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TDP理疗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TDP理疗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50。结论康复训练联合TDP理疗贴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完全、简便、无痛、非侵入性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康复训练 TDP理疗贴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经《病史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的112例患者(年龄为22~40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康复组,n=55)和对照组(n=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康复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自行行缩肛运动,每日1~3次。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标准及评分表》调查,评估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力、性活动频度、性高潮、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良好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综合力、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治疗组III级人数占16.67%,较常规组75.00%低,P<0.05,IV级综合力人数占70.00%,明显较常规组16.67%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低人数占8.33%,明显较常规组50.00%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中等人数占10.00%,较常规组33.33%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高人数占81.67%,明显较常规组16.67%少;治疗组性交痛发生率为6.67%,明显较常规组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康复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刺激联合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产后器官功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后分为肌肉锻炼组(50例)与联合电刺激组(50例)。我院医师对肌肉锻炼组患者采取单纯肌肉锻炼进行治疗,而我院医师对联合电刺激组患者则在肌肉锻炼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电刺激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电刺激组与肌肉锻炼组患者的产后综合力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的实施方案及其联合护理对产妇产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DZ组110例和YJ组110例,两组产妇产后开展一致的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DZ组产妇开展常规性的康复锻炼,YJ组产妇设计系统性的训练路径,开展整体康复干预。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妇力改善效果。结果:在力改善获效率上,YJ组为92.73%,高于DZ组的76.36%(P<0.05)。结论:通过整体路径式的系统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恢复控尿功能,预防SUI,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后功能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120例,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肌肉恢复至3级及以上发生率为86.66%,对照组为70.00%(P﹤0.05)。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后盆底肌功能 护理干预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功能障碍性患者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锻炼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对我院分娩的 9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45例,分别对其实施单纯锻炼和在此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夜尿次数、阴道电压、阴道张力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77.78%,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锻炼对产妇进行治疗,可减少不良症状,帮助产妇更好的生活,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锻炼对产后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对照组45例采用健康知识普及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肌肉改善情况、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肌肉恢复发生率、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恢复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产后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产后功能患者实施此次研究, 例数为 120 例, 时间为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根据入院时间 分为观察组( 60 例)和对照组( 60 例)。观察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肌肉恢复至 3 级及以上发生率为 86.66% ,对照组为 70.00% ( P﹤0.05 )。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将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后盆底肌功能 护理干预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探究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结果:探究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盆底肌功能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锻炼对产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产后复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共11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采用统计学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前静息阶段、快阶段(II类肌纤维)、慢阶段(I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结果:治疗结束后,产后复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前静息阶段、快阶段(II类肌纤维)、慢阶段(I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产后复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锻炼对产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个体化产后康复护理对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100例产后女性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产后2个月开展个体化产后康复护理)和研究组(产后1个月开展康复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II 类肌纤维疲劳度指数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尽早开展个体化产后康复护理,可获得更好修复效果,改善功能指标,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肌 生活质量 盆底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的实施方案及其联合护理对产妇产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DZ组110例和YJ组110例,两组产妇产后开展一致的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DZ组产妇开展常规性的康复锻炼,YJ组产妇设计系统性的训练路径,开展整体康复干预。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妇力改善效果、控尿功能改善效果、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并分别调查尿失禁生活质量(I-QOL)评分和国际尿失禁主观评估量表(ICIQ-SF)评分。结果:在力改善获效率上,YJ组为92.73%,高于DZ组的76.36%(P<0.05)。在控尿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上,YJ组为90.91%,高于DZ组的79.10%(P<0.05)。产后4个月,YJ组产妇SUI的发生率为14.55%,低于DZ组的27.25%(P<0.05);产后10个月,YJ组产妇SUI的发生率为5.45%,低于DZ组的16.36%(P<0.05)。护理后,YJ组I-QOL量表评分高于DZ组(P<0.05),ICIQ-SF评分低于DZ组(P<0.05)。结论:通过整体路径式的系统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恢复控尿功能,预防SUI,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 控尿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产妇在产后实施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06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分组,参照组53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53例结合心理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各项电测电值指标较参照组更好,护理依从性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在产后实施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能够指导产妇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且可以调节其心理状态,增强产妇的恢复信心,从而可以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切实改善其功能。

  • 标签: 盆底肌功能 盆底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护理依从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功能障碍患者,在基于不同护理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效果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相较于单纯常规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功能恢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8年 2月份至 2019年 8月份医院收治的 162例孕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每组各 54例, A组为阴道自然分娩, B组为阴道自然分娩中转剖宫产, C组为剖宫产。分析三组孕产妇 1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和 2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期与尿失禁发生数及改善数。结果: C组 1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和 2类肌纤维力正常率高于 A组和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 1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和 2类肌纤维力正常率高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三组盆腔器官脱垂分期与尿失禁发生数及改善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产妇阴道力及力下降受妊娠及分娩影响所致,使患者的肌肉疲劳度增强,孕产妇功能的提升,应采用康复治疗方法。

  • 标签: 产科 孕产妇 盆底功能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女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术后肌肉功能锻炼康复进行治疗;联合组40例,采用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及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子宫脱垂、肌肉等功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子宫脱垂、张力等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组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性生活质量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力,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提高女性的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康复 盆底肌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产妇通过不同分娩方式后对功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执行电刺激康复治疗后在临床中取得的成效。方法:研究在我院产科产妇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在本院实施分娩,具体时间为2023年3月-2024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剖宫产与顺产,期间均以电刺激康复治疗为主,将各组产妇在治疗期间的相关力指标及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统一治疗后,剖宫组在治疗期间对于功能的恢复程度及相关肌纤维电压,均高于顺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功能对各项生活指标的影响效果及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均与常规标准相符,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对于功能的损伤程度较小,两种分娩方式经康复治疗后均得到较好恢复,产妇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盆底功能 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康复治疗仪联合肌肉锻炼对女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女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肌肉锻炼治疗,观察组联合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力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力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ED治疗中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肌肉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力水平,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肌功能锻炼 治疗效果 盆底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