回纳疝内容后再行TEP。手者行术时间(46±20)min,15例术后放置引流管,住院时间4~6d,术后阴囊气肿3例,血清肿、阴囊血肿6例,随访11~59个月,复发2例。结论TEP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率低、恢复快,TEP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重要术式。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对5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良性前列腺增生。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效果。结果55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min(67~1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0ml(130~1200ml),有5例需输血、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12)d。随访3~18个月,IPSS由术前(24.1±1.5)分降至术后(9.5±1.4)分,Qmax由术前(7.3±1.8)ml/s提高到术后(17.1±1.5)ml/s。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腹腔镜检查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腹膜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腹股沟疝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1例。 对照组采用THR治疗,观察组采用TEP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