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与腹膜单孔途径RAR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采用RARP治疗的14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经腹腔途径(A组)82例,腹膜单孔途径(B组)60例。A组年龄70.0(65.6~78.0)岁;既往有手术史4例(4.9%);PSA 12.9(5.6~64.0)ng/ml,其中<10、10~20、>20 ng/ml分别为26例(31.7%)、40例(48.8%)、16例(19.5%);Gleason评分7.2(6.0~10.0)分,其中≤6、7、≥8分分别为14例(17.1%)、56例(68.3%)、12例(14.6%);前列腺体积61.3(29.0~112.0)ml;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分别为49例(59.8%)、33例(40.2%);T1、T2、T3期分别为17例(20.7%)、44例(53.7%)、21例(25.6%);淋巴结清扫比例17.1%(14/82)。B组年龄68.2(60.1~79.2)岁;既往有手术史4例(6.7%);PSA 12.2(1.0~42.6)ng/ml,其中<10、10~20、>20 ng/ml分别为20例(33.3%)、31例(51.7%)、9例(15.0%);Gleason评分7.1(6.0~9.0)分,其中≤6、7、≥8分分别为12例(20.0%)、42例(70.0%)、6例(10.0%);前列腺体积42.4(31.2~72.8)ml;BMI≤25、>25 kg/m2分别为37例(61.7%)、23例(38.3%);T1、T2、T3期分别为17例(28.3%)、32例(53.3%)、11例(18.3%);淋巴结清扫比例11.7%(7/60)。两组的前列腺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142例手术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A组根据术中情况分别选择顺向剥离膀胱颈方式(VIP)、T形切开膀胱颈、VIP+T形切开膀胱颈、侧方会师等4种膀胱颈尿道离断方式,B组采用小切口单切口顺向剥离膀胱颈术式。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的尿控满意率、切口愈合情况及美观度。结果本研究1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0(45.0~112.0)min和65.4(55.5~9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6.2(30.0~120.5)ml和55.6(45.5~114.6)ml,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分别为18.9(12.6~25.6)min和16.2(10.7~19.3)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3(8.0~16.0)d和8.4(7.0~13.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3(0.7~3.0)d和3.4(2.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吻合口瘘伴输尿管损伤1例,B组无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13例(15.9%)和9例(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7~21)d和6(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尿控满意患者分别为8例(9.8%)、51例(62.2%)、62例(75.6%)和17例(28.3%)、43例(71.7%)、54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切口长度分别为12.1(10.4~13.4)cm和5.6(5.0~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单孔途径RARP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疗效同腹腔途径RARP相当,且具有恢复时间更短、尿控满意率更高、切口美观整洁的优势,远期治疗效果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腹腔 腹膜 机器人手术 单孔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行肾上腺切除术患者应用腹腔和腹膜后肾周脂肪平面入路两种途径的手术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2月到我我院接收肾上腺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采取经腹腔手术途径,实验组50例,采取经腹膜后肾周脂肪平面入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恢复状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1.9±18.9)min、术中失血量为(39.1±14.2)ml,均高于对照组(P0.05,2=0.00)。结论 在展开腹腔肾上腺切除术时可采用腹或者腹膜后肾周脂肪平面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等优势,其疗效较显著。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切除术 解剖层面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腹膜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研究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对9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腹膜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额外增加辅助孔。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可控,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随访肿瘤控制及功能恢复效果满意,该术式安全可行,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腹膜外途径 单孔手术 机器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腹腔与腹膜途径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相关文献,由两名独立文献分析员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篇,共计病例1106例。与腹腔途径相比,腹膜途径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SMD=0.45,95%CI:0.05~0.85,P=0.03)、住院时间(SMD=0.66,95%CI:0.44~0.88,P<0.00001)和术后进食时间(SMD=1.74,95%CI:1.33~2.14,P<0.00001),而两者在平均估计出血量(SMD=0.11,95%CI:-0.16~0.38,P=0.41)、平均热缺血时间(SMD=0.26,95%CI:-0.19~0.71,P=0.26)、术后并发症(SMD=0.96,95%CI:0.66~1.39,P=0.83)和切缘阳性(SMD=1.75,95%CI:0.70~4.39,P=0.23)方面效果相当。结论腹膜途径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和腹腔途径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进食时间更短。

  • 标签: 肾肿瘤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支气管诊断技术作为肺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具有较高安全性。传统支气管诊断技术的诊断率较低,使其应用受限。引导支气管镜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其诊断效能,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应用。随着肺部磨玻璃结节和实性小结节检出率的不断增高,对支气管诊断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事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呼吸科医生要重视肺周病变支气管诊断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间隙空间建立与细分的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疝修补术(TE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120例行TEP的成人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四空间组、传统组各60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开放疝修补手术。四空间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四空间组腹膜破损、血清肿、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疝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TEP中,应用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建立与细分腹膜外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间隙空间建立与细分的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在腹腔镜全腹膜疝修补术(TE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120例行TEP的成人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随机分为四空间组、传统组各60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行开放疝修补手术。四空间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四空间组腹膜破损、血清肿、腹壁下动脉损伤、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疝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TEP中,应用程序化"四空间"技术建立与细分腹膜外间隙空间,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及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解剖
  • 简介:摘要中线位镜推法是目前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最常用的方法,膜解剖理论对其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纳筋膜"圆筒壁"、"多层次"、"筋膜间平面"、"联合筋膜平面"、"平面转换"等概念和理论,来阐述TEP术中空间建立、疝囊分离以及补片平展等关键步骤。镜推法沿腹直肌后鞘前行,首先进入肌后间隙,位于腹直肌和腹横筋膜(TF)之间,内有腹壁下血管及其分支,应避免过度分离。然后向下穿过TF,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被腹膜前筋膜(PPF)分为壁平面和脏平面,膀胱、精索成分均位于脏平面。中央区域应在壁平面即"外科间隙"分离,以保护膀胱。壁平面是TEP的"神圣"平面。斜疝区域应在脏平面即"解剖间隙"分离,以保护精索成分不被离断。直疝分离可理解为TF和PPF的分离,相对容易。斜疝分离则为腹膜和精索成分的分离,有一定难度。壁、脏平面转换中,应切开PPF(腹膜前环),充分完成壁化,以展平补片。

  • 标签: 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膜解剖 间隙 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腹膜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CT及临床特点,加强对pNT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6例腹膜后pNT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母细胞瘤(NB)25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8例、节细胞神经瘤(GN)3例。3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pNT不同亚型的影像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32例单发,4例多发,29例位于肾上腺,7例位于脊柱旁,肿瘤长径21.6~98.5 mm。NB与GNB形态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可伴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GN形态规则,密度较均匀。3种亚型钙化均多见。增强扫描NB与GNB强化特点相近,GN强化较前两者均匀。肿瘤分期L1期4例,L2期22例,M期10例;36例患儿临床实施手术、化疗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术后NB短期预后要差于GNB及GN。结论儿童腹膜后pNT好发于肾上腺,多为伴钙化的单发病灶,肿瘤大小对良恶性判断可能无提示意义。NB与GNB为恶性肿瘤,两者影像学表现有较多重叠之处,NB发病年龄低,恶性程度高于GNB,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GN为良性肿瘤,术后不易复发,预后良好。在治疗前可采用国际NB危险因素组织分期系统尝试对肿瘤进行分期,有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腹膜后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后腹腔途径入路及腹腔途径入路术式在肾上腺肿瘤切除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腹腔途径入路术式(TLA),研究组应用后腹腔途径入路术式(RLA)。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RLA)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LA)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开放式与腔镜下完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方法:开放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TEP。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开放式腔镜 完全腹膜 外腹股沟 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良性肝胆道狭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连续采用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的17例良性肝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良性肝胆道狭窄患者中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手术后肝胆道损伤性狭窄10例(Bismuth Ⅰ型6例,Bismuth Ⅱ型4例)。14例患者完成治疗方案,成功解除狭窄并拔除支撑管,成功率为82.3%。本组患者的治疗包括胆管扩张3~5次(中位次数为4次),逐渐更换增大支撑管尺寸并留置支撑管6~9个月(中位时间7.6个月)。3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胆道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狭窄段而提前终止治疗;1例患者行胆道扩张过程中因扩张器穿入肝实质引起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14例患者随访6~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均无复发性狭窄出现。结论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良性肝胆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缩窄,病理性 气囊扩张术 经皮穿刺治疗 大口径支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膜腹腔镜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收治的10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筋膜内切除组(改良组)59例和常规筋膜间保留血管神经束组(常规组)48例。改良组和常规组的年龄[(61.8±8.9)岁与(62.2±8.1)岁,P=0.71]、体质指数(BMI)[(24.8±1.3) kg/m2与(24.3±1.4)kg/m2,P=0.89]、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6.8±0.9)ng/ml与(7.2±1.1)ng/ml,P=0.44]、前列腺体积[(47.9±18.4)ml与(48.3±17.9)ml,P=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分期均为cT1~T2aN0M0期,术前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均≤7分(P=0.76)。两组术前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均≥22分。改良组术中不打开双侧盆底筋膜、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保持Denonvillier筋膜完整,采用筋膜内技术游离前列腺,完整保留双侧血管神经束,并且在吻合尿道和膀胱颈后,将两侧前列腺筋膜、耻骨膀胱/前列腺韧带以及DVC与膀胱颈前壁用3-0倒刺线连续缝合,以解剖性重建前悬吊系统。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控尿、勃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改良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121.8±41.3)min与(106.7±33.8)min,P>0.05]、术中出血量[(105.34±34.1)ml与(90.6±26.4)ml,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期pT2a、pT2b、pT2c、pT3a期分别为14例(23.7%)和11例(22.9%)、25例(42.4%)和18例(37.5%)、17例(28.8%)和5例(31.3%)、3例(5.1%)和4例(8.3%),切缘阳性分别为7例(11.9%)和6例(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和常规组术后6周tPSA分别为(0.09±0.07)ng/ml和(0.08±0.0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后出现1例吻合口漏尿,留置尿管2周后顺利拔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 d拔除尿管。改良组和常规组拔管后1周、1个月、3个月尿控率分别为52.5%(31/59)和16.7%(8/48)、64.4%(38/59)和29.2%(14/48)、52.1%(25/48)和77.9%(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勃起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3.7%(14/59)和8.3%(4/48),49.2%(29/59)和27.1%(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尿控率和勃起功能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全筋膜内切除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完全重建了尿道周围解剖结构,减少了对盆底肌肉、筋膜及血管神经束的损伤,术后早期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对更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手术 前列腺筋膜 控尿 勃起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9.6%和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分别为(5762.20±693.28)元和(8389.61±885.60)元,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阴囊血清肿发生,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小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治疗费用及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不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

  • 标签: 小切口 腹腔镜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腹腔镜下腹膜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选择腹腔镜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以及术前与术后血清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比较,腹腔镜全腹膜腹股沟疝修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率,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血清胃动素水平下降。

  • 标签: 成人 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 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疝修补术(TEP)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效果。方法抽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符合条件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接受TEP治疗,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评估两组疗效,记录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并发症,包括神经痛、尿储留、肠梗阻、切口感染;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片放置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TEP与TAPP均对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有一定价值,疗效确切,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均险低,而TEP可缩短术中补片放置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腹壁疝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M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TAPP治疗,89例)和MP组(MP治疗,8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治疗效果。结果TAPP组与MP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23%,18/89)低于TAPP组(4.49%,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复发率(15.73%,14/98)低于TAPP组(4.4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P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