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妇对产后康复技术知识及重要性的重视程度。方法对150例产后42天常规力评定,力<3级135例,进行康复治疗20例。结果90%产后妇女力差,需做康复治疗,但做治疗的妇女只有15%。

  • 标签: 盆底康复 产后妇女 重视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肌肉锻炼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效果。资料和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我院妇科门诊64例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次数情况以及膀胱残余尿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肉锻炼对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锻炼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肌肉锻炼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效果。资料和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我院妇科门诊64例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次数情况以及膀胱残余尿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肉锻炼对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锻炼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间29例便秘患几经结肠造影和直肠肛门测压诊断为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6.7±4.0)岁。所有病例经过结肠造影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检查均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症。29例患儿排便弛缓反射均为上升相(正常为下降相),RAIR正常(注气5~10ml)21例,RAIR减弱(注气15~30ml)8例;20例直肠初始感觉和最大耐受量均正常。明确诊断后采用排便诱导训练法,配合饮食调节、乳果糖或福松等缓泻剂软化大便等治疗1-2个月,痊愈4例,好转5例,有效率31.0%;开塞露依赖20例。有4例病史在1年以上、长期依赖开塞露的学龄期患儿做了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平滑部分切除术(Lynn术),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每1-2日自行排便1次,疗效满意;其中2例术后复查直肠肛门测压、肛管静息压及括约肌功能长度均较术前下降,排便弛缓反射仍为上升相。结论儿童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病史、结合直肠肛门测压和结肠造影;排便诱导训练法等治疗不满意者可选择Lynn术。

  • 标签: 儿童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诊断 肛管直肠测压 结肠造影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直肠内脱垂合并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直肠型疝和不含直肠型疝的其他类型疝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类型.结果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片上,120例疝有直肠型56例、间隔型27例、阴道型12例和混合型25例,而混合型中有18例直肠型疝.分组结果显示,74例直肠型疝均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疝疝囊位于套叠的直肠壁环形浆膜囊袋内;46例不含直肠型疝的其他类型疝均不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能准确诊断各型疝,由于直肠型疝与全层直肠套叠合并出现,因此,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也能准确区分全层直肠套叠与直肠黏膜脱垂.

  • 标签: 直肠内脱垂 合并症 盆底疝 影像学诊断 盆腔造影 排粪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对松弛综合症的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1例符合松弛综合症诊断病人的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直肠排便压大多压力低于正常,且多伴有直肠感觉功能减退。结论肛门直肠测压对松弛综合征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肛门直肠测压 盆底松弛 便秘 应用
  • 简介:目的指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及护理.了解其对临床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慢阻肺康复治疗指南》宣教片.指导及护理coPD患者康复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缺氧、呼吸疲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锻炼后.患者缺氧状况、呼吸疲劳状况及肺功能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呼吸功能锻炼确有改善肺功能作用.合理的指导及护理是患者接受锻炼、正确锻炼、长期坚持锻炼的保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肌 功能锻炼 肺功能 指导 护理
  • 简介: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臀挛缩被称为注射性臀大挛缩症,臀挛缩症,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及儿童臀筋膜挛缩症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它是由于臀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8-06~2001-06共收治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肌筋膜挛缩症 诊断 儿童 髋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股后群急性损伤是田径径赛、跳跃项目运动员在速度训练或比赛中常见的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发生在短距离跑的途中跑阶段。目前国内外对引起股后群急性损伤的原因机理探讨以及对预防和治疗股后群急性损伤的方法介绍报道较多,他们都是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角度提出的。教练员们都知道伤口的完全愈合不能代表受伤部位力的完全恢复,更不能说就能投入正常的训练或比赛。本文只想谈谈股后股群急性损伤后如何进行机体和心理上的康复

  • 标签: 股后肌群 急性损伤 运动员 康复训练 速度训练 教练员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腺瘤和腺病的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治疗直径小于5.0cm的子宫腺瘤122例、子宫腺病56例.结果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本组子宫腺瘤平均直径3.9cm、子宫腺病病变层平均厚度为4.0cm,2~3个月后病灶直径不同程度的缩小,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18个月,对子宫腺瘤总有效率为93.3%,子宫腺病为96.4%.结论B超介入射频热凝固器微创治疗腺瘤和腺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切除子宫带来的痛苦,对月经无明显不良影响.与其他非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子宫肌腺瘤 子宫腺肌病 微创技术 射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斜切断治疗下斜亢进的V型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下斜亢进的外斜V型斜视12只眼。将下斜于外直与下直间钩出,用两把纹丝钳分别夹住,中间距离5mm,纹丝钳间剪断下斜,电凝两断端。术后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术前V型外斜向上方注视比下方注视均大于40棱镜度,双下斜亢进+++和++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下斜功能亢进,但为+。没有病人注视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结论下斜切断治疗下斜亢进的V型斜视有效。

  • 标签: 下斜肌切断 治疗下斜肌亢进 V型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前外移跟腱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对本组26例38足患儿术前给予完善的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进行相关康复护理。术后早期给予正确的功能锻练及康复指导。结果参照Garceau的标准评价,优23例(31足),占81.5%;良3例(4足)占10.5%;优良率为92%,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马蹄内翻足 胫前肌外移 跟腱松解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矫整脊手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探索新途径。方法:针刀松解后进行四维调曲、手法矫整脊、口服自拟生骨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果:最终对238例骨盆倾斜合并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病及脊柱连带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应用韦以宗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平行四边形应力平衡理论和椎体板块移动与椎曲论,配合以宗四维整脊牵引床治疗,疗效更佳。

  • 标签: 矫盆整脊 骨盆倾斜 脊柱侧弯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脑膜瘤毗邻脑重要结构,瘤体血供丰富,术中有造成重要组织结构损伤和大出血的危险,尤以鞍区脑膜瘤为甚.尽管手术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本病仍有约3.1%的死亡率[1].自1988年以来作者手术治疗脑膜瘤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底脑膜瘤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肿瘤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挛缩早、晚期手术疗效,提出早期行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42倒前臂缺血性挛缩早、晚期手术远期效果、观察手内在挛缩程度、手部感觉功能恢复与手术距受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早期(6个月内)手术19倒,优良率84.2%。晚期(6个月以上)手术7倒.优良率28.6%。结论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手术时间在损伤后3个月内最佳。晚期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神经长时间卡压致手内在挛缩、感觉丧失。

  • 标签: 挛缩 缺血性 前臂 晚期 手术 早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