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妇女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分娩的产妇中纳入300例为对象,以抽签法将300例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而观察组产妇接受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总有效率和ICIQ-SF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86.00%高,ICIQ-SF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产后妇女康复过程中要施以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通过心理护理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从而更好的改善产妇的和尿失禁。

  • 标签: 产后妇女 盆底肌康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功能锻炼对产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6例,抽签法分观察组(产后功能锻炼)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53例,比较两组产后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功能锻炼能改善产后生活质量且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荐。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 自然分娩 康复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产后功能锻炼对产妇 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 106 例 ,抽签法 分观察组(产后功能锻炼) 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 53 例 ,比较两组产后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 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P < 0.05 (具统计学差异) 。 结论 :对 自然分娩产妇实施功能锻炼能改善产后生活质量且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率, 值得 推荐 。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 自然分娩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疗法在产后力减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康复疗法,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力等级的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力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实施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力减退,提高产妇带病生存的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改善产后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的价值。 方法 : 在 2017 年 8 月到 2018 年 8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 4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4 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分析 2 组患者的产后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电值、Ⅱ类肌纤维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改善产后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患者的功能发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底肌功能 心理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后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 420例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采用在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力分级和尿失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力分级 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力的恢复和尿失禁的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 改善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后功能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120例,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肌肉恢复至3级及以上发生率为86.66%,对照组为70.00%(P﹤0.05)。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后盆底肌功能 护理干预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产后功能患者实施此次研究, 例数为 120 例, 时间为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根据入院时间 分为观察组( 60 例)和对照组( 60 例)。观察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肌肉恢复至 3 级及以上发生率为 86.66% ,对照组为 70.00% ( P﹤0.05 )。观察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将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用于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后盆底肌功能 护理干预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8年 2月份至 2019年 8月份医院收治的 162例孕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每组各 54例, A组为阴道自然分娩, B组为阴道自然分娩中转剖宫产, C组为剖宫产。分析三组孕产妇 1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和 2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期与尿失禁发生数及改善数。结果: C组 1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和 2类肌纤维力正常率高于 A组和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 1类肌纤维力正常率和 2类肌纤维力正常率高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三组盆腔器官脱垂分期与尿失禁发生数及改善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产妇阴道力及力下降受妊娠及分娩影响所致,使患者的肌肉疲劳度增强,孕产妇功能的提升,应采用康复治疗方法。

  • 标签: 产科 孕产妇 盆底功能 盆底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早期不同时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对女性力及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到本院治疗的60例力≤3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讲解产后康复知识治疗,观察组实施个体化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细分为产后38-51d和53-62d两个时段。对比两组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和Ⅱ类纤维收缩次数。结果观察组类肌纤维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Ⅱ类纤维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个体化康复治疗用于产后早期不同时段,可改善女性力及功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个体化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功能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后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5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为27例,一组为采取肌肉功能锻炼的参照组,一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生物电刺激治疗的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的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功能康复治疗中,采取肌肉功能锻炼加以生物电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生物电刺激 产后盆底肌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改善产后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4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分析2组患者的产后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电值、Ⅱ类肌纤维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改善产后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患者的功能发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底肌功能 心理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产妇分娩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为尿失禁,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使产妇的产后康复受到极大的影响,需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康复训练预防及治疗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临床开展此项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产后尿失禁 盆底肌康复训练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障碍应用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236例产后障碍患者,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79)、剖宫产组(n=36)、器械助产组(n=21),对三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三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顺产组、剖宫产组均明显低于器械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在提高程度方面,顺产组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器械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障碍治疗中具有较明显治疗效果,尤其在顺产后障碍治疗中,效果更好,而对器械助产后发生障碍患者,还需延长疗程加强治疗

  • 标签: 盆底障碍 分娩方式 盆底肌力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障碍应用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 236例产后障碍患者,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 n=179)、剖宫产组( n=36)、器械助产组( n=21),对三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三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 0.05),且顺产组、剖宫产组均明显低于器械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三组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 0.05),且治疗后在提高程度方面,顺产组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器械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康复治疗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障碍治疗中具有较明显治疗效果,尤其在顺产后障碍治疗中,效果更好,而对器械助产后发生障碍患者,还需延长疗程加强治疗

  • 标签: 盆底障碍 分娩方式 盆底肌力 盆底康复