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菌内毒素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药物、疫苗等相关品类,随着抗生素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抗菌药物、口服生物制品等新剂型都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提供了较为准确高效的检测基础。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并未完全掌握其检验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存在部分医药企业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规定的各项检验程序。本文主要综述细菌内毒素检查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实验室简单介绍几种细菌内毒素分析原理和实验应用,探究该测试方法在医药临床上应用前景,同时展望其发展趋势。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检查法 药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V蓝快速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文主要对我院1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出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选择使用了Amsel和BV蓝快速检测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Amsel在应用过程中融合了革兰染色法此时扩大了金标准,后续对BV蓝快速检测作出了临床价值的分析。结果:使用BV蓝快速检测A与Amsel结合革兰染色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炎检测的异常,可以看出此类检测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并未体现出较大的差异(P>0.05)。后续使用BV蓝快速检测B与Amsel结合涂片格兰染色法在细菌性阴道炎检测应用过程中,相关数据差异较为明显。结论:BV蓝快速检测是当前临床对BV辅助判断中新型并且便捷的一种检测方式,但是由于市场此类试剂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此类试剂作出有效分析,才可让其具备辅助诊断的能力,以此减少误诊概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法;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脓液细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采集脓液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普外科送检的631例脓液标本中408例培养细菌,感染率为64.66%。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227株)、肺炎克雷伯菌(41株)、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31株)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肠球菌属(13株)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外科脓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外科脓液标本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及时送检标本确定病原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脓液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各种诊疗仪器设备操作台触摸键面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简便消毒方法。方法对医院各科室的诊疗仪器触摸键面,操作台面用“84”稀释消毒液擦拭消毒,分别于消毒前后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调查污染情况。结果诊疗仪器键面消毒前细菌污染率达97.22%,菌落总数合格样本为2.78%,检出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采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处理后,细菌污染率为0,菌落总数均≤10cfu/cm2,合格率100%,未检出致病菌,符合医疗机构消毒卫生标准。结论医院各种诊疗仪器键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严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并将其清洁消毒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 标签: 诊疗仪器设备 操作台键面 消毒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骨折相关感染是困扰诸多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因其诊断存疑、治疗费时、迁延不愈、花费昂贵等,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鉴于骨折相关感染患者在损伤机制、损伤程度、细菌来源、发病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致病菌的检出率,规范临床标本取材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围绕标本取材的前期准备、时机、部位、类型、数量、后期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标本取材规范操作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

  • 标签: 骨疾病,感染性 骨髓炎 外科伤口感染 细菌培养 规范取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脐部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脐部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因之一,了解新生儿脐部细菌的分布和构成,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脐炎,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9日~15日,产科的32例新生儿脐部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结果消毒前,脐部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21例(65.6%),其中15例(71.4%)检出单一细菌生长,6例(28.6%)检出二株细菌生长。暴脐新生儿的脐部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已断脐和未断脐新生儿,P<0.05。消毒后,所采集的脐部标本中,有3例的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9.4%,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消毒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6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部会有细菌生长,但是只要规范脐部护理流程,规范操作等,就不会出现感染病例,更不会出现医院内感染。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 细菌培养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可行性。方法将选取的130例血液制品标本注入双相血培养皿中进行培养,每天对生长状况进行多次观察,待发现双相血培养皿上有细菌生长后进行涂片染色,使用梯度离心法将血培养阳性的标本使用细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随后使用传统方法对上述鉴定结果再次进行鉴定。结果130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引起的52例,革兰阴性菌引起的74例,真菌引起的4例,进行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6.2%,100.0%,50.0%。进行药敏试验中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符合率大于85%。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确定菌种后使用梅里埃API鉴定系统和ATB药敏系统进行药敏检测可行度较高,缩短了需要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为临床治疗争取到了较多的时间。

  • 标签: 血培养阳性标本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培养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分析肠杆菌科细菌87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细菌鉴定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应用M-H培养基,以K-B纸片进行11种抗菌药物的监测。结果判读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制定指南进行试验质量控制。结果培养结果大肠埃希氏菌41株,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2株,产酸克雷伯菌11株,阴沟杆菌7株,其它6株。对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几乎100%,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竟也高达40%左右,对头孢唑啉(CFZ)、西力欣(CFX)、头孢噻肟(CTX)的耐药率均大于50%,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CFZ)和氨曲南(ATM)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结论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临床用药要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不要盲目滥用抗生素。监测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 培养 耐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加药敏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肛周脓肿细菌培养加药敏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大肠埃希菌49例,占64.47%,变形杆菌5例,占6.58%,肺炎克雷伯菌7例,占9.21%,葡萄球菌10例,占13.18%,粪球菌5例,占6.58%,大肠埃希菌占有最高的比例。脓液药敏试验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为56.3%,头孢类药物耐药性为63.1%,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18.4%,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水平值可达到最高。结论肛周脓肿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由于耐药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或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案。

  • 标签: 肛周脓肿 细菌培养 药敏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方法:对急诊科共 20名医护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 VITEK仪器完成。结果: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 2 CFU/cm2,四分位距( interquartile range, IQR)为 1-3.75 CFU/cm2。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 0 CFU/cm2, IQR为 0-0CFU/cm2。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 3株。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液细菌培养,来监测分析尿路感染患者常见的致病菌分布状况以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期望能够用实验结果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间来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的泌尿系感染病人中尿培养的920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定量接种环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VITEK―AMS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细菌,纸片做药敏试验。结果1982份无菌尿的细菌培养标本中共检出920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而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其中粪肠球菌最为常见;真菌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5.6%)、肺炎克雷伯菌(8.1%)、铜绿假单胞菌(7%)、变形杆菌(4.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低(0%~29%),革兰阳性球菌占23.8%,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真菌占11%,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率为0。结论临床医生平时工作中必须遵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尿液 细菌培养 药敏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病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压检查的82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BacT/Alert3D240全自动培养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并通过BioMerieuxAPI系统对所培养的血液标本进行鉴定。结果82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培养了1160瓶,841个需氧瓶,319个厌氧瓶。82例患者在接受血液培养后,共分离出细菌28种,真菌4种。82例患者同时接受需氧和厌氧实验培养,其中69例患者表现为阳性,需氧阳性率84.1%,厌氧阳性55例,阳性率67.1%。82例患者中,呼吸科患者24例(29.3%),ICU患者10例(12.2%),血液科患者9例(11.0%),儿科患者7例(8.5%)。结论快速血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

  • 标签: 细菌感染 血液培养 细菌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整群选取临床送检的5010份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做常规血培养,并对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别,统计不同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5010份血液标本经血培养共获得病原菌498株,血培养阳性率为9.9%。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最高,为51.2%,常见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革兰氏阳性菌(38.2%)则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无显著耐药性,常见真菌(10.6%)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都比较低。结论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多数常见药物都有耐药性,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以病原菌鉴别、耐药结果为实验依据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尿液细菌培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96例患者尿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接种和增菌培养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平板接种培养出阳性例数为21例,占21.875%;增菌培养培养出阳性例数34例,占35.42%。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结论尿液培养以增菌培养阳性检出率较高,提倡临床使用此方法进行培养分离,以提高尿液培养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尿液 平板接种法 增菌培养法
  • 简介: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普通病房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死率为20.7%,烧伤、血液病、恶性肿瘤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死率可达30.3%~46.5%~([1])。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

  • 标签: 血培养瓶 不同厂家 BD 厌氧瓶 梅里埃 细菌生长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尿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尿液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有尿路感染症状尿液培养细菌的229例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细菌的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190株)为主(82.9%),分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2.6%)、铜绿假单胞菌(7.9%)、肺炎克雷伯菌(4.7%);革兰阳性球菌(39株)以粪肠球(31.7%珈屎肠球菌(46.2%)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预防应选用酶抑制剂等耐药性低的药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路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液的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纸片扩散);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呈高度耐药性,类产碱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呈高度耐药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类产碱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呈高度敏感,所以应引起临场医生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前列腺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在筛查泌尿系统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6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所有观察对象的中段尿,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尿细菌培养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检测结果阳性率之间比较(64.66%VS6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将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中的168例阳性标本和剩余的阴性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5.83%,阴性标本符合率为97.96%,两种方法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致性高,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的准确性高、筛查速度快,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 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